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一曲曲女子的挽歌

编辑推荐 【杨柳】一曲曲女子的挽歌 ————试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幸福群岛 童生,53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7发表时间:2017-04-05 22:35:28
摘要:  小说《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是旧中国妇女的典型,她们的性格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人物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悲剧,既是个性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她们的悲剧谱写了一曲曲旧时代女子的挽歌。如果说这部小说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反思是第一位的,那么对女人命运的反思与追问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杨柳】一曲曲女子的挽歌 一曲曲女子的挽歌
   ——试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
  
   谭长征
  
  
   引言
  
   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深沉、厚重的笔墨,描绘了清末民初到解放初期这半个世纪里,白鹿原这片古老土地上的风云变幻和恩怨情仇。作品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后来又陆续被改编成话剧、秦腔、电影和电视剧等。作为家乡就在这部小说原型地——白鹿原的我,对这部小说就更是爱不释手,前后阅读不下三遍,里面的人物、地名和相关历史事件都历历在目,亲切可感。
   那么,作为一部讲述上世纪旧社会故事的小说,何以能得到新时代读者的青睐?我想除了其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淳朴浓厚的地方特色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就要讲故事,而人物塑造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故事的精彩,关系着作品的成败。
   《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特点突出,真实可信。比如:封建传统的践行者白嘉轩,阴险毒辣的伪君子鹿子霖,浪荡负义的投机者白孝文,野性豪狠的叛逆者黑娃,矢志不渝的革命者鹿兆鹏,忧国忧民的大儒者朱先生等等。同时作品还塑造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是旧中国妇女的代表,她们虽然性格各异,但是大多数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悲剧既是个人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民族的悲剧。她们悲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曲旧时代女子的挽歌。当我们读完小说掩卷沉思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她们悲凉的身影和不屈的灵魂,就不由得去思考,去总结,去探寻。如果说这部作品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反思是第一位的,那么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反思与追问应当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选取了小说里有代表性的几位女性来探讨:匆匆过客,苦命的白嘉轩前六房女人;恪守妇道,死于瘟疫的吴仙草;从一而终,淫疯而亡的兆鹏媳妇;敢爱敢恨,叛逆惨死的田小娥;英勇不屈,含冤牺牲的白灵。文章主要以女性的性格特点和觉醒反抗意识为考量因素,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成因,剖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指出了在那个封建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在世俗观念的长期禁锢和传统礼教的残酷迫害下,在陕西关中白鹿原这个古老而特殊的地域里,不同性格的女性几乎无法避免悲剧的结局;同时梳理了她们从集体无意识到无意识反抗,再到感性反抗,继而到理性反抗的抗争轨迹,从而预示了女性解放的曲折而必然的历史趋势。
  
