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定陶黄店镇玫瑰故事传说(外两篇)(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定陶黄店镇玫瑰故事传说(外两篇)(散文)


作者:王义尚 秀才,139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44发表时间:2017-04-21 20:51:32
摘要:范蠡得知了西施的心事,便从南方费了好大的劲,运来了一些玫瑰苗,专门给西施在定陶兴建了一处玫瑰园。西施一见故乡的玫瑰竟然在这里开花了,欣喜异常,想家的念头就减少了大半。黄店农民种植玫瑰的习惯,就是当年范蠡为西施兴建玫瑰园时一代代流传下来的。

一、定陶黄店镇玫瑰故事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之后,急流勇退归隐江湖,携西施乘小舟浪迹天涯,一路飘泊辗转来到定陶,定居后励精图治,十年经商三致千金,成为名声显赫的一代商圣。但西施心中却时常又抑郁寡欢,那是因为她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特别思念家中那一望无际的玫瑰园。
   原来在西施的心里,早就记着一个有关玫瑰的凄美爱情故事。从前,在森林的深处有一个湖,湖中住着一个仙女。传说有心愿的人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竹片上,再折成小船放进湖中,如果小船能够不沉而且漂到湖中心的话,仙女就会达成愿望。有个女孩一直很喜欢一个男孩,可是有一天男孩离开了去寻找红玫瑰。那时,世界上还没有红玫瑰,花的颜色都是很单调的白色。女孩就在湖边把写着自己心愿的小船放进湖中,小船漂到了湖中心,仙女就出现了。给了女孩一粒种子,并告诉她要用自己的眼泪去浇灌。女孩就在湖边种下了这粒种子,并且每天用泪水浇灌它。这粒种子每天喝足了泪水就猛劲的长,后来它发现女孩的泪水已经没有了咸味,而她的眼睛却瞎了!女孩就用自己的血去浇灌种子,终于有一天女孩倒下了,玫瑰花也开了,并且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红玫瑰。
   范蠡得知了西施的心事,便从南方费了好大的劲,运来了一些玫瑰苗,专门给西施在定陶兴建了一处玫瑰园。西施一见故乡的玫瑰竟然在这里开花了,欣喜异常,想家的念头就减少了大半。黄店农民种植玫瑰的习惯,就是当年范蠡为西施兴建玫瑰园时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据传,明朱三太子也曾逃难到黄店镇,在朱庄村玫瑰园里躲过了追杀,并在此大力扩种玫瑰形成规模,至清末已达上千亩,并享有盛名。如今,朱庄村仍保留有同治年间的玫瑰园。
   2003年,全国盐碱地绿化开发协作组对全国玫瑰资源作全面调查,确认黄店镇玫瑰种植面积居全国各乡镇之首,国家有关部门把黄店镇命名为“中国玫瑰第一镇”。(民间故事)
  
   二、“情鸳鸯”圆梦山东
  
   被称为“轮椅女孩”的陕西省残疾姑娘郭英,在2015年的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暨巴西里约残奥会资格赛中,分别以女子复合弓W1级个人淘汰赛和混团比赛的优异成绩夺得冠、亚军,为中国代表团摘下一金一银。今年5月,她远嫁山东定陶黄店镇周海村,与多年相恋相爱的残疾运动员李净圆了“鸳鸯梦”,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今年23岁的郭英,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家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城关镇的一处大山里,她患有先天性下肢残疾,刚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现在的养父母含辛茹苦把她抚养大。不幸的是,她的养母在十年前,又因家庭困难没钱治病而离世。为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她总想做点力所能及又能提升个人价值的事,从16岁便参加艰苦的举重训练。通过半年多比常人更为辛苦的努力付出,于2009年6月在宝鸡市省运会比赛中一举拿到全省举重冠军。后又改轮椅竞速训练,在2011年杭州全国第八届残运会上,又获得轮椅竞速第四名,接着在2013年全国残疾人轮椅锦标赛中,又分别拿到了800米和1500米两个亚军。根据身体适宜情况,2013年5月,她又选择了离家较近的西安练习射箭,经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在2014年的杭州射箭锦标赛中,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亚军。
   有人说:“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她认为不努力,自己的未来将永远是一个梦。在她每天上千次的重复拉弓,高强度的刻苦训练下,在2015年4月20日的四川遂宁第九届奥林匹克残疾人射箭运动会上,她再次以骄人的成绩刷新了全国纪录,拿到了一金一银。同年的8月,在德国世界竞标赛女子复合弓W1级个人淘汰赛和混团比赛中,又以139和137环的总成绩淘汰英国选手打破世界纪录,勇夺金牌和银牌,顺利的拿到了奥运会的门票,也为中国代表团争得了荣誉。这年10月份,她在泰国世锦赛上与男子同赛再次获得了亚军的殊荣。
   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她也收获了爱情。在运动场上与残疾人(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男子轮椅竞速亚军)山东小伙李净相识并相爱,4年来她们在事业上相互鼓励,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今年5月郭英毅然走出大山,远嫁到山东定陶黄店周海村,与心中的白马王子李净登记结婚,一对“情鸳鸯”幸福恩爱。不久,她俩又接到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组邀请,于7月15日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
  
