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报告文学】感动在春天里

精品 【报告文学】感动在春天里


作者:借双慧眼看世界 探花,17297.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2发表时间:2017-04-07 09:49:29
摘要:那个大爱无疆,让“非典”止步的春天充满了爱的光辉和温暖。那个戴着口罩,抗“非典”的春天给了我们太多感动注定难忘。有人说,医生不去做,谁去做? 是啊,这是一种职业要求啊!但我们是否也意识到,医生也是人,他们在防治“非典”、抗震救灾的时候,医护人员为病人连命都不要。我们且不说他们是“天使”,但毋庸置疑他们是奋不顾身的!尤其在抗震救灾时,不少医生一下手术台就赶赴机场,衣服都来不及换,他们是这样可爱!冬去春来已十五个年头,总不能忘却那个充满激情和担当的春天……

【报告文学】感动在春天里 那个大爱无疆,让“非典”止步的春天,充满了爱的光辉和温暖。
   那个戴着口罩,抗“非典”的春天,给了我们太多感动注定难忘。
   冬去春来已十五个年头,总不能忘却那个充满激情和担当的春天……
   2003年初春,百花待放,树儿发芽小草吐绿,本应是踏青赏花的日子!
   可,那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让我们众猝不及防,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幽灵般肆虐的“非典”给打乱了。
   医生告急!医疗物资告急!紧张甚至是恐怖气氛,徒然在全国各地弥漫……
   各种媒体时刻都在关注报道“非典”方方面面的消息。
   人们谈话、交流的焦点,也由以前的五花八门,集中到了有关“非典”的话题上。
   消毒、洗手、戴口罩、打扫卫生,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状况。
   逛街、购物、娱乐、美容、聚会、出差、会议,这些活动的频率大大减少,近乎绝迹。
   许多人不再出行,不再东奔西走地往来应酬,选择呆在家里,享受难得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体验着家庭的和睦与温馨,通过电话、网络对外交流传递信息……
   这个春天,在这个非常特殊时期,由于“非典”的侵袭,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很多很多改变……
   “非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机关、学校、商场、公交等等皆以纪律为要,以卫生为先,以生命为重,以人为本。
   临危受命的“白衣天使”前赴后继、亲友家人的惦记担忧、陌生人的鼓励祝福,还有那些“非典”时期感人的亲情、爱情,都曾经温暖过我们的心灵。
   唯愿这高昂代价得来的可贵变化,不要随疫情的消失而消失,也不要因时光逝去,而忘记那些曾经的温暖和感动……
  
   一、抗击“非典”照片走进档案馆
   不久前,从市档案馆一个熟识的朋友那里得知,2003年《中国档案》第10期、《牡丹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书记向档案馆捐赠抗击‘非典’照片档案”和“抗非照片进档案馆”的相关文章。
   得知详情很是欣喜,因为,这些弥足珍贵的照片资料,是我在防治“非典”一线期间,冒着被感染“非典”的危险,拿起照相机,为记录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抓拍的抗击“非典”一线感动瞬间,并及时报道宣传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从留下的几千张珍贵照片中,我精心挑选整理并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珍贵的照片共两套,一套交给市卫生局机关存档,另一套由局长转呈送给市委书记。没想到书记如此重视,亲笔题了字,并随即捐赠市档案馆永久保存。
   附:相关报道
   书记向档案馆捐赠抗“非典”照片档案
   (2003年10期《中国档案》)
   8月12日,市委书记将一套反映A市人民抗击“非典”斗争历程的珍贵照片档案,捐赠给市档案馆,并在影集的扉页亲笔题写:“送市档案馆存。二00三年八月”。这套照片共计63幅,是日前荣立集体一等功的A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型疫情活动的真实记录。这些照片……
   抗非照片进档案馆
   (2003年《牡丹晚报》)
   8月12日,市委书记将一套反映A抗非斗争情况的珍贵照片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
   这套照片共计63幅,其中既有市领导到车站、医院、学校、社区、农村及部分路段检查、指导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慰问医务工作者的新闻图片,又有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日夜坚守抗非第一线的动人场景,还有全市防非实战演习活动的紧张场面,对于今后的历史研究和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市卫生局将这些珍贵照片分类整理,归档保存,并赠送给市委书记一套。
   市委书记随既将这套珍贵照片捐赠给市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料永久保存。
  
