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

编辑推荐 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


作者:李锐 布衣,32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1发表时间:2017-04-09 13:19:07

2011年实习期间,网上有一段视频火了很长一阵子,点赞无数,转发无数。这段视频是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陈果的一段课堂实录。至今,我仍然记得那里面关于“孤独与寂寞”的一些段子。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在主讲孤独与寂寞的区别之余,陈果老师也引出了一些旁的观点。大体是说,我们多数人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当宿舍里面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如我所是地做一些事情,可是当第二个人也回来的时候,表演随之开始。更进一步来说,即使是一个人独处,我们的时间也未必就是自己的。因为我们还有手机、电脑。微信、微博、朋友圈……永远充斥着“水门事件”、“俯卧撑”、“躲猫猫”,永远充斥着为赚取眼球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文字标题和图片。当我们拿着手机不停地点赞,不停地刷屏时,我们的时间是属于网络的。有人会问说,那坐公交车的时候,我没有玩手机,没有玩电脑,我总该拥有自己的时间了吧?错了,现在的公交车上都装载着移动电视,你还是没有自己的时间。
   2012年毕业前夕,经同学推荐,我观看了清华北大兼职教授翟鸿燊为MBA总裁班学员授课的一段视频。我还记得翟鸿燊教授在课堂上反问了学员们这样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们都很忙,可是,我想问的是,你们迄今为止,有没有真正花过一周时间认真地想过,你自己是谁?你真正想要做什么?这是关乎于生命本初的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却对此不以为意。
   前不久,我在央视综合频道观看了余秋雨老师的一堂电视公开课。这堂电视公开课的主题是《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在这一堂课里面,余秋雨老师说到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圈子,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而被这些圈子所包裹着的却是一个高贵的生命。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就被“圈子”困住,任凭“朋友圈”的互相攀比,他人的生活标准和已经过时的工作模式消耗掉自己的生命,仿佛现在的科技进步给当代青年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禁锢。所以,余秋雨老师说到,年轻人一定要创造圈子以外的生命,不断突破自己,不要被困在这个所谓的“朋友圈”之中。这个圈子里所包裹的是一个个永远不可能重复的高贵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独有的无法复制的美丽,无论其他人怎么试图模仿,都难以逾越。所以,我们真正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生活在别处”,“要学会渐渐抛弃原来的思维框架,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境界,去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多读书、多行走,多去找寻不一样的生活,才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余秋雨老师的这一堂课使我获益匪浅。
   写到这里,我想到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我想,唯有秉持着“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样的精神,我们才可以像余秋雨老师所倡导的那样,更好地—寻找远方的自己,创建圈外的生命!

共 1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纯的、孤立的个体,生活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很多相应的责任。文章从孤独与寂寞这两个词语内涵的差异辨析开头,引出了话题,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们,是否拥有自己的时间,举出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里,消耗了时间,消耗了生命,引用著名作家余秋雨的观点:年轻人一定要创造圈子以外的生命,不断突破自己,不要被困在这个所谓的“朋友圈”之中。得出作者自己观点,生活在别处,抛弃原来的思维框架,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发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创建圈外的生命。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对人很有启发。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4-09 13:20:17
  突破原来的种种束缚,去发现,去寻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