   三、难忘黄店油酥壮馍香
  
   “想不到我离家几十年,这次来故乡竟又吃上香酥可口的油酥壮馍了”。这是2016年夏季,一位海外侨胞到家乡探亲时说的一句话。享誉中国玫瑰第一镇的定陶黄店镇,又是清末著名书法家牛千古的故乡,却有一地方小吃油酥壮馍,数十年来在当地一直是经久不衰,远近闻名。
   说起黄店镇的传统小吃油酥壮馍,可以追溯到晚清光绪年间。家住黄东村今年59岁的王西刚,其曾祖父王道历于清朝末年,在黄店集市开了家餐馆,当时主要经营香油坊、牛肉油酥壮馍、单饼、羊肉汤和丸子,生意十分红火。后来,其祖父王同业将生意继承。不久,日本大举进攻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餐馆设施全被日寇砸毁,王同业因受惊吓精神失常,再加上王西刚的父亲英年早逝,王家壮馍自此停业失传。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王西刚决心发掘和继承祖传名吃,他找到年逾8旬的近门老人七爷爷指教,又几经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和创新,连续3年让利销售。终于将传统的大料配方与现代各种调料融为一体,由单一的牛肉馅又开发出了猪肉、驴肉、鸡肉、羊肉、鸡蛋海米等10余种馅料。采用质量上好的精粉面,经过糊化油温加热反复翻调等现代技术(达到有股麦芽糖的味道),改传统的食用油与芝麻油相结合,先是用文火在油锅内炸10多分钟,再于浅油内烙上几分钟即可。深黄透亮的油酥壮馍,吃起来给人一种酥脆松软、香甜可口的感觉,久久余香不去,百吃不腻,形成独特的风味。几十年来,作为当地名吃和走亲串友的礼品,不但在方圆百余里倍受顾客青睐,而且近些年还远销到北京、济南、西安、温州、湖南等外地省市。有次,南京一李姓客商来菏泽看牡丹,专程到黄店买回8个鸡蛋驴肉油酥壮馍。
   随着王西刚第二代一箱多味式小包装油酥壮馍的问世,现黄店又有10余家也干起了油酥壮馍生意,每店日平均要做40——60公斤的油酥壮馍才能满足顾客需求。去年5月的玫瑰旅游风情节期间,台湾的一陈姓侨胞回家乡黄店程庄探亲时,专门花了400元钱,从黄店镇王西刚的壮馍店购买10余个(20多公斤)油酥壮馍带到海外,当做礼品馈赠亲友。至此,这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地方传统小吃扬名海外。

共 26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叙事抒情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散文。定陶黄店镇,素有“中国玫瑰第一镇”之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景美人更美。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之后,急流勇退归隐江湖,和西施一道定居定陶。他成了一代圣商,西施却因为想家而郁郁寡欢。范蠡得知了西施的心事,从南方运回一些玫瑰苗,专门给西施在定陶兴建了一处玫瑰园。直到今天,朱庄村仍保留有同治年间的玫瑰园。 身残志坚的“轮椅女孩”的陕西省残疾姑娘郭英,在残奥会上成绩骄人。今年五月,她远嫁山东定陶黄店镇周海村,与多年相恋相爱的残疾运动员李净圆了“鸳鸯梦”。而定陶黄店镇的美食,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有人把油酥壮馍带到海外,当做礼品馈赠亲友。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名扬海外。全文语言流畅,选材典型,有趣的历史传说,更给定陶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7-04-21 20:53:32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王义尚        2017-04-21 21:29:49
  谢谢阿巧老师,编按精彩,为拙作增添加了美感!老师辛苦,问好、祝春安快乐、好运连连!
2 楼        文友:阿巧        2017-04-21 21:52:13
  全文语言流畅,选材典型,有趣的历史传说,传统的美食,更给定陶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耐读耐品!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王义尚        2017-04-21 22:00:35
  感谢阿巧老师精准的评语!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愿为荷塘辛勤笔耕,不遗余力!
3 楼        文友:阿巧        2017-04-21 21:52:54
  问候王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王义尚        2017-04-21 22:02:18
  这里有老师的身影,就会增加一道美的风景!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