   一、匆匆过客,苦命妇女的群像——白嘉轩的前六个女人
  
   小说开头就单列一段写道:“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一句总领全篇,悬念无穷。作为男人用来炫耀的资本,竟然是“娶过七房女人”,而不在乎那些女人是如何悲惨地死去,由此,那个男权社会中女人的身份地位可见一斑。
   娶头房媳妇的时候,白嘉轩才十六岁,作者寥寥几笔,简洁而有特色。可怜的女人一年后死于难产,像一朵浪花在作品的长河中一闪而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过去的妇女死于难产的比比皆是,而家庭关注的不是女人的生命,而是能否为家族传宗接代。第二房媳妇“模样俊秀眼睛忽灵儿”,新婚之夜在白嘉轩的“哄唆”下,她“羞怯慌乱”,“不敢违拗”,“痛苦”,“哭叫”,“咬烂了”,叫人叹息不已又怜爱之极。白嘉轩成熟了,女人从不谙世事到暗示再来,一夜之间跨越多少年,可见封建社会对男女之事多么讳莫如深。可惜这个年轻的生命,一年后便死于痨病。不管是第几房,女人的地位都是低贱的,死了就死了,不过是一具薄板棺材抬出门楼,匆匆薄葬了事。第三个女人丰满而成熟,急迫而贪婪。可惜这个“像一团绒球的女人”一年后就瘦成了“一根干枯的包谷秆子”,吐血而死。第四个女人对白嘉轩来说,“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她很顺从,默默无语做自己该做的事,后来患了羊毛疔,“死得十分痛苦,浑身扭蜷成一只干虾。”
   连着死了四个女人,儿子担心命硬,老子就是不服。临死前秉德老汉还不忘给儿子娶媳妇,而且宁愿白嘉轩不要等三年服孝期满就赶紧娶回来。“过了四房娶五房。凡是走了的都命定不是白家的……哪怕卖牛卖马卖地卖房卖光卖净……”直到白嘉轩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才撒手而去。两个月后第五房女人木匠卫老三家的三姑娘就进了家门。这个女人“不独漂亮而且壮健,红扑扑的脸膛,黑如乌珠似的两只机灵的眼睛,透着强健气魄的手臂。”新婚之夜,被流言吓坏了的女人央求白嘉轩,“我给你端水递茶洗脚做饭扫地缝连补缀做牛做马都不说个怨字,只是你黑间甭拿那个东西吓我就行了,好官人好大哥好大大你就容让我了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婚姻里女人哪有自己的自由?流言猛于虎!可怜的三姑娘注定命苦,新婚之夜吓成这样,实在叫人不由唏嘘惋叹。白嘉轩不肯答应,吓得三姑娘“又羞又怕又哭又抖”,还闭了气,“每到夜晚,就在被窝里发虐疾似的打颤发抖。”半年未过,竟然疯疯癫癫地栽进涝池溺死了。这是封建礼教下的婚姻恐惧症,对男女之事的讳莫如深,以及前面一连串的死亡和传言造成的恐惧,让本来就苦命的三姑娘早早离开人世。埋藏的时候用了杨木棺材,还穿了五件衣服,白嘉轩就觉得不能再铺排了,“年轻女人死亡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十分宽厚仁慈了”,显示了儒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
   当白嘉轩再也不敢娶第六房女人的时候,母亲白赵氏说“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了再糊一层新的。”可见女人在男权社会里的地位如何低贱。同样是死了配偶,男人叫作“命硬”,女人却叫“克夫”。女人的地位像糊墙纸那么轻,她的命运也就只有糊墙纸那么薄了。干练的白赵氏没几天就给儿子找到了第六房女人胡氏。胡氏因父亲赌博输光了家产,为还赌债把她卖了。白赵氏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浸泡了大半辈子,耳濡目染,传统观念已经深入她的骨髓,她的目标就是为白家留下香烟后代,对得起列祖列宗。她别无选择,目标明确,果断干练,义无反顾,面对胡氏父亲索要的高聘礼毫不含糊答应了,倾尽家财也在所不惜。可怜的女人就在这包办和买卖的婚姻里,走向了自己的悲惨结局。胡氏美貌无双,被人喊作“胡风莲”。她也害怕死去,新婚之夜面对白嘉轩的举动,拿出剪刀来保护自己,也算是对命运无奈的小小反抗吧。白嘉轩用一副副药将养了身子,也哄过了胡氏,百日之后才开始了贪婪的游戏。两人的狂热持续了整整三个通宵,第四夜就开始了闹鬼和驱鬼。后来胡氏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因流产而气绝。可怜又一个早死的鬼!
   作者安排这六房女人早死的用意何在?就是要在开篇就把封建社会女人的可怜、无奈、卑贱、凄惨……以群像的方式展示出来,奠定了整个作品凝重、压抑的总基调。每一位读者打开作品,映入眼帘的就是六个早死的鬼魂在无声地诉说……这六房女人的故事,在作品中占据的篇幅很少,她们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最多不过是“卫家三姑娘”、“胡氏”这样男权社会的习惯称谓罢了。她们的死去,在白赵氏看来不过是六层“糊窗纸”烂了,卖骡子卖马卖房卖地,早早迎娶下一房女人传宗接代才是那个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作者貌似不作任何评价的客观叙述,却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深入,揭示了封建社会女人悲惨而被漠视的命运。难道她们命里就注定了早死吗?面对自己无法主宰的命运,她们无能为力,只能顺从,还没有觉醒,来不及反抗就早早死去;即便是三姑娘,也只是在新婚之夜声泪俱下地苦苦央求罢了;纵然是胡氏拿着剪刀做了短暂而象征性的百日反抗,终究也免不了早死的结局。
   如果说这六个短命的女人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无奈地听从命运的摆布,像匆匆过客一样从历史的舞台上一闪而过,还属于集体无意识,还没来得及觉醒和反抗的话,那么“第七房女人”就是终其一生,任劳任怨,有时间却没意识反抗的代表。
  
