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烈士墓前寄哀思(散文)
春风吹绿锦江两岸,阳光普照蓉城大地。又是一年清明时,烈士墓前寄哀思。近日来,成都市各个机关、学校、企业和社区的党员和群众纷纷来到城西文化公园内,肃立在十二桥烈士墓前,向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默哀致敬,献上鲜花献上花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追寻他们的英雄足迹。正在举办的成都市第53届花展把整个公园打扮得格外美丽。正方形的十二桥烈士墓广场掩映在挂着白花的青松翠柏中,坐落在公园一处最安静优雅的地方。墓地里有36位烈士36座木棺土葬墓,墓前均有刻着烈士姓名的墓碑,9座墓一排,一共4排。墓地四周石级石栏,挂满了缅怀烈士的横幅。墓碑的前方是一对母子向烈士致敬的汉白玉雕像。雕像背后竖着一块石质墓碑,上面刻着“十二桥烈士永垂不朽”9个金色大字。烈士墓后面的石墙上是一组英雄群像的浮雕。浮雕下面摆放着人们敬献的一排花圈。在墓园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我们对60多年前发生的历史事件记忆犹新。
那是在1949年的冬天,新中国已经成立,成都市即将解放。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国民党政府保密局秉承其最高当局的密令,将其在西南各地逮捕囚禁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革命青年和其他爱国志士全部秘密处死,这是继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疯狂进行大屠杀之后,在成都制造的震惊全国的十二桥大惨案。这次被杀害的烈士一共有36人,其中中国共产党员14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4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5人,党的外围组织成员7人,以及其他革命志士6人。这些烈士,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年仅23岁。他们为了祖国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志士壮丽的人生赞歌。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正是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正是他们无私无畏的牺牲,才换来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我们在美丽的成都享受着幸福的生活,目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东方巨龙的腾飞,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强大。我们始终不会忘记,在过去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有多少个像十二桥烈士这样的英雄儿女,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把鲜血洒在家乡或异域他乡的土地上。有的烈士千古留名,有的烈士却连姓名也不知道,成了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了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
我们站在十二桥烈士墓前,瞻仰十二桥烈士的群像,悼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追忆他们的英雄事迹,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当年,我们的烈士之所以没有被气势汹汹的敌人所吓倒,没有在刀光剑影中退缩,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今天,我们要学习先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我们要争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牢记先烈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