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有一种价值叫无声 有一种英雄叫无名

编辑推荐 有一种价值叫无声 有一种英雄叫无名


作者:李锐 布衣,32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6发表时间:2017-04-09 08:27:10

今天临时接到一个任务,要由我来写一篇感人材料。我看着文件说明上的要求,迟疑了片刻。感人材料?写得感人才算成功,如果不感人,那便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谁也没有耐心去看一篇枯燥乏味的文字。文件的后面还附了一篇范例,写XXX先进个人(系真人真事)何时何地因何事而斩获了何大奖,一项一项又一项,顶着这样的光环,加上本职工作又做得风生水起的,想不成典型也难了。我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我们卫生队有类似这样的先进人物吗?功与名是否总要齐头并进?价值评判的标准又是否总要那么单一?我掩卷沉思。
   卫生队自1975年3月建立以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俊杰豪才脱颖而出,又有多少军中男儿各领风骚。历代医护官兵励精图治,踏实工作,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按纲施建,牢固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注重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拉得出、救得下、治得好”的原则,为团队卫勤保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卫生队曾多次被上级领导机关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多次被军区机关及团机关记集体三等功。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历代医护官兵的努力和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直到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离开了卫生队的工作岗位,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足迹将永远被这片土地铭记。很多人也许都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没有在各类军事行动之后的这个功,那个功,也没有在各类赛事后的这个奖,那个奖,而他们却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卫生队这个光荣的集体,在我的心目中,他们是永远的英雄!他们才是我心中的典型!
   我今天要写的这名主人公叫邱永模。
   邱永模,1972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12月参军入伍,1996年7月从军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军区边防第十三团卫生队工作至今。自工作以来,邱永模能够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在自己的业务能力上精益求精,心系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想基层官兵之所想,急基层官兵之所急,得到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
   一、精研医术苦练本领切实提高服务基层官兵的能力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邱永模深知医术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记得曾经有一句话说:“一个人业余时间用来做什么,就决定了他的将来。”邱永模就将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在工作之余,他常常翻阅医学理论书籍,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然而,空有理论是不够的,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理论知识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平常的工作中,他特意为一些特殊的病号建立了病历小档案,并对病号们的病情作追踪回访,以便在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病情的发展变化,必要时能够迅速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渐渐地对于许多常见病他都积累了自己的宝贵经验。
   必须要承认的是,很多人说基层军医是“庸医”。对此,邱永模从不置争辩,他认为最有力的回击不是找一个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据去反驳他们,而是把他们的话当成对自己的鞭策,学着在逆境中逆袭。他坚信真正的技术实力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而靠磨嘴皮子那将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曾经说过一句话,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邱永模深知必须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邱永模曾经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对于这段经历他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2011年他的妻子刘金玲罹患白血病,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于全家有如晴空霹雳。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带着妻子四处寻医,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成功地为妻子施行了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后,妻子的身体一度十分虚弱,他便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面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另一面还要参加卫生队的工作,而这个时候他又面临着中级职称的续任考试。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说心里面没有压力,谁也不会相信。可是面对手术不久的妻子,他又不可能将“压力”二字写在脸上。于是,他笑着对妻子说:“这样也挺好,这两年来我都没有好好读过书了,这次借这个机会,正好复习一下。”中级职称考试的复习内容很多,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这对于年过四十岁的邱永模来说并不轻松。他那时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了起来,看书看得累了,就做一做笔记,做笔记做得倦了,就朗读书本上的知识点。妻子理解他学习的辛苦,有时会主动过来配合他复习。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妻子提问题,他作解答。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终他成功地通过了中级职称的续任考试。邱永模仍记得成绩下发的那一天,他同妻子相拥而泣。有很多人问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他为什么还能坚持学习?他说自己靠的是一种信念。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还需要锤打和磨炼的基层军医,他知道自己不能够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只有不断精研医术,苦练本领,才能够更好地为基层官兵服务。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矢志为基层官兵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说起来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是2003年的冬天,道路工兵连在空喀山口边防连有一项工程,邱永模作为军医一同上山随队保障。在上山之前,他了解到连队里有两名战士感冒了,而感冒是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重要因素。他先去给连队主官建议先不要让这两名战士上山了,接着去做两名战士的思想工作,劝他们在三十里稍作休息,待感冒好了之后再上山。结果两名战士坚决反对,他们说自己平素身体都很好,一点感冒不碍事,不可能发生我所担心的意外情况。邱永模拗不过他们,只好同意了让他们随大队一起上山。那时邱永模给空喀山口边防连的保障军医姚绍峰打了电话,说明了这两名战士的情况,为防万一,他们提前备足了氧气。最终,邱永模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上山的当天夜里这两名战士就出现了极度的呼吸困难,双肺布满了湿性啰音,这是典型的高原肺水肿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到高原脑水肿,那将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那个晚上,邱永模和姚绍峰医生彻夜未眠,一直守护在两名战士的身旁,询问他们的症状,监测肺部体征的动态变化,必要时作一些处理,直到第二天上午两名战士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又经过了几天的调理之后身体才慢慢恢复正常。