   二、任劳任怨,传统妇女的榜样——吴仙草
  
   吴长贵的五女仙草嫁到了白嘉轩家,做了第七房女人。“这是他娶过的七个女人之中唯一在婚前见过面的一个。”是的,前六个女人婚前从未谋面,这就是封建婚姻。正因为此前见过面,而且情同兄妹,聪慧大胆的仙草才会从容不迫,娇美的后腰上系着三个小棒槌,叽里当啷地毫不避讳。其实,就因为她是山里的女子,吃得下苦,身体健壮,所以才会无病无灾,才会躲过白嘉轩前六个亡妻的宿命,这可不是什么风水阴阳能解决的问题。话又说回来,前六个女人的死,与其说是她们命苦和白嘉轩命硬,不如说是一种罕见的巧合罢了。作者正是通过前六个女人的死,来集中表现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剧,让人触目惊心掩卷长叹。也正是因为接二连三的女人死去,才使得白嘉轩和旁人都相信了宿命,才会去想办法禳治禳治。命硬传言,察看阴阳,法官驱鬼,棒槌辟邪……这时时处处桩桩件件,都散发着传统礼教的气息,笼罩着封建迷信的阴云。
   仙草的六个桃木小棒槌,与其说是打六个早死的鬼,不如说是在和宿命作无知的抗争。作为父亲感恩白家的馈赠,这桩婚姻尽管她并不反感,却也是别无选择而只能接受。新婚之夜,面对白嘉轩的焦急,戴着小棒槌的仙草说:“法官说,戴过百日再解裤带。”白嘉轩很丧气,她又说:“百日又不是百年。你权当百日后才娶我……不为我也该为你想想,你难道真个还要娶八房十房女人呀?”白嘉轩听着她“友好的又是冷静的话”,只好收手。六个小棒槌,百日禁忌,可以看做是仙草对可能到来的厄运的最初抵抗。当白嘉轩熬不住“活受罪”的煎熬,夹着铺盖要去跟鹿三一起睡的时候,可爱的仙草把他拦住,一把一个扯去了小棒槌说,“哪怕我明早起来就死了也心甘!”如此鲜活真实的场景,让人不由感动想落泪。虽然前六个女人已成早死鬼,可是善良的仙草偏不信这个邪。事实证明,所谓的小棒槌也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心理安慰罢了。
   来到白家后,仙草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白家生育了六男二女,其中四个“都没有度过四六厄运就成为鹿三牛圈里的鬼。”面对连连死去的骨肉,仙草心有不舍,婆婆白赵氏却冷冷地说:“还是一个短命的。”仙草每一次都忍不住掉泪,尤其是那个女儿。白赵氏不哭也不劝她,只是一句话:“注定不是阳世的人。”白赵氏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历经沧桑的冷静,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无助的麻木罢了。在那个社会里,女人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不能生育的女人就被歧视,甚至会被一纸休书退回。谁在乎她生产八个子女受了多少茬罪,谁又能体会她经历四个子女夭折时心里有多痛呢?“白鹿村家家的牛圈里都埋过早夭的孩子,家家的田地里都施过渗着血肉的粪肥。”看着就揪心不已,想想就毛骨悚然!旧社会农村的卫生条件差,接生条件落后,财东的孩子尚且接连夭折,穷人的儿女能有几个活下来的?正因为成活率低,于是就只能多生,所谓的多子多福,不过是好听的幌子罢了,遭罪的永远是妇女。
   正因为仙草为白家生养了三男一女,白家从此人丁兴旺,她才有了自己稳定的地位。虽然她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她也疼爱儿女善待儿媳,洗衣做饭缝连补缀,是一个善良慈爱的母亲形象;虽然家里的大事无权过问,她也细心孝敬婆婆伺候丈夫,恪守妇道无怨无悔,终其一生做一个贤惠的内人,是传统家庭妇女的榜样。可是我们也不免为她感到悲哀。如果说她的一生不是悲剧的话,那我们可以假设:假设仙草不能生育孩子,或者一个孩子也留不下来,丈夫和婆婆会怎么对她?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又会是怎样?假如她只生了“女子”而没有“娃子”,传宗接代的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她的命运又会如何?是不是要十胎八胎没完没了地生下去?客观地说,她恪守三纲五常,遵守三从四德,加上命运又眷顾了她,让她的奉献满足了家庭的期望,所以她的一生才相对平稳。
   那么,她没有觉醒吗?没有反抗吗?没有。她的一生没有反抗,只有八个孩子,四次伤痛,两次感动和一次遗憾。
   第一次感动来自生下白灵的那天。仙草在挺着大肚子的时候,依旧擀面烧火,纺线织布,直到可爱的女儿白灵突然降临,她从织布机上几乎跌了下来。她自己接生了孩子。这段情节相当感人,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作者深情地用了一连串的词语:坠、跌、镇静、托、走过、从容、瞥、跨过、解开、噙住、狠劲咬、掏了掏、擦拭、爬上、包裹、捆了、塞进、擦了擦、溜进被窝……每每看到此处,总是泪满眼眶。受难的仙草!伟大的母亲!为了生活劳作不止,为了孩子拼尽力气。她是旧中国妇女的典型,她的熟练和镇静,她的坚韧和从容,是来自前面七次受难生产的经历,每一次都是撕心裂肺的痛……当白嘉轩从地里赶回来后,她也只是说快烧炕,口渴。当男人为她端来一碗水的时候,“她嘴唇不离碗沿一气饮尽,感动得流下眼泪,这是她进这个门楼以后男人第一次为她烧水端水。”任劳任怨的仙草,为这么一点男人该尽的义务却感动得落泪。

共 20860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  《白鹿原》一部当代著作,初读觉得大气磅礴,细读几次后才发现,不过只是写了白鹿原地区人们的生活,生活范围很狭窄。其中,重点写的又是白鹿原上的仁义村——白鹿村。这个村子其实就是中国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颇有鲁迅笔下那些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点,外面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村落依然平稳地按照原有的步伐前进着,与社会的潮流做着最后的抗争。抗争的结果,是一部分出逃,一部分殒命,而在这些斗争着,受到迫害最深是妇女。她们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虽然没有犯过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却难容于那个社会。[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7-04-05 22:36:20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回复1 楼        文友:幸福群岛        2017-04-10 11:11:50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风残云        2017-04-05 22:37:19
  文章编发的有点晚,见谅。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回复2 楼        文友:幸福群岛        2017-04-10 11:12:05
  没关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