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间流过的岁月
(一)初来乍到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许多多的经历,这些经历慢慢地都会变成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忆。对我而言,回忆就是组成我生活的一个一个连续的片段,虽然它们都已是过去的经历,然而每一个片段,都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我才成之为今天的我。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影,里面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人老了的时候,是需要回忆才可以赖以生存下去的。这句话,有没有现实的根据,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人,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一阵一阵的涟渏,它们正像生命中的花朵一样绽放出异样的美丽。
2007年8月29日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从西安出发,我坐了一整个晚上的火车,第二天上午抵达重庆。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山城。而此前我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看到真正的山,所以内心深处自然与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无法按捺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当时的天,还未大亮,而手中的随身行李甚多,我是打的去的学校。一路上,和司机聊着天。我告诉司机,我从西安来,刚从部队考上军校,这正要前往第三军医大学去报道。司机告诉我第三军医大学是重庆市的名校。不仅仅学校的名气大,学校的三个附属医院的名气也很大。那时的我对学校的情况还不甚清楚,便问司机是哪三个附属医院。司机告诉我这三所医院分别是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我默默地记下了三个附属医院的名字。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开到了学校门口了。我一眼看到了校门口那六个醒目的大字“第三军医大学”,在阳光的照耀之下,闪烁着金色的光。
第三军医大学,我来了!
那时重庆的天气还很炎热。我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不过我并没有太在意,比起初次见到学校的那种兴奋与激动,天气的炎热真正可以忽略不记。
我记得,那天帮助我把沉重的行李从校门口提到宿舍的是一个叫刘泽生的同学,真是辛苦了他。因我随身带着的,差不多是我在部队的全部家当了。
放置好物品,报完道,领完学校配发的生活用品和衣物后,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漫步在花团锦簇的校园里,我的心中有一种惬意。回想着几个月前挑灯夜战的日子,觉得自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心情,因为梦想成真了。因为几个月的付出之后,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结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天算得上是第三军医大学最热闹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学生家长,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男男女女,穿着军装的师哥、师姐,还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忙于照相的,忙于购物的,忙于收拾物品的……
然而,一切很快就回归了正常的秩序。这一天的晚上,就出台了内务标准。毕竟是军校,我们习以为常的“开学三天混”在这里根本行不通。我们的军校生活,从这一天就已经开始了。
而等候着我们的是为期一个月的军训。
(二)英勇无畏军训三十天
我们的军校生活是以为期三十天的军训揭开序幕的。对于一个从部队考入军校的战士学员来说,军训并不陌生。然而,从这一天起,我只能同所有国防生一样,从零开始。因为在这里,我只是一名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我同所有的国防生一样,又站在了同一个起点。
那时组织我们军训的教官是来自某部队的一些战士。有上等兵也有士官。在训练场上,他们会拿出教官的威严,而在休息的间隙,又能很快与我们打成一片,亲密得如同朋友一样。
九月的重庆依旧骄阳似火。而我们的军训也如同新入伍的战士一样,有章可循,循序渐进。从齐步走到正步走,从正步走到跑步走。从徒手训练到操枪训练。从队列训练到战术训练。
九月的重庆,偶尔也会来一场暴雨。于是,我终于再也无法忘记那个夏天,我们顶着暴雨在泥地里爬战术的情形。那个时候,全身的衣服都被泥水湿透了。当身体冷到开始发抖的时候,教官们让我们在暴雨底下做热身运动。做完热身运动后,继续训练。
