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三集学习心得体会

编辑推荐 【军警】《细讲弟子规》第三集学习心得体会


作者:karen杨 秀才,175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407发表时间:2017-04-10 06:26:31
摘要: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却以为教师其实是一门不死的职业。

本周聆听了蔡礼旭老师的《细进弟子规》第三集,末学首先更加坚定了自己“志在圣贤”的志向。
   蔡老师说:只要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那他从他的起心动念之间就开始培植了自己的福分。一个人懂得培福、积福。在社会上就知道替社会造福,他的福分就愈来愈大,到了老年福报现前,就可以安享晚年。我们中国人讲五福,其中有一福叫「善终」,再白话一点,就是很好死,不会死得很痛苦,俗话讲不会不得好死。这句话好像是骂人的话,不过,现在这句话不算骂人。算什么?算一个普遍的现象。现在的人死的时候可能都要急救,死的时候都可能不省人事,那都是因为他不懂得照顾身体,他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福太薄了,就没有办法善终。
   刚刚学习传统文化时,对于及时行孝这一点是没有那么深刻的领悟的,只是为了行孝而行孝,因为感觉自己以前行孝不够,而赶快行孝。但是现在,我觉得行孝的意义远远不只是补补课而让自己的良心得以安宁这么简单。行孝,从纵向来讲,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大事,是一个家族能否继续兴旺,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从横向来讲,尤其是做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是影响所有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大事。一个教师如果真的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他对周围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也许若干个家庭的命运就会因为这一位教师的行孝而发生改变,那他也是造福一方,所以不只是父母官才可以造福一方,我们每一个圣贤学子都是可以办得到的。
   我先不想考虑自己能不能“善终”,但我很在意自己活得是不是有质量。无论年纪多大,都不应该有孤独感,应该有做不完的事情,应该使不尽的力量。
   前几天,听在北师大就读的女儿电话中谈起一场让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讲座,她说,这位名叫张厚粲的教授是一个年迈90的老太太,人们尊称她为张先生,她被人称为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她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嫡孙女,中国心理学界的不老传说,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务委员,身兼国务院参事。女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她的传奇故事,简直无法想象,一个90多岁的老人在演讲台上如此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她经历了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却仍然屹立不倒。她不仅对中国心理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做为博士生导师,她还成就了一批批的关门弟子。我听完女儿的介绍,就特地上网查阅了这位传奇人物。我从内心深处仰慕这位老者,其实张先生虽然年龄上称得上是老者,可是我觉得她的心从来就没有老过。是什么让她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还能为社会服务,在这个年龄,她还能用她的精神来感染如此多的年轻人。我一百个相信张先生一定能得“善终”,因为她一生都在培福、积福与造福。而我自己虽然是四十好几,但若以张先生为榜样,如果还要为社会贡献到90岁,那我还年轻得很,想真正做点什么都还来得及。
   如果说四五十岁还可以重新开始规划人生,还可以为社会做很多贡献,那从么一个人从年幼时到参加工作之前,是不是就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呢?其实不然。假如刚好这个妈妈怀孕的时候就知道给他放《弟子规》,给他听这些圣贤经典,可能这个孩子一生出来第一句话说什么?可能说「弟子规,圣人训」,那这个孩子从出生就可以弘扬圣教,他的生命可以从小就有价值。再来,从小读圣贤书的孩子,他长大造福社会,他的智慧会与日俱增,他会愈老愈值钱。走到哪里,很多的后生晚辈都要亲近他,因为只要亲近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启示,减少很多无谓的摸索。所以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生命不是六十岁结束,而是会到他老都会很有价值。
   如此一来,人们常常觉得的好像二十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才是造福社会的黄金时段,其实,当一个人从小就是接受圣贤教诲,他的人生绝对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往前可以推至刚刚出生,往后可以延伸到死后若干年,有那么多圣人能够名垂青史,我们从来没有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
   那么,目前的我可以做些什么,我觉得让自己的生命延长的办法有两个,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好自己做为教师及班主任的这个舞台,用心教好我的学生,用心帮助每一个家长。学生年纪小,家长们也比我年纪小,如果能真正利益他们,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向前延伸了。另一方面是要益自努励,改过自新,修善积德,不再虚度光阴,让自己的年龄伴随智慧的增长,更多地自利利他,这无异于是将自己的生命向后无限延伸。
   如果不是当这个班主任,我绝对不会对现在的孩子了解如此之多,也不会对他们有如此多的怜悯,也绝不会发愿去学好传统文化,来帮助他们解除人生的困惑。其实冥冥中,老天爷自有安排的,它也许知道我这个人的价值就是为了化人,于是就给我配备了一系列的工具。我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已经有了些神奇的发现,我坚信我的路子是走对了。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弟子规德育成长日记》启用后,孩子们给我带来的喜悦吧。我从很多孩子的日记中感受到,要给爸爸妈妈洗脚、按摩,简直是需要上战场打仗的勇气,可是他们这个战斗中个个都成为了优秀的战士。
   比如叶枫同学说,她跟父母从来没有如此亲密的接触,她感到很不安,可是她还是鼓起勇气去做了,为父母洗了脚,她看父母都异常的开心,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原来幸福来得如此容易,而自己却从来没有去好好把握。
   庆伟同学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一回家,就说要给爸爸按摩,爸爸不太耐烦地说,“按什么按,累了一天了,我要睡觉。”可老师说是我们班最尊师的孩子,我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他不由分说地扑到床上去,给父亲按了起来。一开始,父亲还反抗了几下,不一会儿就服服帖帖了,然后我感觉到爸爸的肩膀在抖动,我知道这是父亲柔软的内心被触动时的哽咽,我自己的眼泪也禁不住流了下来。
   郝珍同学在日记写道:自从自己开始孝顺爸爸妈妈,家里的矛盾减少了,爸爸的火爆脾气改了好多好多,以前妈妈说什么她都不耐烦,现在妈妈说什么,她都会用心地听。妈妈从此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我们一家人感到无比幸福。
   文瑶同学在日记里写道: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做到“冬则温,夏则清”,就是说对父母要知寒问暖,于是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查了查天气预报,一看第二天一早的气温只有10度,于是就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明天早晨天气很凉哦,不要穿太少了,容易感冒。”爸爸妈妈很是惊讶,她们心里肯定纳闷,这孩子今天是怎么了?后来他们俩躲到一边去说话,我在门缝偷听到,他们说这孩子是不是一夜之间长大了,今天怎么变得这么懂事了?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原来就做这和一点点事,爸爸妈妈就这么开心啊,我早知道就好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从孩子们的日记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他们可能以前不懂得孝,现在也许还不是很懂,但是他们开始去行动了,而且他们的内心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触动,这就是成长,而孩子的成长,其实反过来也带动着家长的成长。
   《弟子规》与幸福人生讲座开办到了37期,这样的家长课堂,从一个家长开始听课,到后来增长至几十个,我明显感觉到那些一直坚持来听课的家长,他们是真正的受益者。我从他们的分享中,觉察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他们表现出了绝对的信任与支持,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我慢慢地发现,这些家长中常常有夫妻双双来听课的,这些夫妻一般来说都很和谐,因为他们志同道合,知道如何处理五伦关系。也有因为不和谐来听课的,虽然一开始有些勉强,听着听着心就静下来,想法就开始慢慢地改变了。
   张未的父母常常夫妻双双来听课,有一次与张未妈妈聊天,感觉她一脸的幸福。她说在他们家,自己感觉太幸福了,自从学了传统文化,先生、儿子几乎都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洗碗是绝对不让她动手的,先生还会每天帮她准备洗脚水,因为他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都懂得当妻子,当母亲的辛劳了。睿仪的父母也是,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不会缺席。以前还有隔代长辈跟着一起学习,这些都是我特别要感恩的人,没有这些家长的心心相印,我们的家长课堂也存活不了这么长时间。我就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这样讲下去,真金不怕火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爱上传统文化,一定会有更多的家庭越来越和美。
  
