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家(人生·随笔)
一、家的理念
“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一首关于“家”的歌曲,唱的哀婉凄切如泣如诉,每次听到这歌声,我的眼里都会噙满泪水,不由地认真审视“家”这个字,想要找出其中的奥秘来。
“家”是什么?家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团体,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有人把家形象地称为是避风港,这个说法是极为贴切的,但我又认为,“家”这个避风港不是天然的,是需要家里每个成员付出心血共同建设的,只有平时建设好了,在关键时候她才能成为避风港,否则,一个不完整的家,怎么为你遮风避雨?
《说文解字》中关于“家”的诠释如下:家,会意、形声字,甲骨文和金文略同,繁简同体,“宀”即房屋、住所,“豕”,即猪,两者结合到一起组成“家”这个字。古代人的理念倡导的是君臣父子上尊下卑,因此“家”除了房屋,还有(用猪肉)祭祀,换言之,就是孝敬长辈的地方。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尊敬老人虽然还是我们的习俗,但老幼之间、男女之间的权利是平等的了,在几个平等的主体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宽容礼让,所以我对“家”的理解是,家不仅仅只是一座住房,而是住房里的人要有大智若愚的处事风格。
家意味着很多层面的情感,如父子、母女、爷孙等,这类亲情是存在于血液之中的,我们需要尽到人伦之理,过去的家庭男尊女卑,女人只有服从,夫妻关系让位于家庭里的其他关系,但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变成了以夫妻关系为主,所以处理好夫妻关系首当其冲。夫妻关系不同,二人没有血缘关系,两个不同的个体从认识到信任再到融合为一体,需要双方付出很多,这种考验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一世,可以说婚姻关系的维护是对一个人能力和修养以及诚信的检验,必须雍容大度真心付出,不能掺杂任何杂质。
关于夫妻情感的相处,有一个说法我是十分赞同的——家不是论理的地方,而是论情的场所。论理,那就意味着凡事要搞得明明白白,对错分明。人无完人,要对一个人拈过拿错是轻而易举的,家中凡事要弄个一清二楚你输我赢,夫妻俩怎能不处于对立状态呢?论情,则只需要心里有数,难得糊涂,宽容谦让。当然,谦让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视而不见,夫妻之间也需相互指点提醒,这才是对对方负责,才叫真爱,但指点和提醒时必须带着爱心,否则,就容易演变为指责,对方会难以接受。我主张,人际关系应提倡容让而不是忍让,前者是主动建立在真情基础之上的,而后者则是内心的被动煎熬,被动煎熬是难以持久的,后果不堪设想,和“家”的理念是不相符的。
爱敬是根,礼让是干,体贴理解宽容是枝叶,那些走过金婚钻石婚的家庭,无不如此。有一对老人年逾八旬,儿孙满堂,丈夫任职高官,一手书法飘逸潇洒,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妻子文盲,对丈夫的事业一概不问。有人说,真的难以理解他们是怎么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迎来自己金婚庆典的?男人说,当他们的家遇到曲折的时候,想想自己当初为何要娶她,想到她为我作出的牺牲,一切就都释然了。
有个姓蒋的女性朋友,夫妻婚后经常发生争吵,后来两人不得已离婚,并分别重新组建了家庭。为了维护好新的家庭,两人对从前的行为都进行了反省,常常在内心做自我批评,不仅两个新的家庭关系融洽,而且两人冰释前嫌,两个家庭之间也相处得很好,相互帮助,共同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朋友中传为佳话。
但是,有的家庭不是这样。一个朋友学业有成事业顺利,个人素质提高很快,其妻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事务上,两人的共同语言少了,此时男人对女人多了指责少了理解,女人自觉委屈,也不管丈夫说的是否有理,她就是不接受,男人则认为女人不可理喻,说自己好心被蛇咬,二人最终只好分道扬镳了。也许有人说他们之间的素质差异大了,分手也理所当然,但笔者总觉得遗憾,试想,在这个家庭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双方多一些沟通理解,相互提携帮助,共同发展,这对双方不是更完美吗?