后来,两名战士跑过来向他们道谢,邱永模有一些生气,本想把他们骂一顿,但是想一想这一次经历对他们也是一堂很好的教育课。他稍作镇定,半开玩笑半责备地对两名战士说:“你们看一看,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以后,是不是该长记性啦?”两名战士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深深地低下头去,邱永模知道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当然,作为军医,他也是有责任的,在关键的时候,他是应该坚持原则的。他从这一次的事件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从此以后,他常以聊天的形式给战士们普及一些高原病的常识,他相信这对于战士们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可以预见的危险,应该要尽力避免其发生,防比治更为重要。著名医学古籍《黄帝内经》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是说一个好的医生不能仅仅满足于治好患者的病,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学会预防自己生病。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发现在一些战士身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些战士正常饭点不好好吃饭,过了饭点时间以后加班吃方便面。经过深入了解以后,邱永模发现这种现象还不是个例。这些战士不知道方便面能够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什么影响,甚至有不少胃肠道已经出现顽疾的战士还对他们的健康杀手—-方便面情有独衷。对于这些问题,邱永模常借战士们来门诊看病的时机给他们普及卫生常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时下,一个古老的词汇“行尸走肉”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行尸走肉”们充斥着地铁站、公交车、办公室……他们是如此地关注自己的手机,以致于和他们周围的世界很少有交流。邱永模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周围的战士身上也普遍存在。客观上来说,网络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本身不是一个坏产物,可网络携带的大量“负能量”对于上网者却未必是一个好消息。这当然正像有人说,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样。关键是作为军医自己能够做什么呢?有一次,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家梁晓声在其新作的发布会上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有多少青春可以被手机消耗?邱永模在想自己到底可以做什么?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应该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工具,应该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而如果人类本身沦为了网络的奴隶,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这显然就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它的反面,也违背了网络发明者当时发明互联网的初衷。如果战士们对于真正的事实没有一定的分辨力,对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没有真正的抵制力,那就会很危险。许多的事故案件不都是因为网络而引起的吗?基于这些考虑,邱永模经常借巡诊的时机找战士们谈心谈话,教导他们要正确对待网络,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告诉他们不仅要注重自身硬实力的强化与拓展,还要注重自身软实力的积累和修为。作为一名军医,他时刻这样提醒自己,真正的好军医,不仅能够医治官兵的身体疾病,也要关注官兵的心理健康。为官兵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是他始终如一的志愿。
   三、重拾书本为人师表力推有志考学战士实现军校梦想
   作为一名基层军医,除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可为的地方。1999年,邱永模作为保障军医在塔土鲁沟边防连守防。当时连队有五名战士有志报考军事院校,可是因为条件所限,他们的复习显得非常困难。当时整个连队没有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其中有两名战士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需要有人给他们作复习指导。后来,邱永模设法为他们谋到了一套完整的复习书,考虑到他们中有两名战士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邱永模决定亲自给他们辅导文化课。事实上,自从考上军校以后,邱永模就再也没有翻过高中的书本了。那时,他必须要先备课,只有自己真正学懂了,才可能给战士们作辅导。这对于他来说并不轻松,因为他一个人要同时担任几个科目的教员。为了备好课,他经常加班到深夜,中午也常常不得休息。那时,连队有一块小黑板,又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教室,他们的小课堂就这样展开了。他们的上课只能安排在平常的休息时间进行,因为战士们还要参加连队的各项正常工作,实际可用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当时距离全军统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为了加快复习进度,邱永模主动提出周末也安排小课堂。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有人打退堂鼓,邱永模主动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要为梦想坚持,无论能不能成功,努力过了,就不会后悔了。值得欣慰的事情是,他辅导的五名战士,最后有两名成功地考取了军校。
   四、扎根基层心系边防在喀喇昆仑山上抒写无悔诗章
   作为一名基层军医,邱永模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他也深切地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有人问他说,在基层部队工作会不会荒废了所学的专业。他笑了笑回答说,荒废不荒废,其实主要还是看自己,看自己能不能坚持学习,自己想不想放弃学习。基层部队也是一个很大的舞台,可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在军医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为工作打下一个基础,学到的更为重要的其实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邱永模深深明白这样的道理。毕业工作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可在医学的学习之路上,他从未毕业。他也见过一些分配到军区医院工作的同学频频晒出他们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的照片,看到同学们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欣喜不已,邱永模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邱永模也有自己的价值存在感,他要投身到这火热的基层军营,为基层军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病号,常见的病我都要会诊治,不常见的病,他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会诊治,他相信官兵们的身体好了,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训练中,部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他热爱喀喇昆仑这片热土,他知道曾经有过无数的革命先辈们把他们的毕业精力都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而他正是要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走下去,他要努力争做喀喇昆仑精神的新一代传人,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他要和我的战友们,一起守卫这山,一起守卫这祖国的西大门。扎根基层,心系边防,在喀喇昆仑山上抒写无悔诗章!
   邱永模的故事讲完了。我想说,他只是卫生队众多医护人员中的一个缩影。
   重医德,精技能,保身心健康。守高原,赴一线,送幸福平安。这是我们卫生队永远不变的灵魂。无论你看得见或看不见,我们就在这里。我想说,有一种价值叫无声,有一种英雄叫无名。天空已然没有痕迹,而鸟儿却曾飞过。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曾经以及正在卫生队工作的同僚们!
  
