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谷粑传奇
山里人考取清华大学不容易,冉海洋的亲戚六眷都来贺喜。父母东挪西借,勉强凑够了学费。
包谷粑蒸熟了,母亲如拿一块块石头,一个一个地、一个一个地放进了方背篼。
冉海洋背起一背包谷粑,顶着“秋老虎”,沿着公路北上。
“嘎——”一辆小轿车停在他的身边!
车上的县委书记罗之英下得车来,问明了来龙去脉,就把下去检查工作改为先解冉海洋的燃眉之急。
当天下午,县委、县人委的主要领导同志,县委各部委、县人委各科室的同志,都来到了古州县大礼堂。
会议开始。第一个议程:吃包谷粑,由县委书记亲自发放,一人一个,未领到的就继续“猜谜”。
待大家吃完了神秘的“特餐”,县委书记罗之英发话了:“同志们,包谷粑味道如何?”
“好吃,好吃,又香又甜!”
罗之英以包谷粑为“引子”,徐徐入题地演说起来:“同志们,冉海洋同学德才兼备,考上了中国的第一名牌——清华大学,但是他亲戚六眷都穷,路费是挪借无门,一文不名。古州已经解放十多年了,我们为人民清除了匪患,清除了一些旧风俗,但我们却没有清除贫穷。我们的责任没尽到,我们是不称职的。这些责任我第一个该负,我们大家都应承担!我们宁愿节衣缩食,也不能眼看着我们的冉海洋同学穿着草鞋、背着臭馊的包谷粑上北京!那将是我们的犯罪,我们的耻辱!”
罗之英率先拿出200元,郑重地放进了敞口“募捐箱”——冉海洋的包谷粑背篼。人们接着纷纷解囊,50元、20元、10元……
特殊会议结束之时,冉海洋捧着古城人民赤诚的爱,热泪盈眶。
【编者按】故事传奇,山里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背着包谷粑去学校,县委书记及时伸出援手,专门为此开会,大家纷纷慷慨相助,温暖,正能量。推荐阅读。【编辑: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