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溪余鹍翔,堪比文天祥!
余鹍翔系辰溪县安坪镇桐玉里村人,书香世家,声名显赫。祖父余凤羽,明万历贡生,当时名宦,祖母谢氏曾被朝庭封为七品诰命夫人,父亲余子翼,进士,曾任山东郓城知县,乡贤名宦。有兄弟5人,均有功名,辰溪县史志记载的就有4人,长兄余蛟翔,岁贡生,任泰宁知县;弟余鄂翔,恩选贡,任贵筑通判;弟余麟翔,邑廪生,任浙江监军道御史;余鹍翔排行老二,16岁中举,17岁中进士,官至明代大司农(相当于清代户部尚书)。余鹍翔父子同时考中进士,在古代是少有的。明代余子翼一家共有8人取得功名。
相传余鹍翔年少时勤劳好学,深谙世事,接人待物,十分得体,且记忆惊人,过目成诵,小小年纪,常叹没有书看。有一次,一卖书郎挑满担书到桐玉里,留宿余客,受热情款待,卖书郎将书放进余家书房,对余鹍翔说,你可任意挑选。第二天早上,卖书郎问他选中哪一本,他答,这些书我全学过了。余鹍翔父亲不信,选中几本最难学习的经典书籍,抽出其中的篇幅考问,余鹍翔不仅能背出书中内容,且能指出在书中哪一页。卖书郎惊叹:我卖书几十年,足迹遍及湖南、贵州,这是我仅见的奇才。不久,余鹍翔连中举人、进士。因其父也是进士,所以人称他为少进士。余家功名远扬,门生弟子遍及湘西,门庭若市,但是余家从无官宦作风,始终坚持耕读传家,子孙知书识礼,声名远扬,备受推崇。
余鹍翔作为一名17岁少年,中进士后授浙江金溪知县。那时,上任之初,要骑马巡视,让当地官员、士绅、百姓认识新到任的父母官。面对这个面相稚嫩的少年,当地士绅不服,认为他年幼无知,不堪胜任。在接待余鹍翔的宴会上,当地士绅摆了满桌豆腐宴,有豆腐炖肉、豆腐炒肉、豆腐汤等。余鹍翔的随从师爷见了,认为这是奚落余鹍翔是软豆腐,不会有作为,很是生气。而余鹍翔却含笑应对,谈笑自如。
第二天答谢宴时,余鹍翔摆了一桌笋子宴,有笋片炖肉、笋片炒肉、笋片凉拌等,士绅见到笋子宴大惊,这不仅寓意清正,笋子虽嫩但能高过竹,而笋片就是指竹片,是古代执法的一种工具,表明了对犯法者决不轻饶。
当时的金溪县贪官污吏、土匪、豪强相勾结,为害社会,老百姓苦不堪言。余鹍翔上任后,不动声色,遍访士绅,广贴安民告示,规劝豪强弃恶从善,对贪官污吏则暗地搜集证据,待一切情况熟悉后,采取断然措施,摸清土匪老巢,亲自带兵,将土匪一网打尽,然后将贪官污吏和豪强缉拿归案,一律依法治罪,一时县境大安。由于政绩突出,他随后多次升迁,曾官至大司农。余鹍翔兄弟子侄在岗位颇有建树,余鹍翔有很多著述,在当时有很大的文化影响。崇祯皇帝对他一家学识广博,忠于职守,清廉能干,非常赞赏,为余家亲书匾额:“一门八骏”。余家名动三湘,那时的余家有学识而又能务实,堪称湖湘文化的代表。
无奈大明大势已去,清军入关后,面对百姓,大肆杀戮。余鹍翔与弟余麟翔誓死护国,辅助南明朝庭积极抗清,因云、贵兵败被俘至北京,清庭多次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余鹍翔兄弟誓死不从。最后,清庭威胁,当问及余鹍翔兄弟,你们死后子弟门生如何面对清朝时,余鹍翔兄弟断然回答:“我的子弟门生,宁做明朝狗,绝不做清庭官。凡卖身求荣到清庭为官者,均不得好死。”余氏兄弟慷慨赴死,余鹍翔被车裂而死,忠贞的随从只寻到他一只手臂,葬在龙蟠岭。
余鹍翔、余麟翔死后,余氏子弟和辰溪文化人在清庭为官者寥寥无几,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的余子锦,就不肯在清庭为官。据传,清初辰溪封存大酉洞,主要是辰溪文化人不想辰溪朱砂为清皇“御笔朱批”使用,借故封存了大酉洞。
民国初年,经熟知湖湘文化渊源的湖南省督军谭延闿提请,经孙中山批准,在长沙为余鹍翔、余麟翔兄弟立铜象纪念。
余鹍翔、余麟翔的民族英雄精神永远值得纪念。所幸的是余氏二栋故居至今保存完整,只可惜相关匾额毁于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