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清明祭祖(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清明祭祖(散文)


作者:王新龙 布衣,12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6发表时间:2017-04-05 09:36:2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清明》诗里面最感人的诗句。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之情。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礼仪之邦,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上下五千
   年的灿烂文化。是一个唯一拥有,儒家学派,道教思想,法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多元素思想文化的国家。尊老爱幼,祭奠先祖,缅怀英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我国古的文化习俗中,清明节是一个古老文明而有隆重的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仲春和暮春交接之时,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八天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举行的范围最广,参于民族最多,举行仪式最为隆重的节日。据说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大臣墓祭仪式,历代沿袭,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最早应该追溯到我国两千五百年前的周代,在周朝时期,清明节原本只是一个节气,在周代,民间就已定有了寒食节。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祖先大多采用钻木取火,冬春交替之时,天干物燥,枯草遍野,民居多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天灾和火灾隐患时有发生,伤及人畜,对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于是国家把夏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规定为寒食节,即清明前一日,或两日。并规定在寒食节前后一段时间,采集火种的树木未确定,国家火种未发放,传寄之时,禁止私自采集火种,点燃烟火,所以,寒食节又名禁烟节。在寒食节之内,人们大多只吃枣糕,豆糕之类生冷食品,所以在寒食节,又大力提倡人们多做户外活动,如蹴鞠,拔河,斗鸡,摔跤,蹬山,春游等户外活动。
   对于清明节的来历,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耳早年流亡的事。当年,晋文公父亲晋献公,共有五个儿子,长子申生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公子华当他子,阴谋害死了公子申。公子奚,公子重耳得到消息后纷纷外逃。一天,当他们跑到一荒芜之处,疲惫不堪,又饥又饿,四处也找不到食物,过惯了宫庭生活的重耳因忍受不了饥饿,晕倒过去了。情急之下,他的一个随从介子推,悄悄把自己大腿上肉割下了一小块,让其他的随从做了一碗肉汤一口一口的喂给了公子。当公子知道吃的是介子推身上的肉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几年后,公子重耳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打回了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他封赏了很多对他有功的人,却唯独忘记了曾经救过他性名的随从介子推。介子推伤心的带着母亲归隐在了山西的绵山深处。
   后来,晋国公从大臣口中得到这一消息后非常惭愧,派人在绵山四处寻找介子推。
   可是,茫茫大山,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有人就给晋国公出了一个从三面放火逼介子推出山的办法。结果当国公带人找到介之推时,发现他背着母亲在一棵大柳树下被活活的烧死了,晋国公,泪流满面,伤痛欲绝。后来一位细心的大臣在大柳树的树洞里找到了一条用内衣扯下的布条写下的血书。晋国公看到血书上写了一首诗,诗里这样写的!道:
   割肉奉尊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
   强似伴尊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存我,
   忆我只时常自醒。
   臣在九泉终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之推以死为谏,为了让晋国公永远能以国家社社稷为重,惠及百姓,为政清廉,勤于国事,让晋国国富民安,江山永固。晋国公看了之后,非常感动,他呆呆地看着这棵大柳树,好像想起了什么!他的眼睛看到了柳树下被烧焦了的大柳树的枝杆,他命大臣回宫后,让人将烧焦了的柳树的枝杆做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看到脚上穿着柳树枝杆做成的木屐时,便会想起介之推。同时为了纪念介之推,他命人传令将介之推死亡之日规定清明节,召告天下,年年祭拜!从此民间便多了一个清明节。足下一词也从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足下一词在古代,多指同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的敬称!
   据说,晋文公回宫之后,命人在绵山修墓,厚葬了介之推及其老母,并修建祠堂,供后人祭拜之用。同时晋文公将绵山改名为介山,让后人留做纪念。
   话分两头,到了第二年春天,晋文公再次率领众大臣来介山,祭拜介之推。当他再次看到那棵大柳树时,然发现那棵大柳树竟然神奇的复活了!烧焦了的枝杆上萌生了新枝,柳叶如裁,绿中泛黄,在春光之下,更显得晶莹透亮。晋文公看到了复活的大柳树,仿佛重新看到了介之推,晋文公便把这棵大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后来民间偶尔也有人在坟前,以缅怀先祖。
   且说为了缅怀介之推,晋文公还折下了几根细细的柳条,编成美丽的花环戴在自己的头上,以示敬意。后来人们在踏青之时,时不时有人头戴树条编成的花环。
   对于清明祭祖,各地习俗小异而大同。但凡家有亲人新丧,作为儿女,大都必须在清明节前三日便去祭拜,称为上新坟。
   母亲已故近六个年头了,回想当年母亲新丧,我一直陷入无限伤痛之中,不能自已!每每提及母亲,未尝不潸然泪下,扼腕叹息!
   记得当年母亲病故后的第一个清明节的前三日,我同大哥一起回家上坟,太阳初升之时,我便从渭南出发了,长寿塬盘旋而上,沿途时有车量路边停靠,他们三五成群,手提水果,鞭炮,酒水,食品,纸钱…我们知道,这一定是大户人家在祭奠新坟。
   我们家就处在长寿塬,丰原镇正东六七里,于高唐塬遥遥相望!母亲的坟地座落在村子东北角一片公共的墓地!同一家族的大娘,大辈,我们的奶奶,父亲,母亲的坟墓,相依相连。他们活着的时候,同风雨,共患难,相依相帮,死了的时候还能在一起相互照应,假如他们在天之灵有知,也许会含笑九泉吧!我同大哥清理了坟上的枯草,和那个孤零零的花圈,偶尔还有几朵白花在春风里摇拽!