   附文:
   一、卫生队简介
   卫生队自1975年3月建立以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俊杰豪才脱颖而出,又有多少军中男儿各领风骚。历代医护官兵励精图治,踏实工作,积极响应上级指示精神,按纲施建,牢固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注重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拉得出、救得下、治得好”的原则,为团队卫勤保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卫生队曾多次被上级领导机关评为先进基层单位,多次被军区机关及团机关记集体三等功。
   二、邱永模简介
   邱永模,1972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阜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0年12月参军入伍,1996年7月从军医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军区边防第十三团卫生队工作至今。自工作以来,邱永模能够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在自己的业务能力上精益求精,心系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想基层官兵之所想,急基层官兵之所急,得到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

共 54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部队基层医生的故事,他的事迹是感人的,因为他不只是关注自己,更多地关注着部队和战士。文章讲述了陈医生曾经面对的巨大压力,卫生队的工作要做、职称考试要做、刚刚手术的妻子要照顾,没有三头六臂的陈医生成功地战胜了这些困难,表现出了一个军人过硬的意志力。他关心战士生命,在生病战士要求上山的情况下,他要做的就是陪护,就是精心观察,及时处理生病战士出现的状况,成功地保护了战士的生命安全。他关心战士,鼓励战士们报考军校,给他们找资料,给他们当辅导老师。他只管做事,只管尽一个部队卫生队医生的职责。陈医生的情怀是有着大爱本色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4-09 22:41:58
  我们的现实生活确实有不少值得我们敬重的人,值得赞扬的人,值得学习的人。写他们的事迹故事,宣扬他们的精神,是写作者应该做的事情。作者这篇文章,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李锐        2017-04-09 22:54:02
  谢谢。我当时是昨时受命,限时写作的。为了写这样一篇文章,我对我的同事,也是战友,进行了详细的访谈。深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材料搜集好了以后,再开始组织整篇文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