那块训练场地上,有不少的碎砖瓦片,我们训练的时候却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也因此而经常受伤。腿上和胳膊上到处是伤,到处是肿块。然而,竟没有一个人放弃的。
那个时候,经常要熬夜到凌晨两点钟才可以睡觉的。战术训练的时候,枪身和枪口里面全沾上了泥,我们必须赶在第二天训练之前,清理干净,并擦上油。上了油的枪,必须要由教官亲自把关,如果教官查出了问题,发现某个地方仍然不够干净,那就只能拿回去重新清理干净再上了油,直到教官真正满意了才算过了关。
在训练的后期,我们开始穿插射击训练了。每一次训练的时候,主训的教官都会在我们的前面放置许多的靶子,而我们的训练任务就是努力按照教官们讲解的要求,去瞄准目标。我们经常在地上一趴就是一个小时。长时间瞄准一个目标物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有时我们不免会感觉到眼睛疼痛。那个时候,我们耍了点小聪明。经常趁教官不在或者放松警惕的时候,就趴在地上休息一会,同旁边的战友聊聊天。这样冒险的事情,当然是需要一点机警的,我们有的时候会安排一个放哨的,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得向我们汇报。
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最后的实弹考核中,我竟然中了12发。在正常情况下,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一共只打了10发子弹。后来,经过打听,我才知道我周围有几个战友考核成绩是0发。照这样来看,极大的可能是有战友瞄错了靶位了。我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还是应该为自己感到悲哀,因为这样一来,我自己真实的考核成绩就是一个谜了。我没有想到训练了那么久,到最后验收的时候,得到的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那个时候,我们真正地践行了心无旁鹜这个成语。每一天训练下来,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累”字。太累了,累得倒床就可以睡着,再也没有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什么事情了。
一个月后,我们进行了阅兵。这是向校领导们汇报我们军训成果的时刻。仍然记得那一天的太阳好大。然而,我们却志气高昂,因为这一天,对于我们每一位新训学员来讲都意义非凡。
还记得阅兵的时候,一个一个学员队依次从观视台前走过,有徒手方队,有操枪方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表演项目。参与表演的都是一些具有专长的高手,他们的表演之精彩自然不消说了。场上的阵阵惊呼声足以证明一切。
我所在的学员旅三队最终大获全胜,拿到了三个第一名,一项第二名。是的,不论有多苦,不论有多累,我们都坚强地走了下来。今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们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还会有许多许多。生活仍将会继续,这样的路或许没有尽头,或许充满坎坷。而我们只能选择勇敢与坚定,我们对未来满怀信心,也只有在这份自信中,我们才能真正地越挫越勇!
我们的生活仍在继续。
(三)超越自己
军训结束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送走了朝夕相处一个月的教官们。而我们所热切期盼的真正的军校生活,也开始了。
在我原来的想像之中,军医大学应该是没有体能训练的,但这只是我的想像。事实是,军医大学不仅有体能训练,而且体能训练项目,还会进行严格的考核。更要命的是,考核成绩还与毕业时的学士学位挂钩。
我知道,我已无处躲藏。
那个时候,我们一面要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一面要进行体能训练。我承认,在我内心深处,本能地就对体能训练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样的情绪,一来是因为自己的体质太差,几乎就没有可以达标的体能训练项目,每一次体能考核,我都在后面为人垫底。二来,我是一个战士学员,在同年入学的国防生的眼中,战士学员本该是“四肢发达”的代名词,在体能上,应该要比他们优越才算是正常现象。而我非但未能满足他们“如此之高”的期望,还出其不意地加盟了不及格的队伍。
尽管,心里头不是滋味,但我终于还是习惯了。也慢慢地接受了自己没有一项体能项目可以及格的残酷事实,接受了自己正在垫后的可悲境遇。
我知道,我需要一个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调整,我将无法改变现状,而这样的现状,是我不愿看到的。
于是,我开始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每一次的体能训练中去。严格按照教员要求的那样去进行训练。但我的内心,一直没有底,也不够自信,总觉得自己就是不行,就是体能天生差。但就是这样,我仍然选择了竭尽全力去参加每一次的训练。我想即使我不行,尽到了最大努力,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
后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一次百米考核,我意外地及格了。我曾经以为,我的那双脚不是为跑步而生的,天生就是跑不快的。而没有想到它在我如此消极和绝望的时刻,竟让我看到了奇迹。
