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美哉,泾川

精品 美哉,泾川


作者:史建民 秀才,139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8发表时间:2017-04-21 10:32:25
摘要:不论是春夏秋冬,当你来到泾川大地的时候,总会被这里的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所陶醉,也会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憾……

美哉,泾川 不论是春夏秋冬,当你来到泾川大地的时候,总会被这里的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所陶醉,也会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憾……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是古丝稠之路西出长安第一站,属暖温带亚湿润区,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土层深厚,山灵水秀,素有“陇东粮仓”和“陇上小江南”的美誉。泾川三塬横亘,五水逶迤,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位居甘肃东大门、西安后花园,国道312线和银武高速、西平铁路横贯全境。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西王母文化和佛教石窟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当你登上王母宫,远望泾水东注长安,飞速发展造就了泾河两岸正崛起的风华正茂和与时俱进。山光水色竞物态,意气风发抒豪情。泾川,正以特有的神韵,在抒写着自己更加壮丽的篇章!
   人文景象是泾川特有的文化底蕴,勤劳创新是泾川最质朴的风物民情。独特的地理环境,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是上天特有的眷顾,让泾川繁花似锦。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与中华智慧的深邃,使这片热土再锦上添花。曾几何时,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绵延不绝,发展了独有的农耕文明,曾几何时,西出长安第一驿站几度变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商贾古安定城的繁荣。尤其是在新形式下,多元文化的融合,多种经济的交织,使泾川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辅导,集商贸,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兼蓄并容,特色为主的经济特色,显示出泾川后积薄发的崭新活力。
   泾川因西王母宫而闻名,是西王母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各地的西王母宫庙建筑中,甘肃省泾川回山(回中山)王母宫以始建之早、规模之大而被公认为西王母祖庙。在泾川,现有七项国内外罕见的西王母文化遗产。泾川“西王母信俗”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泾川幸存有宋代邢部尚书知制诰陶谷撰文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碑高2.83米、宽0.86米,计802字,是目前唯一可见的专门记载西王母史迹及祖庙的碑刻。泾川还幸存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彭泽撰“重修王母宫记”巨碑,碑称回山王母宫为“千余年之胜迹”。以碑刻与文献互证,泾川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乐府《上之回》专题咏唱汉武帝在泾川(古泾州)祀西王母之史实。1990年12月7日,240多人的台湾西王母寻根团寻至泾川回山,当看见宋、明碑刻和清108庙王母宫全图时,泣不成声,感恩终于找到了西王母祖庙。二十多年间,成千上万的台湾女子相望于道,手拉手拉成了台湾——泾川西王母万里朝圣之旅,朝圣主体为女性,家人呵护相伴,己与“台湾湄洲妈祖朝圣之旅”相提并论。
   泾川是佛教文化的圣地,佛教信众的圣殿。泾川佛、法、僧“三宝”俱全。尤其是佛宝,就是舍利,显得尤为珍贵。泾川第一次出土的14粒佛舍利,是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出土的。“五重套函”非常罕见,隋文帝曾分三次向全国190多个州中的113个州分舍利,泾州大兴国寺在第一批分到舍利的30个州中居第14位。隋文帝从小长在寺院中,到7岁才离开寺院的,他对佛教有特殊的感情。隋文帝当政之后,把一包印度老僧赠送的舍利,分送到他之前到过的各州,建立大兴国寺供奉,《高僧传》有记载。武则天称帝后,敕令各州兴建大云寺,在大兴国寺发现了隋文帝舍利,但这一次瘗埋,改变了隋文帝只用石函和琉璃瓶的规制,用“五重套函”供养,泾州是全国发现的最早用这种新方法供养舍利的地方。泾川的佛教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有1500余处。泾川还有“百里石窟长廊”,有窟龛600多个,这个很壮观;有佛教的造像,铜像、石像、泥像都有,有436尊之多;有碑铭,砖造的、石造的、铁造的,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都很高;泾川佛教文化的历史久、舍利多、长廊长、文化价值极高,“西有敦煌,东有泾川”“如果说敦煌是佛教艺术的宝窟,那么泾川就是佛教信众的圣殿。”上世纪泾川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鎏金铜佛造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最完整的鎏金铜佛造像,而且时代是比较肯定的,是前凉王归义侯张天赐所藏;前凉造像非常少,泾川就有一件,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断代提供了标尺,罗汉洞位于泾川县城东南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的佛教石窟寺,以16罗汉洞著名,在绵延5华里的泾河北岸石崖上,凿有窟龛200多个,是泾川佛教圣地规模宏大的礼佛中心之一。开窟后寺名即成地名,近代成为乡名。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三分之二是“空窟”,罗汉洞石窟群中的空窟很多;空窟,正是泾川石窟的第一价值,它是专门居住和尚的地方。罗汉洞还以温泉著名。泾川温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和灿烂的文化背景。相传这里很早以前,是回山西王母常去之地,周穆王西征时慕山恋水,一再回首,其实也是留恋这神泉仙水。“东有崂山水,西有王母泉”的美誉由此而得,后被世人誉为“东洗临潼贵妃池,西浴泾川王母泉”“返老还童泉”“灵泉”等。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张籍,李商隐,柳宗元等文人墨客,动情于回山泾水,留名篇佳作给千年古城增辉添彩;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曾留下“先天下之优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秦始皇,修建回中道,汉武帝拜见西王母,史天泽监理泾卅,左宗棠、林则徐、冯玉祥、于右任等仁人志士,在泾川留下辉煌业绩,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血染泾川中塬,为泾川赋予多彩的历史印迹。
   一瞥千里绿,万壑果飘香。养生西王母,拜佛大云寺。唱响泾川,惠及社会,泽遍全球,是泾川人的追求!泾川多次举办了西王母与佛教文化研讨与旅游节会。让世界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兼容并蓄。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感知了,熟悉了泾川。
   泾川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蓬勃发展的趋势,厚积薄发的稳健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展示自己特有的魅力与神韵。泾川总会像李商隐不朽的作品《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唱响的泾川明天必定更加灿烂。

