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父亲(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父亲(征文·散文)


作者:刘雪芹 白丁,3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49发表时间:2017-04-05 11:27:43
摘要:我双目失明的父亲......

父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依旧硬朗,声音洪亮,只是双目失明好多年了。
   尽管父亲看不见,但他不愿闲着,总喜欢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母亲由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干活儿,大拇指严重变形,干活儿多或者遇冷水,大拇指就会疼。父亲心疼母亲,就尽量多干活儿,减少母亲的劳动量。
   住楼房家务活儿少,无非洗衣服做饭打扫家。只有打扫家是母亲一个人干,洗衣服和做饭,父亲都参与其中,母亲只做主要环节。
   家里有洗衣机,父亲不让用,说他有力气,比洗衣机洗得干净。母亲拗不过,就给父亲打下手。每次洗衣服时,母亲用两个盆接好水,一个用来洗,一个用来漂。他们面对面坐在洗衣盆两边的小板凳上,母亲往衣服上撒洗衣粉,指导父亲用搓板搓。漂洗完,由母亲把衣服晾出去。
   做饭的活儿琐碎且多,洗菜、切肉、和面、擀面、腌菜、捞菜都由父亲干。尤其是后套人喜欢吃的酸菜,每年秋天父亲总要腌一大瓮。酸菜瓮就放在窗外,不管我们谁想吃酸菜,都是父亲捞回来洗净、切好、攥干,他不让孩子们把手伸进冰冷的菜瓮里。父亲心疼我们,而我们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亲的疼爱。
   父亲以前不做家务,并不是他大男子主义,而是没有时间。
   父亲出生在甘肃省民勤县。他小学毕业那年,随爷爷奶奶逃难到了后套。
   很快,一家人就落户在一个猪场。爷爷在猪场干活儿,只有十四岁的父亲被派去拉猪饲料,正在上小学的二姑和三姑就近入学,奶奶带着只有两岁的小叔给猪场喂猪。
   在拉饲料的过程中,父亲结识了几个喜欢看书的朋友,就向他们借书看:《三侠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红岩》……
   父亲的记忆力极好,称得上过目不忘。每天晚上,父亲都会给我们讲《三侠五义》《三国演义》等,每天一段。
   父亲是我心中的历史老师、故事大王。
   听父亲讲故事,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父亲的脑海里有好多经典故事,每次回家,我都要听父亲谈古论今。每当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父亲总是引经据典,讲故事开导我、教育我。
   后来,父亲得了眼病,视力慢慢下降,最后彻底失明。
   说到父亲的眼病,与他的要强与固执有关。
   我们是外乡人,划分到小山村,没有住房,借住在一户人家的凉房里。本来村里计划第二年帮助我家盖房子,但村里的疯女人威胁到我和弟弟的安全,父亲就去申请盖房子。队长虽然勉强同意了,却只给一个月的时间。
   那时,二姑已出嫁,小叔在上学,奶奶去伺候大妈坐月子,正处在哺乳期的母亲,既要干家务,又要照顾我们三个孩子:五岁的我、三岁的大弟和10个月的二弟,家里的劳动力只有父亲、三姑和爷爷。
   父亲选好址就开始挑壕子,三姑赶着牛拉着石磙轧好坷垃,就去拉土、拉麦秸。父亲挑完壕子开始踏坷垃、挪坷垃,然后拉坷垃,与此同时,爷爷也用捡来的树枝编了好多盖房顶的柳笆。一切就绪,村里就抽调会砌墙的村民帮忙盖房,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盖起了四间土房,并且上了一遍大泥。等房子封顶,抹了一遍大泥之后,也就一个月了。虽然只是个大框架,但总归是个房子了,可以遮挡风雨了。搬进新房,一家人住在铺了麦秸的地上。之后,父亲白天出工,晚上收拾房子,就这样不分昼夜地干,突然有一天就两眼什么也看不见了。到公社卫生院看病,大夫说是劳累过度,给开了点眼药水。虽然滴了眼药水,父亲的视力慢慢恢复了些,但就此落下了病根,视力也大不如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视力越来越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曾带着父亲到眼科医院找专家看过,得出的结论是:视网膜脱落;眼底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无望,会慢慢失明。
   父亲55岁那年彻底失明,不能下地干活儿,但能帮助母亲打理小卖部。母亲卖东西,父亲坐在炕沿上听着,货物打包好时,父亲已口算出总钱数,母亲再用算盘核对,分毫不差。
   眼睛失明,父亲空有一身力气无处使,就决定在房后的山水壕里栽树。每天,母亲把父亲送到房后推土机推过的山水壕里,父亲拿起铁锹开始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夏天,父亲晚上十一点以后开挖,早上四点多回家休息;冬天,父亲上午十点多开工,下午四点多收工……父亲用了八年的时间,栽了1500棵杨树。树栽活了,国家却要修公路,要把父亲的一半树砍掉。父亲实在心疼得不行,多次和拆迁办的领导商量,要求把公路向后移,想把他的树林保住。可修路是国家大事,不能因为个人的一小片树林就改变路线。抗拒、协商了半年时间,父亲明白他的树林真的保不住了,就很无奈地收了政府补贴的几万元钱,搬到城里弟弟早已买好的楼房里去住了,可谓眼不见心不烦。

共 1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作者用回忆的方式,通过许多生活片段的组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父亲非常善良,有责任心,他疼爱家人,细心照顾家人,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他特别的吃苦耐劳,在作者的眼里他能通古论今、引经据典,寓教于乐地开导、教育“我”。可是心痛的是,父亲后来因为眼疾导致失眠,但是就是这样了,他还在房后的山水壕里栽树,后来因为国家修路占了林子,他被接到城里搬到了弟弟那里居住。如今, 父亲七十多岁了,虽然眼睛失明多年了,但是身体依旧硬朗,声音洪亮,也算安享着晚年了。文章文笔朴实流畅,写出了家的温暖,写出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一面,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05 11:31:16
  朴素的语言,清新的笔调,作者写出了父亲朴实而平凡的一生,也写出了家的温暖,家人之间的爱。感谢老师赐稿,第一时间注册投文支持晓荷社团,我代表晓荷社团全体编辑感谢老师了,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17-04-05 12:18:39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老师投稿晓荷。谢谢支持!
何叶
3 楼        文友:好如娃        2017-04-05 15:06:43
  此文最大的优点在于------接地气!地气一接,我们立马感觉神清气爽,有共鸣,沟通无障碍。人人都有父亲,但不是人人都有双目失明的父亲,这样的人物就是故事,这样的故事引人注目。作者是个有心的孩子,她能清楚记得双目失明的父亲的一点一滴,读来令人唏嘘。向所有的父亲致敬!
橙色的羊毛悬在那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