我似乎开始有了一些自信。我开始相信自己还没有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也并非无药可救的病入膏肓者。我想再认真地努力一次。还是保持着最初的那份心境。即使我不成功,我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而意料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那一次单杠考核,我又一次合格了。
我有了更大的信心了,虽然我没有自信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没有事情是我所做不到的。但是,我相信,如果我能再努力一点,我一定可以比自己想像的,做得更好。
后来,我的其他体能训练项目开始一项项地达标了,俯卧撑、仰卧起坐、立位体前屈、5X10往返跑……
可是,还有一项五公里,我几乎已经尽了我的全力了,为什么就是跑不及格?我没有了信心。教员跟我们说五公里跑不及格的学员多是因为腿部力量不够,要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于是,那个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会操场上做深蹲起立的练习,为的是锻炼腿部肌肉力量。而且,还专门找来一个重量级的同学坐我肩膀上,教员说这样练效果会更明显。
经过了这样的一番辅助训练以后,我的五公里考核成绩的确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这种大幅度提高只是因为我的起点低,考核成绩仍旧还是不及格。这种不及格的状态,并没有因为我强烈的愿望和一如既往的刻苦锻炼而有丝毫的改观。
一直到期末考核,我仍旧没有跑合格。但是与及格的标准已经非常接近了。可能注定了,在我的成绩单上,要留下一个不及格的记录了。
眼看着寒假的步伐越来越近了。而回家的心也变得异常躁动不安起来。我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竟然就成功取得了一次不及格的记录。可是对既成的事实,我实在是感到无话可说。
在我百无聊赖之际,我们所有的五公里考核不及格的人,都有了一次补考的机会。我能抓住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顺利地扭转乾坤吗?我不知道。
我仍然记得补考的那一天,天下着蒙蒙的雨。时值冬季,而我们参加补考的人,却都穿着短袖短裤。随着记时员一声令下,我们飞奔而去。那一天,我没有去想自己是否可以成功,因为在此之前,我从未成功过。我知道的是,那是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我仍然没有跑及格,那么成绩单上“不及格”三个字,将会伴随我五年,直到我毕业的那一天为止。
我咬紧了牙,在最痛苦和艰难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记住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不可以停下来,不可以停下来。那一天,我坚持了下来。那一天,我跑到了最后。
当记时员报成绩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22分33秒!”我真的及格了!我终于及格了!最后一个强劲的对手,终于被我打倒了!
那一个寒假,我过得非常愉快。
我也突然明白,其实有很多时候,我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原来,我真的可以比自己预期的做得更好,只是在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刻,我需要那最后一分钟的坚持,一分钟之后,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了。
(四)从B1班到A1班
早在军训期间,我就从师兄口中得知,第三军医大学的英语课是分班来上的。那时师兄极力向我推荐英语学习辅导报,并告诉我,在第三军医大学如果没有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是拿不到学士学位的。言语之间,无疑向我透露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英语学习非常重要。鉴于师兄如此强烈的推荐,我也毫不犹豫地预定了英语学习辅导报。
军训一个月,每天几乎除了训练,就是吃饭和睡觉,再没有精力做其他什么事情了,更不用说学习英语了。可是,我们的第一次英语分班考试竟然就是在军训期间进行的。
记得那是一天晚上。我们拿着考试工具匆匆赶往一教馆,参加那场分班考试。那应该算是我考入军校后参加的第一场考试。在我自以为是的想像中,英语应该算得是我的一门强项。全军统考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是98分,离满分只有2分之差。然而,考完那次分班考试,我的自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为听力题,几乎没有一道是完全听懂了的,做题的时候,全部都是模棱两可的,乱猜一气。我知道考得不理想。
分班考试结果在军训结束的时候,公布了,张贴在了宿舍外面的墙上。我从A1班开始往下找,A1班没有我的名字。接着找A2班,也没有找到。越往下找,心里也越着急。最后在B1班找到了我的名字。对于这样的结果,我还是满意的,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也不算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