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微明(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微明(赏析)


作者:玉峡耕牛 秀才,1360.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40发表时间:2017-04-18 18:09:29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详解: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白话:要想使之收敛、合拢,一定要持续地让它充分打开、极尽张扬,穷奢极欲。
   阐述:固,加固,引申为持续不断的意思。俗话说“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张”是以大量消耗为基础、以完全暴露为代价,“张”是难以持久的,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穷奢极欲后、疯狂兴奋后、一番折腾后,势必精疲力竭,只好偃旗息鼓,只能老老实实收敛起来、消停下来。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2、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白话:想要削弱它,让它彻底衰弱下去,必须持续地不断地让它逞强,让它刚愎自用,让它为所欲为。
   阐述:让你“强”,是以退为进、是不怀好意的,何况是持续不断地。俗话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强,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强,容易盛气凌人、为所欲为,强,容易妄自尊大、放松警惕,此时离衰败、覆灭也不远了。示弱不是真弱,只是为了“显得”对手强,只是为了麻痹对手,只是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已。
   3、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白话:想要废弃、废除它,必定要持续地不断地抬举、让它兴奋起来。
   阐述:这与网络盛行的“捧杀”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通过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竞争对手骄傲自满、停滞不前、退步,甚至导致堕落,使其他人对其反感,以达到“捧杀”的目的。比起直接打压、攻击、废除,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死得越惨。
   4、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白话:想要夺取它,必定要持续地不断地给予它。
   阐述:持续不断地给予,让对方沉溺于“甜头”不能自拔,最后趁机夺之。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偷鸡也得撒下一把米,钓鱼得投下鱼饵才行。抗战时期,我军不与敌人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后退,虽然丢失了大片国土,却获得战略纵深,让敌人战线拉长,顾此失彼,从而有利我方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与之”,让其品尝到甜头,使其贪心不断彭胀,让其被胜利冲昏头脑,让其忘乎所以,从而一举夺之。
   4、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白话:此四事,其道理微妙,其成效明显。这就是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阐述:以上四种情况,是极其微妙的小聪明,用的是以柔弱战胜刚强的办法。
   5、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话:鱼儿不可以离开深水,柔和之水可以让鱼活得很好,刚强的岸上,那不是鱼生活的地方。要用大道来春风化雨,国之利器不可以向民众挥舞。
   阐述:鱼儿离开柔弱的水,到了刚强的岸上,立即就会死亡。同样,国家治理也要民众如鱼得水,不要将民众置于岸上,要以柔克刚、以德化人,国之利器不可以向民众挥舞,否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也会以其刚强来消灭国之利器,推翻统治者。
  
