
展卷诗书忆“怪翁” ——我与谢书璟老师的十载艺术交往
2008年正月,谢书璟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恍然间,已经十个年头了。
记得我们初次见面是1991年的秋季。那年,县书协举办书法交流展,我从最西边的山区小乡来到我们这座小城的教师进修学校,在一个不大的平房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谢书璟先生。那时我性情木讷,不善言辞,未与他交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老师们说。依稀记得他那时身体还好,说话不多,抽烟挺凶……
忘年之交
再次见到谢老是1998年正月。县文联在广播电视局举办新春笔会,作为县书协秘书长,组织任务自然责无旁贷。听说谢老也来参加,很是兴奋不已。那天上午,谢老由其义子、同村、同道王利海搀扶,走进笔会现场,我连忙上前搀扶、握手并自我介绍。谢老很兴奋,说早就听说过我的名字。及裁纸前,我恳求谢老写“宁静致远”四个字,谢老欣然应允,饱蘸墨汁与深情,一挥而就。这便是挂在我办公室多年的这张四尺对开横幅。
笔会次日是立春节气,我骑上单车去拜访谢老。初春天气,乍暖还寒。初次去登门拜访,只知道先生家住距县城约摸三十多里的正村。说来也巧,半路遇到一熟人,听说此意,便说:“我们一个村的,跟我走吧!”这自然省却了不少弯路。见到谢老,先生喜出望外。我送上当时热销的两条白云香烟,递上一对煤晶石对章章料,请先生刻一对我的姓名章,书写我的自作诗《苍岩山揽胜》,先生悉数答应。我们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侃侃而谈,不知疲倦。中午小酌,把话题进一步引入高潮。从那时起,我们交往日深,渐渐成了忘年之交。
翰墨春秋
我和谢老的前后交往也仅仅十载,从1998年正月到2008年正月。但这十个春秋,融入了我太多的记忆。十年里,谢老为我书写的作品不胜枚举,今仅列举几例——
手卷:①《苍岩山揽胜》(402cm×22.5cm),行草书,一气呵成,书于1998年正月;②《自书绝句》(405cm×22.5cm),楷书行草书兼具,气势恢宏,书于1998年正月。
册页:①《毛主席诗词》(588cm×20cm),收录毛主席诗词56首,跋文曰:“己卯孟秋,应砚友杨君树江之属抄录毛主席诗词,权作健身运动,兴至则书,腕酸辄止,日复五六次。白露节后,仍挥汗如雨,越旬日,其书始成。以繁体小楷为主,杂以异体及行草隶篆以博其趣。是为记。”书于1999年秋;②《谢书璟书古文四篇》(25cm×35cm),包括《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全文,书于1999年秋;③《一诗一画》(25cm×35cm)书于2000年夏;④《<索味斋诗稿>序》,系为我的诗集《索味斋诗稿》(后更名为《逸人吟草》)而创作的序引,内容和形式俱佳,为老人晚年力作。此文撰于2004年4月,书于2004年8月。据谢老落款云,书写时正值立秋节,气温高达三十二度,闷热难当,抄此作怯暑之用,凡间断十余次,历时一天勉强完成,可见创作之艰辛。
印石留痕
十年交往,谢老还为我刻印二十余方,大小不一,风格各异。而今睹物思人,倍加眷恋……
谢老德艺双馨,为谢老整理书法、篆刻,编辑成册、成书,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曾为谢老整理《谢书璟书法艺术精品》一书,谢老生前亲睹,喜不自禁。
我还为谢老整理《谢书璟印存》,收录先生篆刻作品上百方印拓,先生写跋,我作序。我在序文中写道:“先生以刀刊石,积年不辍,辛苦非常。先生既重苦练内功,又重印外求印,故能熔古铸今,神韵天成,别开生面。想见先生以刀对石如庖丁解牛,凝神细索,成竹在胸,烂熟于心;以刀锲石,游刃有余,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一印乃成,则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妙手偶得,乐此不疲,何其快哉!”
诗书寄情
除书法、篆刻艺术之外,我们之间还有许多有关诗词交往的逸事。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其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回文得“树江满情”。谢老曾以“树艺林兮江海心怀满腹文情诗书印”十五个字写了一首题为《树江满情》的藏头顶针诗:“树艺林兮江海心,江海心怀满腹文。满腹文情诗书印,情诗书印树艺林。”先生抬举,其实难负。据谢老讲,此诗创作前后历时半年,反复思忖,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及良苦用心。
谢书璟老师字甩三,号苦马、笨人、野叟、怪翁、土包子、三线园丁、一得斋主、徐水散人,艺名安肃愚叟,我曾隐先生十个别号作《与谢老思书》十首诗以记之。诗云:
求字
戊寅立春前一天,文联笔会识甩三。
宁静致远见面礼,墨逸神飞陋室悬。
和诗
星夜起程赴正村,携带二诗见笨人。
书罢扇面步韵和,浑若天成剔雕痕。
题名
屡辑诗集拜野叟,三题书名意方休。
展纸掩卷手难释,正楷行草著风流。
书卷
册页已逾四千言,洋洋洒洒作伟观。
怪翁偏瘫罹三次,酷暑用时十五天。
作序
诗稿作序拜苦马,曾言此前仅一家。
行楷抄录行云水,掷地有声真情发。
题跋
辑成印谱余作序,三线园丁乐有余。
欣然命笔人书老,跋文句句当勉之。
撰联
安肃愚叟惠名砚,参照麒麟撰对联。
道尽异兽奇特处,点破佳书话渊源。
赋诗
藏头顶真难上难,徐水散人历半年。
忘年之交弥珍贵,构思奇巧划成圆。
写信
书信往来发真情,软毫硬笔复尼龙。
自言本是土包子,随意挥洒气韵生。
编书
一得斋主底蕴深,诗词书画述印痕。
五味杂陈收卷目,装订成册附美文。
有一年在县礼堂专门为谢老举办书法篆刻展,我写了一首题为《赠谢翁》的七律以示祝贺:“谢翁绝艺遐迩闻,羡君德艺复双馨。诗书画印通表里,笔墨刀石铸古今。厚积薄发存秘奥,深居简出怡身心。安肃愚叟踏坎坷,老骥伏枥度晨昏。”
斯人远去,慎终追远。祈祝天国的谢老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