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春游天下江山第一楼(散文)
今年4月12日,菏泽第26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之际,牡丹竞开,万紫千红,香飘数里,游人如织,满城花海,颇为壮观,引得来世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正可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期间,特邀请湖北武汉的同学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前来观赏国花牡丹。
沉醉在象征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牡丹丛中;领略雍容华贵,美艳绝尘,天姿国色的牡丹;聆听护花老人关于牡丹的美丽传说;观花楼品读中国历代诗人脍炙人口的词篇……
同学说,今日赏国花牡丹,明日非要我陪着老人去武汉他那转转。
早在10年前因公务事去过武汉,只做短暂停留。今年三月去武汉大学学习,终因课程安排紧张,虽早已心生向往,仰慕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却也没能一睹黄鹤楼风采,想来甚是遗憾。父母年岁大了,起初只劝说我前去,不肯成行。后经同学父母执意相邀,才乐哈哈同意前往。
一早出发,沿途一路欣赏春天里祖国大好河山,心情愉悦没觉累,当天下午顺利抵达武汉。
同学的家距离黄鹤楼不远,到达的当天晚上,特意带我们去品尝了闻名遐迩,最负盛名的清蒸武昌鱼,在一片赞叹声里,我们端起酒杯,心生欢喜,笑声灿烂。
第二天,天气尚好。我们一行扶老携幼,一路说着暖心的话语,到黄鹤楼做半日游览,在春天里感受这座中国名楼的魅力。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因为陪伴着老人,我们游玩并没设定具体路线,由着同学领哪去哪,倒也悠然。
黄鹤楼公园面积10余公顷,主要景点是黄鹤楼。我们决定转着走,先大体观赏黄鹤楼周边的一些景点,最后观赏黄鹤楼。
我们一行从黄鹤楼公园的西门进入公园,观赏了圣象白塔和一个牌坊,过了牌坊就能清晰看到黄鹤楼在正前方高高地矗立,两亭两殿分列两旁。自黄鹤楼东行走大约132米处,便到了1991年重建的搁笔亭,亭名因“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而得。据说当时亭子修建好后找人题名,书法名家都不愿意书写,原因是谁都不愿意“搁笔”。
千禧吉祥钟是明朝永乐大钟以后中国铸造的最大铜钟。大钟外形为裙边圆钟,口部直径3米,高约5米。身重20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的连接之意,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含黄金2.1公斤,银8.4公斤。
白云阁在黄鹤楼以东约260米处,阁高约40米,是观赏黄鹤楼、蛇山、长江的最佳景点。白云阁阁名源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阁,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5平方米,外观为塔楼式,阁名由史学家周谷城书写。
过了白云阁,沿路前行就是岳飞铜像。亭名“岳武穆遗像亭”,是纪念岳飞的场地。从岳飞铜像向前行走不远就是黄鹤楼公园的东门。
在黄鹤楼以东200多米处,我们还欣赏了有清代流传下来一笔草成的“鹅”字刻石,传说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情不自禁写下此字。
词诗碑廊在黄鹤楼东南约200米处,景区鹅池四周环绕,碑刻内容是根据真迹描摹镌刻,是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
观赏品读诗词廊后,西行不远观看了铜雕。在黄鹤楼东南200米左右处九九归鹤图浮雕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99只仙鹤和谐分布,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动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约游玩了这些景点,在同学的建议下,我们坐下休息,拿出带来的各种小吃补充能量。期间,同学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了我们游玩的行程。
故事说,乾隆年间,有一个是河南、一个是四川、一个是湖北的三个进士一起从京城返乡,到了午饭时刻,他们一起在一小酒馆聚酒,畅谈家乡的名俗景观,均夸口赞叹自己的家乡。河南进士说:“河南有个开封塔,离天只有一丈八。”四川进士说:“四川有个峨嵋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只见湖北进士仍不惊不乍,慢悠悠的吃着佳肴喝着酒,不多时湖北进士又呷了一小口酒,摇头晃脑高声说:“湖北有个黄鹤楼,半截伸在天里头。”
两进士不服,都说不可能,要罚湖北进士酒,湖北进士仍慢吞吞说:“若不信,乘船游。”据说那湖北进士通晓天文地理,能夜观星象,掐指一算三日后必有大雾,便邀约两人游江,一路游至长江黄鹤楼脚下,此时黄鹤楼上大雾弥漫,顶端像是没入了云端,两人大惊齐赞:“湖北的黄鹤楼果然名不虚传!”
“哈哈,呵呵,嘿嘿……”
在因精彩故事逗乐的一阵阵笑声里,我们起身又回到了黄鹤楼前,仔细观看感受天下江南第一楼——黄鹤楼。
追根溯源,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曾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孙权筑夏口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有军事瞭望作用。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说是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多年,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20世纪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黄鹤楼连同蛇山脚下的红楼,则为亚洲民主的开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文化区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旅游必到之所。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诗因楼而作,楼借诗而名,文川相衬,交相辉映。武汉人早已习惯将自己的城市称为白云黄鹤之乡,黄鹤楼成了这座城的图腾。
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于此不吝笔墨留下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据说当时,宦游天下、四处漂泊二十载的崔颢终于得回长安为官,途经武昌登临黄鹤楼。远望水雾江烟、芳草萋萋,倦鸟归林、游船归航,在逝者如斯、世事茫茫的想象中,乡愁顿生,一首高唱入云、吊古怀乡之的七律珍品,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成为黄鹤楼的千古注脚,为历代所推崇。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当时的中国正处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北伐虽然获得了一些胜利,但军阀及各种势力依然存在,蒋介石总揽大权、积极反共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他所处的时代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这首词可以看到国共一次合作时的伟大胜利与大革命失败的困难与痛苦,仿佛来到那个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的年代。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和对未来充满信心,对革命抱有坚定信念的乐观。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蛇山之顶,楼下京广铁路的列车呼啸而过。整个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而成,楼内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神韵,与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
走进高大宽敞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壁上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是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另一幅是“周瑜设宴”。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名人的“绣像画”,并附有吟咏黄鹤楼脍炙人口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数个小厅,置有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
顶层大厅有长卷壁画《长江万里图》等。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从楼的纵向看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黄鹤楼不愧为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之作。在同学的一路讲解引导下,随着拥挤的人流,我们一行登至楼顶,凭栏远观,顿觉心旷神怡,天际白云间,武汉三镇风光尽收眼底,脚下大江奔流、大桥宏伟,两岸草木葱茏,如诗如画,气象苍茫浩大,“把酒酹滔滔”不由然会起了冲动。
如今常有书画展、诗词展在此举办,艺术家们凭栏走笔,书画祖国大好江山,转眼间一纸盛世繁华。在同学的三番五次盛情荐让下,经不住对文字的诱惑,欣然提笔写下一首相关词句,盖上此处黄鹤楼特制的大印章,送予同学存念。哈哈,同学也心生欢喜,视若珍品,还不依不饶非要展开了字,让她爱人给我俩拍合影留念。
登黄鹤楼,用心领略感受天下江南第一楼的魅力,不仅仅在精神上获得极大愉悦,更使得心灵与宇宙意象相互渗透交融,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坦荡和净化。
如果有时间,我建议趁着春天美好的季节里,您也来武汉领略一下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有“天下绝景”之称的黄鹤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