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揣测
揣测就是推测。揣测的东西,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非正确的。
既然揣测的结果,可能是非正确的,那么,揣测就不应作为某些判断的依据。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似乎得上了某种传染病,很是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种种揣测。在他们那里,再公允的事情,也得不到认可。因为他们所相信的,只是自己的怀疑,自己的揣测,至于客观事实就不在话下了,怀疑一切。
上级通过“三荐双考”选拔干部,他就说,那是走过场,早就定好了的。
教师进城考试择优,他就说,白扯淡,领导暗中操作。
民主投票评选先、优、模,他就说,有人肯定搞了串联,不然票数没那么高。
总好揣测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爱耍点“小聪明”,以显其能。
别人弄不懂的事情,我弄懂了,你看我聪明不聪明?尽管是揣测的。
别人不明白的事情,我却明白,你看我聪明不聪明?尽管是揣测的。
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我想到了,你看我聪明不聪明?尽管是揣测的。
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等他们当中的某些人真正明白过来时,的的确确晚了,只能找个地方再去揣测一下,自己对某些事情的“初始揣测”,然后惊呼“上当!”
人怀揣测,尚属正常。但一味揣测,并十分武断地将其作为某些判断的依据,实在缺乏客观性。这样做的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是极不负责任的一种。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揣测就是推测,没有揣测,就没有分析。但我以为,倘若硬要将揣测与分析扯在一起,做些比较,并得以辨别的话,那么,不得不说:以事实为依据的揣测是分析,无事实作依据的分析是揣测。分析的结果可信度大,揣测的东西不可信。因而,奉劝某些揣测的嗜好者,面对一些事项的办理,尤其是事关个人利益事项的办理,千万“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度”,就是揣测。
以上所说,尚属自己没做,却在揣测别人行为不轨之类。还有一种揣测,就是做了某种不该做之事,却将那理由、那原因无缘无故地揣测到了别人身上,令你有苦难言,有冤难辩。
还是举一举陈忠实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一个例子吧。
朱先生刚刚从南方讲学归来。杭州一位先生盛情邀约,言恳意切,仰慕他的独到见解,希望此次南行,交流诸家沟通南北学界,顺便游玩观赏一番南国景致。他兴致极高,乘兴南去,想着自己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终于使学界刮目相看,此行将充分阐释自己多年苦心孤诣凿研程朱的独到见解,以期弘扬关中学派的正宗思想。再者,他自幼至今尚未走出过秦地一步,确也想去风光宜人的南方游览一番,以博见识,以开眼界。
然而,此行却闹得大不愉快,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到南方后,同仁们先不提讲学之事,连续几天游山玩水,开始尚赏心悦目,三天未过便烦腻不振。所到之处,无非小桥流水,楼台亭阁,古刹名寺,看去大同小异。整日吃酒游玩的生活,使他多年形成的早读午习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打乱,心里烦闷无着,又不便开口向友人提及讲学之事。
一天晚宴之后,他们领他进了一座烟花楼。当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什么去处时怒不可遏,拂袖而去,对邀他南行讲学的朋友大发雷霆:“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等责无旁贷,本应著书立论,大声疾呼,以正世风。竟然是白日里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夜间寻花问柳,梦死醉生……”朋友再三解释,说几位同仁本是好意,见他近日情绪不佳,恐他离家日久,思念眷属,于是才……朱先生不齿地说:“君子慎独。此乃学人修身之基本。表里不一,岂能正人正世!何来如此荒唐揣测。”
看看,朱先生的这一被揣测,不是着实太冤枉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