   二、感动在春天的“日记”里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
   瘟疫突袭,生死攸关之际
   临危受命,请战书雪片般
   没有豪言壮语
   余热甘洒战场
   丹心铸就医魂
   只有责任,没有抱怨
   危难之际,彰显大爱
   以南丁格尔的名义……
   携手铸就英雄雕塑
   同心谱写恢弘的民族精神
   用我们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以民族魂魄谱就雄伟旋律
   在人们心中涌动
   在祖国大地荡回……
   病魔肆虐不以人意志转移
   阻击战,举全国全民之力
   疲倦的面容,嘶哑的声音
   一项项决策果断
   一道道命令及时
   从这里发出的都是最强音……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高大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
   在患难与共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执政为民的政党,看到了一个敢于负责,务实高效的政府,调动一切可投入的资源,亲临“抗非”前沿,以大无畏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世人树起了一块无言的丰碑。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这就是总书记提出的民族精神。
   是啊,患难与共,中华大地涌动爱。
   “面对‘非典’选择坚强;抗击‘非典’风雨同舟;战胜‘非典’众志成城!”这是那个春天里发出的最强音。
   “没问题”“现在就落实”。
   坚持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观察、早治疗”不放松。
   建立健全三个体系“疾病预防、疫情报告、医疗救护”重落实。
   实现四个目标“患者源头不输入,一旦输入不扩散,医护人员不感染,及时救治不死亡”。
   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用中华儿女的热血和忠诚,带给我们抗击“非典”必胜的信念。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我们大家的手,挽起手来才有力量!”
   “隔离是为了大家早日欢聚!”
   “支援北京急救用血一日捐”,许多人毫不犹豫地捋起袖子,排起长队……
   “非典”袭来,多数人可以选择回避,然而,有一群人在紧急状态下临危受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个个勇往直前,赴死而不拒。
   连续几个多月来,我奔走在“抗非”一线,深深被全市“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恪尽职守,冲锋在前的精神所振奋,所感动,也为抗战在“非典”一线的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危难来时,识大体、顾大局,忘记疲劳,不顾危险的精神深深感染着。
   在危难之时,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她)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守岗位,阻击‘非典’!”
   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是在危难之际捧出的一颗赤诚之心。他们的诤诤誓言,所代表的正是“白衣战士”崇高的职业道德,也是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更是敢于牺牲的博大情怀。医务人员们在抗击SARS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是在和平时期的新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
   还有我们的领导同志不顾安危,深入到“非典”防疫重点部位、关键一线,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做到哪里有险情?领导突然就出现在哪里。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让我如此震憾和激动。
   每天晚上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家想偷懒时,这种精神像一股鲜活的血液注入我整个身心,顿时忘却倦怠,心潮澎湃,泪湿双眼。
   我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敬慕之情,拿起笔饱蘸浓情厚意,记录下这一段特别的难忘的岁月……
   现摘录一部分在那个阶段的工作笔记,用来回顾了解那个春天里,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勇士们的艰辛和勇敢,无私和大爱,那是个充满激情和感动的春天……
  