小李和小青是一对热恋的情人,在外人看来他们其实有很多不同,都不看好他们的爱情,但出乎人们的预料,他们的爱情在不断升温,每当有人提起他们之间的差异,双方都没往心里去,有一个男孩嘲笑小青,小李竟然和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两人甚至差点打起来。小李为何会这样?是因为他的爱和宽容,但是,他们婚后几年分了手,一句相同的话语竟是:“我忍了你好久了。”究其原因,不是别的,是容变成了忍,这“忍”字一刀刀削去了他们之间的爱心。
当今社会离婚率甚高,是物质紧缺造成的吗?现在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不知好过多少倍。是人的素质差异大了吗?现代人较过去受的教育可谓天差地别。是精神追求不同吗?那为何彼此婚前没有这个看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对“家”的认识没有到位,什么叫“家”?成“家”的目的是什么?“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怎样建设自己的“家”?很多人没有充分思考,心理上准备不足,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会成为分歧爆发的火种,尤其是很多80后90后自小生活在幸福中,对挫折的抗压力不足,率性而为,小家庭的破裂伤及自身和其他亲人。在这里,笔者要郑重提醒各位朋友,家是以情感为基础,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一以贯之地呵护和建设,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家里产生纠纷时多想对方的付出,心里自然海阔天空,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你将终身难以得到幸福!
朋友间常有怕老婆的人,我们这里俗称“妑耳朵”。一个朋友面对别人的嘲笑,风趣地说:“下等人打老婆,中等人怕老婆,上等人让老婆。”看似自我解嘲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家庭关系的本质。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郭冬临演过的几部小品,夫妻关系难堪到那样的程度都没有破裂,就是因为情的维系,愚的对待,让的度量。《四世同堂》里的那个家处在风雨飘摇中都得以存在,根源也在于此。
二、家和社会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处理好家庭关系是步入社会的前提,如果小家庭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很难说当你面向社会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的时候,你能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记得一次乘坐公交车,一对年近花甲的老人上车,老头边上车边抱怨老伴。老伴刷完公交卡后就一屁股坐下了,不再理睬老公。公交车驾驶员就要求老头交费,但老头不同意交费,反复叫老伴再刷一次卡,老伴充耳不闻。驾驶员便停车不走了,双方僵持不下。这时,另一个老人站出来对老头说道:“老弟,您也上年纪了,别为一点小事生气发火,这对身体不好,再说了,驾驶员每天辛辛苦苦为大家开车,也是很不容易的。”他又对驾驶员说:“这老人家里一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否则,断不会如此。”他这话一说完,那位老头正在掏钱,他的老伴却起身又刷了一次卡,尴尬的气氛立即缓解了。
家庭关系需要用情,走入社会需要用情,单位建设又何尝不是?不少单位都在搞“家”文化建设,所谓“家”文化,讲的就是情感,要的就是平等坦诚宽容礼让关心帮助,缺少了这些家的元素,“家”文化就无从谈起,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就是空谈。君不见,一些辞职者嘴里往往会说出同样的语言:“让我寒心呐!”
小“家”如此,那么大“家”呢?
凡在异国他乡旅居过的人,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习俗,一瞬间都会对祖国产生一种依赖和归属感,这时候对祖国母亲的爱都是自然来自心底的。记得有次在国外旅行,我不小心撞到了他人,那人便不依不饶,气势汹汹。身在异国他乡,我有些底气不足,只想尽快息事宁人,嘴里说着道歉的话语,心里却说:“这要是在我的祖国,道歉的还不知是谁呢?”那时我深感祖国强大的重要性。是啊,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真正的依赖和归属,否则,“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将会在世界各地张狂,而我们将无可奈何。
身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以及每个民族都应保持尊重、理解、宽容、礼让等良好的精神风貌,把公序良俗放在心中,变成自己的行动,我们这个国家才有和谐的氛围,才能迎来真正的强大。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共同建设一个可亲可爱的社会主义祖国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