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瑕瑜互见的引述 ——读邢小利《陈忠实传》
传记属于一种纪实类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如《史记》《二十四史》等可以说都是以人物为主线的传记类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记录了历朝历代对社会发展有较大作用的人物,以反映他们的生平、事略、成就、贡献或者破坏等,以期彰显功过是非,用以教育后人。
作为传记类作品,由于记述的都是真人真事,故写法上都要尊重事实,依据翔实准确材料,因此写作上要常用引述。引述属于传记类常用的一种写法,目的是为了增强作品的纪实性。其方法是多引用相关资料,这种方法,在传记类里常见。比如厚夫的《路遥传》就采用了大量的引述法。这些引述不仅没有影响作品的流畅性,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叙述、评议的说服力,也可以说是对作者观点的有力佐证。故引述法是写好传记类著作不可少的有力武器。
《陈忠实传》也是这样一部采用了引述法来记写人物经历的传记。该书由陈忠实的朋友——邢小利先生花费十五年的时间编写而成。全书22万字,分别按照陈忠实先生文学道路上几个重要的时期来编写,共分六章。这六章分别是:少年,乡村的路(第一章);民请教师的文学梦(第二章);业余作者,戴着镣铐跳舞(第三章);“我”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第四章);《白鹿原》问世(第五章);原下的日子(第六章)。六章,可以认为是六个起点。这六个起点,恰如登山一样,每上一个山头,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的布局,显得逻辑清晰,章法整齐,删繁就简,令人耳目一新。
邢小利先生本身是文艺评论家,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该传记的整体内容来看,作者显然发挥了所长,故评论性的文字较多。当然这些评论性的文字自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对所评人物以及作品进行的深度挖掘,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带有学术性的人物评传。
除了较有深度的评述以外,作者也采用了引述法。比如第一章写到陈忠实家乡蒋村时,关于蒋村村名的来历,作者进行了深度挖掘,字数足有整整一页。如果删去这一段,完全按照叙事模式来进行,也许叙事更加连贯流畅,但是在对形成传主思想心理、文化性格的背景探索上,无疑是欠缺的一笔。因为,在每一位传主伟大事业形成的背后,往往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像分析一棵大树的成长,一定的土壤和气候绝不可以忽视。否则,就给我们留下了肤浅的印象,少缺了学术味道。很显然,这是很可贵的一笔引述。这一笔镶嵌在这里,恰到好处地增强了传记向学术深度开掘的范例,增加了深度阅读的品位。
当然,适当的引述可以增强作品的深度,但是不适当的引述反而会影响作品阅读的流畅性。比如第一章第二小节:作者在叙述西蒋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时,由于过多的引述,就使作品显得有点拖泥带水、喧宾夺主了,给人的感觉也好像部分没有融入整体,与主题有点游离。所以,引述得当,犹如给文章插上翅膀,使文章锦上添花;引述不当,就犹如人身上的肿瘤,显得赘余,那就非得割去不可。所以,当引处,就要大胆引;不当引处,就要大胆取舍。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严密,繁简得宜,相得益彰。
当然,瑕不掩瑜,《陈忠实传》整个作品的深度和厚度还是显而易见的。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历十五年心血、收集多方资料磨练而成。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在让我们了解陈忠实先生的文学道路和创作方面的成果上,邢小利先生做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功不可没!所以这部书还是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