   4月25日,星期五(晚22点)
   高速路口检查点。4月下旬,因对“非典”恐惧引起的返乡潮正在形成,大量外出务工农民集中返乡,我市“四门落锁”,严把死守。在我市城北的高速路口检查点,我亲眼目睹了农民工浩浩荡荡,不顾危险,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回家心切的惊险场面。
   一个年轻人从山西骑着脚蹬三轮车,带着锅碗瓢盆和生活用品,带着妻子孩子,不分昼夜执着回来;
   一辆从北京回来的机动三轮车里,装着去北京创业开馍店一家老小十几口人,一个个逃难似地惊恐,满面倦容,风尘仆仆……
   一辆从北京回来的标志轿车车厢和后备箱里共装了12个人,下车接受检查时许久直不起腰来……
  
   4月26日,星期六(凌晨02点36分)
   市长在一线,局长在一线……
   4月25日夜,刚刚开完全市“非典”防治紧急会议的市卫生局局长,连夜驱车到东火车站等防控“非典”的重点要害部位,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走到了最前线。
   火车站人流量特别大,往来乘客成分复杂,尤其是从北京、山西、广东等重点疫区来的旅客,携菌进入的可能性极大,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人,只要发现高烧病人,要立即通知送往医院。“在客流高峰时,一定要注意向大家宣传,让大家知道,放走一个病天,就可能毁了他全家,毁了他全村,全单位。”
   深夜23点,市长一行从其它防控“非典”一线,匆匆赶来东火车站。
   局长连忙劝阻说:“各位领导都没穿防护隔离衣,没戴口罩,就不要往站里去了,在站外看一下吧。”
   市长、副市长坚辞不允,市长说:“你们不是都在里面吗?你们能去,我怎么不能去?”不由解释,随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到了火车站站台上。
   凌晨1点左右,又有大批旅客陆续下车,衣着单薄的局长,在我的劝说下,穿上了军大衣,不顾疲劳风险,迎上去作宣传。
   当旅客全部体检、登记,离去后,已是凌晨2点多。回单位的路上,大家心里都很沉重。局长说:“小刘,回去早点休息,明天要办的事还很多。记住,明天再去一线,一定要准备一套隔离衣和口罩,多危险呀,任何防护措施都没有,如果……”
   “好的,我一定准备。”是啊,如果今天接触的人群里真有“非典”病人!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
  
   4月27日,星期天(早8点)
   火车站“非典”检疫站。
   早晨温暖的阳光辉映着大地,驱走了蚊虫叮咬的黑夜。
   不时有隆隆的火车驶过,阵阵颤动着脚下的大地。
   道旁值班铁路民警悠悠的鼾声,多像一首小夜曲,来自忙碌过后的小憩中。
   渐渐远去的火车,如一条银蛇般缠绕盘旋在阳光下的晨曦中。
   地面上,桌子上,晶莹的露水,就像刚刚下过毛毛雨,抖动在值守医护人员身上的隔离服、帽子上。桌子上的鲜花在阳光的温暖中,微微的晨风中,宛若一个美丽执着的舞者,舞动者,召唤着,微笑着、绽放着……
   在漫长难熬的夜晚,身穿厚厚的防护隔离服,不顾蚊虫叮咬,在划破长鸣的火车笛声中,送走一批批归心似箭的返乡乘客;
   在呼啸而过的“120”救护声中,送走一个个发热患者;
   舍弃了家的温馨、父母的期盼、儿女的呼唤,勇敢担当,不辱使命。
   辛苦了,可敬可爱的白衣战士,我的兄弟姐妹。
   奉献了自己的爱,让“非典”止步。
  
   4月29日,星期二(晚23点17分)
   4月29日下午14点,局长在等候督导组的酒店大厅沙发上睡着了。
   连续两天,她仅仅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睡着前,她还特意安排说,省督导组下午14点30分下楼去督导检查,要我时刻提醒。
   看着她坐下就睡着了,是我没有忍心叫醒她。
   14点20分左右,陪同省督查组检查的市委副书记来到酒店时,她醒了。在途中,我解释说分心了,没能及时提醒,失职了!。她善意地笑笑:“哪能怪你,是我没管好自己!”
  