共 23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提到泾川,我就蓦然地想起传说中“泾河龙王”与袁天罡斗法的故事。传说,年少气盛的泾河龙王,因为不服袁天罡的神算,起心要让袁天罡出洋相,当袁天罡算出次日午时城内有四十八点洗街雨,城外有三十六点润禾雨时,他就跟袁天罡打赌,如果算得不准,就砸了他的卦摊,让袁天罡滚出泾川。泾河龙王回到龙宫时,龙宫正好接到天庭雨布:“明日午时,城内四十八点洗街雨,城外三十六点润禾雨。”泾河龙王一看,袁天罡果然神算,可我偏叫你失算!于是,泾河龙王篡改雨布,改成了:“城内三十六点洗街雨,城外四十八点润禾雨。”第二天中午,泾川城内麻纷细雨,城外瓢泼大雨,冲毁民房田地无数。第三天中午,泾河龙王化身一少年公子,来砸袁天罡的卦摊,袁天罡怒不可遏,大声骂道:“大胆孽龙,你擅改雨布,死到临头,竟敢砸我卦摊?”泾河龙王自知违犯天条,罪不可恕,立刻逃之夭夭。今天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西王母文化,是不是与泾河龙王的传说有些渊源呢?传说故事中的泾川,是否与文章中的泾川有些关联呢?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21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21 10:45:50
  泾川之美,美在西王母文化。欣赏佳作,问候史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11:01:07
  西王母邀周穆王,汉武帝在泾川瑶池对歌吟诗,畅饮天宫美酒,品尝仙桃;文太师在泾川北塬闪鞭,扼弓,绝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在泾河畔与牧羊女相遇,并将书笺传于洞庭龙君;康熙品赏泾川罐罐蒸馍,又为王村孝民题联赐银。兵家将帅,机智人物,巧女侠士,仙道奇人,演义出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故事与传说。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3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11:06:41
  西王母邀周穆王,汉武帝在泾川瑶池对歌吟诗,畅饮天宫美酒,品尝仙桃;文太师在泾川北塬闪鞭,扼弓,绝路;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在泾河畔与牧羊女相遇,并将书笺传于洞庭龙君;康熙品赏泾川罐罐蒸馍,又为王村孝民题联赐银。兵家将帅,机智人物,巧女侠士,仙道奇人,演义出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故事与传说。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4 楼        文友:麦玲        2017-04-21 11:44:18
  故乡如此多故事,让人大开眼界!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11:51:24
  谢谢才女的评说,
回复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11:51:54
  谢谢才女的评说,
5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4-21 17:06:50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回复5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21:00:35
  谢谢,主编辛苦了
回复5 楼        文友:史建民        2017-04-21 21:01:03
  谢谢,主编辛苦了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21 17:17:00
  恭喜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