   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不了,也还有很多的家长无力也无心关注我做的这些努力,但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自己“德未至”,所以“感未通”。我想余后几十年,我还有的是时间让自己“德日加修,善日加厚”,终有一天致诚感通,让自己的生命真正焕发光彩,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共 33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约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各有差异,选择好的起点开始,当然对今后的发展有易。在这漫长人生旅途中,每个人充当的角色也会随着年龄递增而改变。但是不管怎么改变都不能违背传统的道德,那就是“孝”。karen杨 老师这篇的孝心杂文,细细品味,宛如品尝着一杯香茗,给予读者受益匪浅。张厚粲的教授,90岁的高龄,却有着火热的激情和对人生不同凡响的理念。无疑说明老人内心的宽广和大爱。爱就是善,善就是爱。作品中列举的孩子和家长学习“弟子规”从心到外的变化,让我们肃然起敬。也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7-04-10 06:29:35
  爱就是善,善就是爱。作品中列举的孩子和家长学习“弟子规”从心到外的变化,让我们肃然起敬。也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好文共赏!感谢赐稿!问好karen杨!创作愉快!春安!
林雨荷
回复1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4-10 09:41:44
  感谢您,雨荷老师,看您的点评,感觉好温暖,我真的像是又回了家。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10 08:44:50
  欣赏拜读老师美文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学习品读:一个人懂得培福、积福。在社会上就知道替社会造福,他的福分就愈来愈大,到了老年福报现前,就可以安享晚年。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4-10 09:43:45
  谢谢您,我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向大家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karen杨        2017-04-10 09:44:01
  谢谢您,我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向大家学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