   5月2日,星期五(晚22点)
   “难忘的是五一劳动节,那天和局长等局领导在火车站留验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和一线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共同渡过的日子,和一线的医护人员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着。
   吃饭的时候,记得那次是一人一份盒饭,大家围在一起,就像一个心形的圆,有站有座的,一杯水大家传递着喝。那顿战地的午餐分外香,让我终生好难忘。
   更难忘的是走进市立医院、市三院、区人民医院“非典”隔离病房的那些日日夜夜,和隔离区的医务人员面对面谈心交流,及时了解传递信息,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还有和市政府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市局的领导一起,到全市八县一区防治“非典”一线,一起走乡入村到户了解指导卫生院发热门诊建设。和群众科学预防“非典”的日子里,天明到天黑,一天跑几个乡镇、几个村。每到一处,每遇到群众,我们都会停下来了解情况,并发放防治“非典”知识手册和相关科普知识,指导群众科学防“非典”。有时一天仅吃早晚两顿饭,我年轻不经饿,常常饥肠辘辘,那段时间体重也刷刷地降。
   虽然苦点、累点、饿点,可领导这种身体力行做表率的精神,深深触及到了我的灵魂,感染着我积极向上,不畏艰险。
   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使我变的更坚强和担当!这是我一生中最受益的宝贵财富。
  
   5月3日,星期六(晚23点)

共 1680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2003年的春天,无疑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春天。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让我们的白衣天使们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无论是留验站还是检查站,无论是观察区还是隔离区,白衣天使们始终处在“抗非”第一线,他们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他们那种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作为山东荷泽市“防非”指挥部成员之一的作者,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抗非”一线,采集了大量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图片资料,为那场没有硝烟的“抗非”战斗,留下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为鼓舞士气指导“抗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这篇《感动在春天里》的报告文学,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那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的无数感动,读来振奋人心,为今后再遇到这类疫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语言流畅,感人肺腑,满含正能量的报告文学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041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07 10:59:20
  在那个“抗击非典”的特殊的春天里,的确发生过许许多多的让人感动和事情,也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时时感动着我们。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07 11:04:29
  感谢湖北武戈老师指导修改,辛苦编文,精准厚重的编按传递满满正能量,感谢江山,谢谢武戈老师!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07 11:13:54
  老师的编按不仅赞颂了临危受命“白衣天使”的奉献牺牲精神,字里行间更透着深远的意义!感谢武戈老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让我们的白衣天使们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无论是留验站还是检查站,无论是观察区还是隔离区,白衣天使们始终处在“抗非”第一线,他们那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他们那种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今天这篇《感动在春天里》的报告文学,从另一个角度,再现了那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的无数感动,读来振奋人心,为今后再遇到这类疫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04-07 22:23:52
  读着老师笔下的文字,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再次浮现眼前。“非典”时期学校放假饭店关门。恐惧之情无法形容。抗击非典期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太感人了!
回复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08 15:44:25
  谢谢老师欣赏留评,向您学习,远握敬茶,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易名        2017-04-11 13:42:36
  借双慧眼看世界,您好,老师,一篇不错的报告文学,您用充满激情的文字,记录了2003年全国的“抗非”运动,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期间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作者所记录的只是“抗非”战斗中的某一也,某一场景,某一故事。作者文笔流畅,文字之中饱舍深情,感人肺腑。易名前来拜读,学习问如老师!1043
回复5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2 09:09:28
  非常感谢老师欣赏留评,问好老师,向老师学习,给您敬茶!
6 楼        文友:杨密        2017-09-07 13:37:41
  没什么印象啊!????
回复6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07 16:29:47
  谢谢老师留评鼓励,2003年,不知老师多大了,问好敬茶。
7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1-21 10:53:05
  一部分在那个阶段的工作笔记,用来回顾了解那个春天里,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勇士们的艰辛和勇敢,无私和大爱,那是个充满激情和感动的春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