   二十年前祖母的亡故,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离死别,泪如泉涌。祖母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姑姑和我的父亲。我们的祖父是在父亲尚未出生之时,在沟沿捆柴时,担绳断了,祖父坠落深谷,卡在悬崖上一棵大树上,因大腿骨折,第二天祖母让人找到祖父时,祖父已因失血太多,疼痛难忍而导致死亡!在临死之前他还用撕下的布条包扎伤口。
   祖父长的什么样,祖母没有详细的告诉过我,但村子的老人常常向我提起祖父,说祖父喜欢武功,手一拍屁股就可以坐到低矮的墙头。每每听祖母说起祖父我都不免要偷偷的流泪,我隐隐的感觉到祖父当时那种痛苦,复杂和无奈。我的祖父为了家人的生活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父!祖母年轻守寡,二爷,二祖母,三爷,三祖母的不幸离去,是若大的一个家祖从兴盛走向了衰落,这是一段无法忘记的家族史,我会在必要的时候讲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让他们慢慢的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并得以发扬和传承!
   如果说在我三十六岁时父亲的突然病故尤如晴天霹雳,那么,在我四十二岁时母亲的亡故则更使我无法面对,天地昏暗,悲痛欲绝,苍天垂泪!让纸钱在烈焰中飞
   舞,
   思念总是伴随着泪水,一张张纸钱寄托着儿女的思念,倾诉着灵魂的私语。疙瘩窑上盛开了鲜花,仿佛还能看到母亲那慈祥的面容。远处的青山,近处的小河,似乎依然能听到父亲那穿越山林的声音…。崎岖的坡道上有母亲背沙的身影,大雪纷飞的夜晚,您的四个孩子站在雪地里,满含着泪水,呼喊着妈妈。妈妈!那一夜迷路的您和勇敢的父亲是如何走出雪的世界。妈妈,儿记得第二天雪晴了,您回家了,把卖毛袜子的钱买回了多半篮子蒸馍!妈妈,敏感的母亲您是否看到了儿子为您流下了无言的泪水,妈妈那时您的孩子们在渐渐的长大。多情的蝴蝶在坟前轻舞,追忆着永逝的青春,坟前的两个冬青树长出了嫩绿色的枝丫,象征着伟大的父母亲,愿你们永世常存,生命之树常青。
   我国是古老而崇尚文明的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我们的民族都是非常优秀而且伟大的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勇于奉献的民族,是一个勇于承担民族大义,而不惜奉献青春和生命的民族。他们是我们民族之魂,是我们永远的敬仰和怀念!清明节前昔,举国上下,到处都在举行和开展祭奠活动。黄帝陵前,八宝山革命公园,每一处都有我们庄严隆重的祭祀活动。湖南韶山冲,在那高大的铜像面前,在那雄壮的国际声中,仿佛听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率领我们亿万穷苦人民,为了推翻旧世界而做出英勇顽强的斗争号角声。为了驱除日寇,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有多少英雄和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血染了山河。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了《我可爱的祖国》,叶挺将军的《囚歌》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那一个不是可歌可泣,荡气回肠,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永远缅怀的英烈!魏征曾经说过,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衣冠,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得失,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将来。而今我们祖国强大了,我们的民族觉醒了,自强了,我们可以扬媚吐气了!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懂得了饮水思源,感恩先烈,回馈社会。王若飞,张学良,杨虎成将军,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那一个不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
   几十年来,在我们祖国的南疆,在我国云南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由幸存老兵自发组成的祭奠队伍排成了长龙,向着烈士陵园进发,他们都是龙的传人,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祭祀活动空前圣大,庄严而凝重,他们为烈士清扫墓地,铲除杂草,敬献花篮,鞠躬行礼,举行祭奠仪式,在那低沉而高昂的礼乐声中,那些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仿佛再次浮现在老兵们的眼前,他们手扶着冰冷的墓碑,诉说着知心的话语,讲述着惊天动魄的战斗故事。情的极处,未尝不声泪聚下,泣不成声。他们有领导看望下属,班长看望战士,妻子看望丈夫,孩子看望父亲…字句真切,情深义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让我们缅怀先祖,祭奠英灵,化悲痛为动力,不忘先烈的遗志,永于改革,不断进取,永于奉献,不怕牺牲,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为实现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共 3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有很多人不知道。时逢清明节。作者从清明节的起因来历,此后演变形成的传统风俗,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干练,感情真挚。详略得当,弘扬正气。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红娟        2017-04-06 13:10:06
  你太有才了,把清明节的历史由来展现到我们面前,再交融你真挚的情感,和切身感受,弘扬我们传统风俗,弘扬正气!
知足常乐
2 楼        文友:王新龙        2017-04-07 11:23:49
  作者王新龙:陕西,渭南,临渭区,丰原镇,定王村一组。自由职业若,微信昵称云中鹤,微信号Wl347410702手机l31O91Ol6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楼        文友:王新龙        2017-04-07 11:47:43
  谢谢郭红娟老师的精彩简评,我本一介村夫,才疏学浅,能为低下,但胸中有情,心中有爱,虽为生活所迫,疲于奔命,只因深爱我的祖国,不管我身在何处,只要有一线可能,我依然会传播民族文话,弘扬民族精神,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尽绵薄之力!
4 楼        文友:王新龙        2017-04-08 07:29:30
  陕西,渭南,丰原镇定王村一组,自由职业着者。微信号w1347410702,手机131091016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彼邻
5 楼        文友:王新龙        2017-04-16 06:41:29
  作者:王新龙,字德公,陕西省,渭南,临渭区,丰原镇,定王村一组,微信昵称,云中鹤,微信号w1347410702,手机131091016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