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读书日前谈读书

编辑推荐 读书日前谈读书


作者:精卫 秀才,1653.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6发表时间:2017-04-18 05:48:36

读书日前谈读书 每年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时,各种媒体都会发表倡导读书的文章,都会就读书访谈名家,纵谈读书之重要,讲述读书的故事,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构建书香型社会,倡导全民阅读”的精神,宣传得如火如荼。这种文化舆论导向,有利于唤醒人们的读书意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书店里的图书销售也因此火爆起来,人们纷纷为自己、孩子、朋友、下属赠书,因而许多人和书结缘,书成为了他们终生相伴的心灵伙伴。这是非常实用且理性的文化效应。
   读书有什么用?不读书的人是无福领略其中的玄妙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就是让我们穿越时空和历史上智慧的人对话交流;借助阅读了解人性和社会,把我们有限的人生充实得无限广阔和悠长。同时,阅读还会涵养我们的性情,激发人潜在的能力,会让我们爱得更真切,追求得更高远。诸如“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箴言是不胜枚举的。古今中外的才子巨匠、名流大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贯通古今的读书达人呢?沈从文和莫言在中国文坛是公认的大家,他们虽然只上过小学,但就是通过海量的阅读,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作为一个读者,我时常沉醉在某些经典中,像是在灵魂的后花园中漫步,内心因此丰盈而澄澈起来。无法释怀的苦闷消解开了,即使遭遇挫折,经过风雨的洗礼,也会保持淡定从容,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因为读书,我的人生从未有过百无聊赖的虚空和过不去的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成长史。阅读对人的心灵,确实有着有滋润、抚慰、净化、治疗的作用,使人对宇宙自然生出敬畏之心,对人类自身的局限充满了悲悯情怀。一代名流曾国藩在他的家书中也曾说过“凡人多望子孙成为大官,余不愿其为大官,但愿其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有什么能比读书更能让人不卑不亢地成长,朴素而丰盈地活着吗?从大的方面而言,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矗立在在文化的高原上,民族精神的大厦才会坚不可摧,国家才能发达昌盛,即使遭遇困厄,也不会衰亡。
   眼下,全民阅读的理念真的深入到每个国民心中了么?阅读真的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每天坚持的习惯了么?全球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读书的数量,远远落后于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更不能和美国、德国、英国及以色列等国家民众的阅读量相提并论。这是我们这个曾有着读书传统的大国为之汗颜的耻辱,这是国人素养屡遭友邦惊诧、非议的软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骄傲地说过,英国是欧洲最热爱阅读的国家。公园、地铁、街头随处可见专心阅读的人。女王也曾直言批评中国青年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尤其为国人的阅读写作普及能力差而感到遗憾。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我对女王对国人阅读现状的精准把脉十分认同,对儿童少年的阅读量太少成长太“缺钙”而倍感焦虑!每当看到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充满戾气空洞的眼神,每当看到背着书包奔走在各种补习班中的孩子那一双双疲惫无奈缺少生气亮光的眼睛,我就觉得十分悲哀!
   许多搞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对读书塑造国民精神人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导致校园成为拼分数的“名利场”,对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资源利用不够,培养书香少年的读书活动很少开展,班级的图书柜甚至成了摆设、点缀,给学生每周开辟阅读课,更成为一种奢望。没有大量的经典阅读和积累,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人文素养怎么能培养起来呢?苏霍姆林斯基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没有海量的阅读,怎么能有深厚的积淀,怎么能让知识积累内化为灵感和才干,怎么能培养出志向远大、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呢?许多家长只知道用丰厚的物质来助长孩子的骄奢之气,却不懂得陪孩子阅读塑造他们的高雅之趣。即使陪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宁可打麻将、玩手机,也不愿意去读一本好书。他们要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么消沉委顿,愤世嫉俗。此类人是迷惘而痛苦的,貌似另类,实则平庸。有些人以忙为借口,总会找到不读书的理由,那就由他去吧,社会就是一个染缸,总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一位名人说过:“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才是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文明幸福生活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只有热爱阅读的父母,才会有热爱阅读的子女;只有热爱阅读的校长,才会有热爱阅读的老师和学生;只有热爱阅读的公民,才会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都来重视阅读,都来推行阅读,阅读才会像每天吃饭和喝水一样,给人丰富的维他命,让人的精神因不缺钙而充满了生气。今天谈论这个话题,就是希望别让即将到来的读书日,只成为一个节日,而应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阅读一本好书所获得的能量,足以催开梦想之花,开启人生的新航线。阅读,是一种最美最暖的人生修行。
  

共 20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世界图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作者有感而发,谈论读书这个老生常谈却不得不谈的话题,娓娓道来,切中时弊,颇有教益,令我深深共鸣。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先哲曾经告诫我们,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遗憾的是国人读书情况不容乐观,包括学生在内,上学的多,读书的少,如作者指出的,每当看到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充满戾气空洞的眼神,每当看到背着书包奔走在各种补习班中的孩子那一双双疲惫无奈缺少生气亮光的眼睛,就觉得十分悲哀。我们今天谈论这个话题,就是希望别让即将到来的读书日,只成为一个节日,而应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阅读,许多家长只知道用丰厚的物质来助长孩子的骄奢之气,却不懂得陪孩子阅读塑造他们的高雅之趣。即使陪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去读生活这本大书,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年人,宁可打麻将、玩手机,也不愿意去读一本好书。他们要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么消沉委顿,愤世嫉俗。希望全社会都来加入读书的行列,因为阅读,是一种最美最暖的人生修行。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4-18 07:26:24
  让随时随地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善莫大焉。读书,乃天下第一好事。感谢作者赐稿,文章颇有教益。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