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清明碎语 (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清明碎语 (散文)


作者:李冬 童生,68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9发表时间:2017-04-14 10:20:01
摘要:在我的故乡,如今清明节去那里踏青,真的没有好精致,过去的田野里,还能看见麦苗儿青青,近些年,麦田不好找了。野花野草,也才刚刚冒头,如同襁褓时的婴儿,几乎都是一个模样。近几年农村为了节水,地里早就大片种树。如今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树树皆春色,宛如漂亮的金发女孩儿。如果走进果园,那满树的桃花、梨花就真的值得一番了。


   清明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已经过去9年了。对于我们来说,清明节并非只是日历表上简单的放假安排,而是承载了厚重文化意味的传统节日。“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每年在这个时候结伴扫墓、祭拜先人、寄托哀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让即使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心生思念、心怀故人。
   实际上,清明节的意蕴远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溯源而上,清明节大约源自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并在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是扫墓的日子,这传统延续的几千年,过节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断改进着。“寒食节”时,清明这天,是不能动烟火,为了表达哀思,只能吃冷饭。大概到了唐代就可以吃热饭了。杜牧诗里,找到“杏花村”酒家,我想不会是喝冷酒,不吃热菜吧?至于人民公社时代,坟头都平了,那时也没有公墓,到哪儿去上坟?那些年,清明节,就根本无人提及。到1976年的清明节,在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洒泪悼念周总理,场面何等悲壮,拮据何等悲惨! 这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延续,人们接着清明节,表达心中对文革的不满和愤懑。成千上万的花圈,悼词,后来出了一本《天安门诗抄》,愤怒出诗人,那些诗都是心理积郁已久的呐喊。记得有一首诗是:“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熊杰,扬眉剑出鞘。”(后经过查找,作者原来是北京花市附近一家饭店的服务员写的,值得敬佩!)43年至今犹记得那是血泪的控诉。【辛弃疾词句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如今也过了43年。我就在这里借用一下】这是一个特殊的清明节,这次事件是邓小平出山,改革开放的先声啊。
   如今国泰民安,国家又确定了几天假日,清明节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扫墓之余,可以去踏青。踏青也就是踏春、游春、赏春。内容的变化,展示出文明的进步。从寒食节改为清明节,体现出这个节日由凄冷变得温馨,由踏青变为踏春,就更有了令人怡然自得,赏心悦目的意味。其实,扫墓也是赏春,世界上有不少幽静,优雅的墓地公园,平时也有人瞻仰,赶上纪念日,游人如织,也是一道风景。
   “读杜牧的《清明》诗,“路上行人欲断魂”表达一种怀念先人的悲戚。可到了宋代,那可就是万众欢乐的节日了。看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们那人,那车,那船、那桥都在节日里聚集荟,显示出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清明节就成了热闹的日子。据不完全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共有各色人物1659人,动物209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1195人,《红楼梦》的975人,《水浒传》的785人,都要多】。
   唐代杜牧的《清明》诗,其优雅感伤,喜怒哀思都是文学不可或缺的情感抒发;正如散文不能总是花花草草,而无山海大漠;不能总是浅吟低唱,而无黄钟大吕;不能总是啼饥号寒,而无怒发冲冠;不能总是卿卿我我,而无对酒当歌……在如今一片和谐安乐的大背景下,在人们如潮水一般的出国旅游的氛围里,我想,不必随波逐流,不妨走进乡村,走进田园,对大自然描绘出的春姑娘的颜值欣赏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吧。
   有人说:“北京春脖子短”,意思就是冬天和夏天挨得太近。我家在京东20公里的通州,早就有切实的感受,不必说时而出现“倒春寒”的天气,就在清明时分,棉服还是不敢脱下来的,古语说“春捂秋冻,一辈子没病”,自然想药品广告似地夸大其词,但却有一定道理。但另一句俗语说的就很具体:“过了清明寒十天”,意思是说,清明节依然是冷的。要再“寒十天”才暖合起来,寒十天也许是“寒食”的山寨解释吧。一到了谷雨时节,天气就骤然热了起来,似乎一下子窜到了夏日,人们甩掉棉衣,穿上秋衣都有点热了。至于年轻的姑娘们,就该换上花花绿绿的裙装了。
   在我的故乡,如今清明节去那里踏青,真的没有好精致,过去的田野里,还能看见麦苗儿青青,近些年,麦田不好找了。野花野草,也才刚刚冒头,如同襁褓时的婴儿,几乎都是一个模样。近几年农村为了节水,地里早就大片种树。如今正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时节,树树皆春色,宛如漂亮的金发女孩儿。如果走进果园,那满树的桃花、梨花就真的值得一番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是妖艳的美,灼灼是光彩照人的美,《诗经》里的这句诗,写尽了桃花的风采,如今农家的桃林,都是成百上千亩连片。桃花的聚集,铺天盖地。清明节时,我走进桃园,就像来到了一个桃花的海洋,置身花的世界中,吮吸着桃花的清香。其颜色五彩缤纷,格外绚丽。有粉红的、深红的、浅紫的,在在绿叶映衬下,显得更加娇艳。 桃花红艳,梨花洁白,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实在不可思议。梨花的洁白无瑕,象征着人的品质高雅,无私无欲。南宋辛弃疾《破阵子》的那首词里的上阙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首词里提到了梨花,也提到了清明。那是在南方,梨花在就开了,在北京则是整合时宜的吧。“
   我们村梨树的品种很多,有鸭梨,、广梨、棠梨、京白梨等数种,但无论什么品种,梨花都是洁白如雪一尘不染的。远望成片的梨树林,很像是白雪洒满枝头。怪不得岑参写雪是就写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卓绝千古的名句了。
   清明时节,柳绿花红,杂花生树,百鸟乱鸣,清明节一面扫墓寄托哀思,一面欣赏大自然的无边春色,节日,清清明明,人生,清清白白,这是一年中多好的节日啊!

共 22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年复一年的节日了,要把这个传统而且人人皆知的节日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没有一番功底是非常难以把握的。我细细品读了作者的这篇清明节散文,感受到在写文时花费了很多心思收集了大量从古至今的文人笔墨客素材,写了来历,借用了诗句,感慨了当下,有学习提高之感。值得诵读。推荐阅读,感谢赐稿,创作辛苦,问好作者,遥握!【编辑:戈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