   综述:上一章,老子讲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以见,听之不足以闻,用之不足以既。”意思是大道呀,讲起来是寡淡寡淡的,听起来也是枯燥无味的,眼睛又看不见,耳朵又听不到,其功用嘛,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之呢……听到这,有人就会高喊:“打住,打住,那您说说它到底有哪些功用?”是啊,一说功用,这不就有“味”了吗。这一章,老子专门讲大道的功用。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的运气,有升有降。走运的时候,就要乘势而上,借势而为,背运来了,倒霉了,要及时收敛、收藏一下,这就要我们懂得道之功用。对于道的功用,第二十七章讲了五个“善为”: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道之用,就是要顺着物情、物性、时势这三者所构成的理去行事。不过,还是过于抽象,适用性不强。下面来点实在的: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这是讲,欲抑先扬,顺势而为。你预备要它合拢、收敛的话,必须要先让它张开。譬如狮虎想咬下一块肉并吞下,就要先张血盆大嘴,才能撕下咬碎,东西才能吃进肚里。这是因物之势,借以增大咬合之力。又如呼吸,你要吸气,就必须把气吐出来。你要吐出气来,就得先吸进去。这就是一歙一张。再如,从早上醒来,张开双眼,俩眼珠子瞪一天了,晚上你如再加班加点,它就不答应了,得合上了。天地一张,就是白天;一歙,就是夜晚。一张一歙,一天一夜就过去了。了解“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之道后,就要懂得顺时顺势,否则就是违反自然之理。就像种田你不能冬天种,而要等春天来,这就是乘时;国家乱极时,天下求稳,民心求治,你乘机而起,这就是顺势。圣人深知此理,所以只是顺时顺势,应势而起,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能够这样做,就可以看到事物发展最微妙的地方,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作为,什么时候要停止。这就是智慧。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意思是说,想要削弱它,让它彻底衰弱下去,必须持续地不断地让它逞强,让它刚愎自用,让它为所欲为。这里的“强”,是指让它逞强,让它虚胖,让它自以为是。不能说,你想要削弱什么事情,就必须让他强大起来,那就搞相反了。比如,想消灭敌人,就必须使种种方法使敌人自以为是,骄傲自大,让它虚胖起来,让它麻痹大意、放松警惕、行动迟缓,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不是先帮助它强大起来,他强大了,你也就玩完了。逞强、刚强,是要付出代价的。俗话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强”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离衰败、覆灭已经不远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的道理。人也是这样,在断气以前有一个回光反照,突然间精神好起来了。这就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要“知其雄,守其雌。”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这是说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兴,是抬举它,捧它,让它兴奋,让它早日耗尽最后一丝光亮。好比说法国在路易十四的时候,真是如日中天,路易十五时候就乱了,到路易十六就上断头台了。清朝最强盛之时是在康熙乾隆的时候,以后就越来越衰败了。这叫盛极而衰,物极必反。我们要“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蔽而成新。” 比如采取改革创新的办法,就是不欲盈。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想要夺取它,必定要持续地不断地给予它,让其品尝到甜头,使其贪心不断彭胀,让其被胜利冲昏头脑,让其忘乎所以,从而一举夺之。与之,是令其野心膨胀,将丑陋和不可告人的目的,自暴露于天下。天下之人不再受其蒙蔽,而群起而攻之。
   对以上四种情况的注解和诠释,都是用现在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来理解的,是人心变了,人心凶险了,而道心不变,道心自然。老子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道”与“不道”,将欲歙之、弱之、夺之、废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不道,必固张之、兴之、强之、与之,让它“甚、奢、泰”。老子写以上经文的目的,是规劝大家守道,勿背道而驰,自取亡途。“将欲翕之,必固张之”的意思是:你想让它自动闭合上,好办呀,你一定要让它持续张着、绷着,很快它就累了乏了,自然而然就闭上了。“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的意思是:你想弱下去,好办呀,你一定要持续地蹦呀跳啊,不断展示强,很快就会精疲力竭,软了蔫了。“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意思是:你想废弃不用它了,好办呀,你一定要让它持续亢奋,让它耗尽最后那点能量,很快它就彻底废了。“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意思是:你想抓住它,好办呀,你一定要持续地将它喂饱,喂撑了,让它跑不动了,你很快就可以手到擒来。当然,这样一解释,世人觉得不带劲,没“味”了。但道心如此,道心不变,道心自然,变了的是人心。能写出《道德经》的人,一定不会个是阴谋家,他的心定然是远离狡诈、阴暗、狠毒、阴险,是纯洁的、纯粹的、透亮的,他的胸襟是宏大的,肚能撑船,额能跑马,他的眼界是纵横万里,囊括寰宇。要怀疑和质疑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好了,不说了,扯远了。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意思是以上四种,只是微妙的小技巧,小智慧,算不上明,只是守柔弱之道胜于守刚强之道罢了。正如鱼不能脱离深水,而来到刚强的岸上一样,柔弱的水,才是鱼的生存之道,才能让鱼自由自在。国之利器,太过刚强,不可以动不动用它炫耀来威慑人,这不是治世之道,世人需要的是春风化雨、顺其自然的大道。

共 32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第三十六章的解读与诠释,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于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耕牛用了世俗的、通常意义上的解读,也悄悄将老子的本意进行了解读。认为造成不同解读的原因是人心变了,人心凶险了,而道心不变,道心自然。并指出老子原本通篇想表达的意思是:“道”与“不道”。将欲歙之、弱之、夺之、废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不道,性固张之、兴之、强之、与之,让它“甚、奢、泰”。老子写以上经文的目的,是规劝大家守道,勿背道而驰,自取亡途。谢谢耕牛的解读!辛苦了!推荐大家阅读,也希望大家带着向经典致敬的心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编辑 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