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远去的蜜湖

  远去的蜜湖


作者:鱼石散人 童生,92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2发表时间:2017-04-19 14:54:57


   我很喜欢这两句诗:“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的,人是需要诗意的,有了诗意,生活便多了些趣味,多了些优雅。林徽因说,最美人间四月天,不错的,江南的四月,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春风恰似一位高明的画师,她轻施粉彩,将烟雨的江南,洇染得灿烂辉煌,极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不,油画太呆板,而它更生动、更明媚,也更有灵气。我喜欢就这样坐在四月里,看山、看水、看花、看人。
   四月,似乎是不大适合读书的,它太慵懒。经历了漫漫长冬的禁锢,我的身体有些僵硬和迟钝,陡然间遇到春暖的季节,还真有些缓不过劲来。还是学学朱自清吧,到户外去走走,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可以观细柳照水,可以品清明茶香,自有一番雅趣。可是,坐车,我不喜欢,因为观景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够细致,不够酣畅。骑马,也不可能是我的选择,南方鲜有骏马,偶尔看见的,也是骡子或驴子,香车宝马,那是古人踏青的出行工具,而我没有。我只有一双脚,徒步到喜欢的地方去,或走或停,不紧不慢,随性闲散,倒也惬意。
   阳历的四月,正值春夏之交,一边连着暮春,一边牵着初夏。站在这个时间的渡口,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光阴的流转,真正体会到了“似水流年”的含义。看落花飘零,叹美丽短暂,伤生命易逝,悟珍惜当下。赶紧抓住春天的尾巴,走进大自然,去拥抱美丽吧。
   二
   蜜湖,在安福县境的东乡,曾经是一个神奇而秀美的地方。
   这里“四野岚吹,一川银溢,曲岸弯环,中流荡谲。复掌斯平,源头时出,非江而湖。”试想一下,四面青山环抱,草木葱茏,中间碧波荡漾,渔舟穿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很早以前,这里是没有湖泊的。相传,在白马峰下,有一座尼姑庵,庵堂里有三件宝贝:铁钟、大鼓和铜香炉。一日,尼姑在堂前纺纱,忽然进来一条大黄狗,将纺纱的梭子衔在嘴里,飞快地往庵堂外跑,纱线拖了一地。尼姑赶紧去追,追呀,追呀,眼看大黄狗跑出了十几里地,突然雷电交加,山崩地裂,庵堂塌陷,顿时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尼姑惊魂未定,庆幸自己去追狗了,不然,自己可要葬身湖底了。原来,这条黄狗是神仙变化而成,特意来救尼姑的。尼姑十分感激,本要向黄狗跪拜感恩,但黄狗已化着一只白鸽,翩然飞去了。庵堂中的三件宝贝,后来被居住在蜜湖周边的刘氏、周氏和李氏获得,至今仍然保存在这三姓的祠堂中。
   蜜湖之水甘甜如蜜,湖中有金鲫,肉质鲜嫩清甜,形似织布的金梭,薄而透明,这应该是那庵堂中尼姑织布的梭子化成的吧。
   蜜湖太美了,湖畔绿杨照水,芷兰满沙洲,湖中金鲫嬉戏,渔舟弄碧波。好一个宜居的佳境,好一个世外桃源。这当然也引来了达官富贾,他们有的干脆迁徙于此,开基繁衍。
   据《蜜湖周氏家谱》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大都督周瑜的次子周胤罪徙庐陵,他对仕途心灰意冷,整天骑着毛驴游山玩水,打发时光。有一天,他来到了蜜湖,看到这里四围环山,中间湖水潋滟,风景秀美,心生欢喜,流连忘返,遂家居于此,繁衍生息。他死后,葬于附近的小台山。又据《安福志》记载,唐朝时的安福县令刘像,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被奉为“福主菩萨”。他经常骑着白马体察民情,一日,巡查到蜜湖,见此地山水佳胜,心向往之。他卸任之后,举家落籍蜜湖,死后葬于白马峰麓。
   这么美的地方,我怎么能不去看看呢?趁着暮春的好时光,我和妻,开启了一段蜜湖之旅。
   三
   从县城出发,经蒙岗岭森林公园、沿火车站路,再往枫田方向。路上车来人往,路旁绿树成荫。我们一边走,一边看。我们不时驻足于花树之前,尽情地享受这生机勃勃的原野:金银花,开得娇嫩;野生桑葚,紫里透黑;映山红,鲜艳夺目;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野花,漫山遍野,在阳光下,闪烁跳跃,迷离了我们的双眼。
   我在想,沿途的风光这么美,蜜湖一定更美。想到这里,我越发的惬意了,心中对蜜湖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走到南方水泥厂,我们离蜜湖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更迫切了,我在等待一场让人窒息的美的降临。
   可是,当蜜湖就站在我面前时,我失望了。小台山、白马峰、石屋山,这些所谓的“中州八景”,已经面目全非,找不到一丝美感。水泥厂,开山炸石,炮声隆隆,灰尘漫天。一条直通山脚的水泥路,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石块,蹒跚而过,卷起龙卷风般的灰尘。我的眼镜、头发、衣服几乎变成了灰色,鼻孔里满是异物。
   蜜湖还在吗?我在找寻。当地刘家组的一位老者,今年八十多岁了,他自告奋勇带我去看蜜湖。沿着长满野草荆棘的小路,我们来到了所谓的“蜜湖”,现在它只剩十几亩的水面了,叫它池塘或许更恰当些。周边杂树环绕,野草丛生,水面上漂着一些水草,完全看不到当年“东阳跨其江渚,石屋带其长洲;控渔翁而倒影,宛玉女之洗头。”的美景了。我不禁感叹沧海桑田的变迁,心中颇为感伤。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我在想,蜜湖的今天,是谁之过?大自然的馈赠,应该不是取之不尽的,它虽然宽厚仁慈,但我们索取得太多了,我们终将受到惩罚。呜呼!远去的蜜湖。

共 20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贮满诗意饱含深情的文笔讲述蜜湖的故事,通过今昔对比,彰显环境保护的主题,彰显人类必须节制欲望否则终将受到惩罚的深刻主题,令人思考,富有启迪意义和警示价值,读来令人颇多感慨。作者以浓墨重彩描写蜜湖的美丽,特别是穿插了白马峰下那一座尼姑庵里发生的黄狗救尼姑的传说尤其美丽动人,增添了文章的梦幻色彩,蜜湖,曾经是一个神奇而秀美的地方。其实,不仅仅是蜜湖,曾经有很多神奇秀美的地方,而今都被污染了,作者问,这是谁之过?答案显然是明显的,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的馈赠,应该不是取之不尽的,它虽然宽厚仁慈,但我们索取得太多了,我们终将受到惩罚。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4-19 14:56:51
  佳作底蕴厚重,颇有警示意义,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