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 云中觅古 (散文·征文·)
我在山上,雪在山上,云也在山上。山上的云就弥漫成雾,很浓,稠密的看不清眼前的树,倒是树根下的雪,白生生的刺眼。路是时隐时现,云雾飘逸的像进了仙境,人在雾里就没有了眼睛,像游离的小仙,从山顶往下飘。
山中的路蜿蜒如丝带,由几千米高的云雾里缓缓的飘着下去,人与车便是丝带上的爬虫,在云雾中缭绕,却怎么也看不到云下的世界。路总是有的,顺着往下去,突然地云雾就扯开了一个口子,薄薄的,如纱幔一般通透。人的眼忽然就亮堂,透过轻幔看到了谷底,看到了星星点点的白屋,黄灿灿的云田。那是个美丽的世界,落在了深山古坳里,尽管看下去还很远,很幽深。转眼间,云雾又弥漫了,人心却喜悦,因为云下真有着人间仙界呢!
这仙界是整整一个山谷,到处零落着一个一个的小屋。屋是白色的,屋前就有小路,细细的就像一条蚯蚓,在山洼里爬行,另一头又是一个小屋,又有蚯蚓爬出。终于爬出了个网子,成了一座山寨。
山寨里的地,是顺着山坡往下落,落下了就是一个土台儿。土台都是斜斜的,随山势而走,又顺山形而立,总是走着山的形态。又像流动的水,从半山上往下漫,凝固不动了,就有了一湾又一湾的梯田。这梯田如画似的,层层叠叠,像鱼身上的花纹,纹满了整座山谷,山谷就成了人间的梦境。
阳春三月,正是春梦滋生时,这里已草绿花黄,黄的最灿烂的就是油菜花。那种黄就亮的耀眼,能穿透迷蒙的薄雾,让灿烂放射出欢快的光芒,全都闪动在土台上。从山上往下看,一波又一波黄灿灿的波浪,起伏跌宕的样子。又似彩色的浮云,在谷中飘荡,也在半山上飘动。天上的云彩被它羞愧的躲到了山外,谷底就有了阳光。
人和车落到了谷底,谷底的土就变得通红。红土里的草特别绿,油菜花就越发绚丽,像一串串的云朵浮在了山前屋后。屋是土墙,粉着白色,有木柱立着,竹板儿棚着,屋就成了楼。楼上有竹桌竹椅,可喝茶,茶是山上采的,水就绿油油的飘出香气。细细品了,这香气中还有花味,正疑惑,屋主人笑道:那是油菜花在飘香呢!
人就羡慕人了,都在这个世界里生存,有人就宠落于自然,吃着自家门前的葱、蒜苗、青菜和萝卜,宰着圈里的猪,吃上腊肉,喝着烧酒。有人却完全的不同,远离自然生态,远离健康环境,想着追求养生长寿,到头来总是适得其反。不然这人和车怎么会翻山越岭,飘然而至呢!因为这个世界令人向往呢。
这山谷溪水长流,水不打一处来,凡有沟坡就有清溪潺潺,嘀铃铃的如铜铃在山涧鸣响。若是口渴了,掬起便喝,清凉凉地入口而下,肚里就全是清凉的气。也可溪水抹脸,脸就冰爽,爽后发冷。这才想起山上的积雪,原来溪水为冰雪所化,溪水必然纯净无瑕了。这雪的王国融到人间,万物得宠,人便成了神仙。
这里有古味,古在梯田上,少说这里的梯田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建于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民国有增修。也说这里是湖广移民的创造,独具秦巴山地的遗存风貌。这里还有一座古堡,人称冯家堡子,明清事物。堡子有城围着,城高十米,四面有门,门上有楼。城墙为土石结构,粘黄的土中全是斗大的山石,而城內土木筑房,十分考究,能容纳五百人吃喝拉撒睡。
既是冯家堡子,堡子的主人就一定有经历。冯氏原为湖北孝感大户人士,明朝中期移居陕西长安,明末因长安战乱又移居陕南紫阳,几经迁徙而后定址汉阴漩涡镇并传家数代,留下了这座古堡供后人研究。就想这秦巴山区里真不可小瞧了,云雾之下的深山中,不光有自然生态的美丽世界,而深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瑰宝。
站在古堡里看天,天是青蓝的,看山山是青绿的,满地的黄花把山谷染尽,一个古梯田的景观将世人诱来,人和车便从此络绎不绝。唯有那座山顶终年云雾缭绕,松下积雪,山路如带。那是上天的眷恋,让人从雾中观世,才深解其中的美妙呢。
何去何从,来时如仙飘,去时入仙界,又在云雾里飘逸而过。留下的尽是古寨美丽的图案,也只有过来的人,才深知图中的奥妙,懂得那才是人类追求和向往的自然和谐社会。
我不在山上,雪还在山上,云也在山上,还是那么的浓。因为那是它们的家。我的家在闹市中,我得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