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达努节”溯源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达努节”溯源


作者:落红满天 布衣,161.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7发表时间:2017-04-21 22:37:53


   唢呐吹响千家暖,铜鼓雷鸣万户乐;
   画眉拍翅人欢笑,“达努”佳节歌满坡。
   这是广西上林县镇圩瑶族自治乡人民在达努节上唱的一首序幕歌,这首歌儿揭示了瑶族乡人民欢庆、爱慕,向往和留恋自己悠久传统佳节的心声。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聚居在这里的两万瑶族人民给慈母密洛陀过生日,祝寿的节日,也叫“达努”节“排九”节或“祝著”节。规模相当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春节。2014年农历5月29日,本人有幸参加镇圩瑶乡的“达努节”。亲身体会到这一天的幸庆的盛况。这一天,瑶乡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宰猪杀羊,杀鸡酿酒,盛设家宴,隆重庆祝“达努节”,男女老少,人人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节日盛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男女青年,个个披金戴银,套锅修炼,美丽的像一朵朵盛开的山桃花。几乎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了瑶乡的千山万水,染红了每个情人的心窝。“达努节”的主会场在镇圩瑶中的大操场里举办。来自南宁市的有关领导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会场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镇圩瑶乡的潘乡长在会上向广大群众江报镇圩瑶乡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宣布“达努节”庆祝活动开始。由镇马艺术团表演的《猴鼓舞》《铜鼓闹春》等节目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此后还有其他民间艺术表演节目如上刀山下火海,扁担舞、狮子舞、龙舞,山歌对唱,斗鸡,歌舞表演等节目。在“达努节”这一天,他们还走村串寨,访亲探友,共祝安康,共享劳动丰收成果的幸福喜悦。
   “达努节”来由是怎样呢?我走访了几位年盖右稀的老人后得知,有这么一个悠久而娓娓动听的故事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静。天上没有飞禽,地上没有走兽,山光秃秃的,地荒天际。白天无歌声,晚上没灯火,在千万㟖之中,有两座同样的高大的宝山,它对峙相望相隔一千摆(一摆为一华里,一华里为500米),左边那座叫做布洛西的金宝山,右边那座叫做密洛陀的银宝山。布洛西的那座金山象一个威武的男子汉,密洛陀那座银山模样宛若一位穿着裙服的少妇,布洛西山下有三道常年奔流的清泉,密洛陀山下有三眼四季常流的乳泉。这六道清泉江流成一条江水向东流去,这两座山每年互相移迁一里,经过九百九十五年,它们靠近了九百九十五里,再有五里就要挨在一起了。
   有一天,那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突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霹雳雷声,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两道缝,裂缝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接着从布洛西山肚里跃出一个高如山头的男子,从密洛陀山肚里走出一个壮实娇美的女子,这——也就是,这勇男和娇女的生日,后来,他们结为美满恩爱的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他们就是瑶家的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仁慈父母。
   那时,世上的山河横七竖八,凹凸不平,布洛西天天去担山挑水,重新安排山河。如今山上的坑坑窝窝有如鞋底的痕迹,那就是布洛西担山的脚印,他为了治山治水,越走越远。有一天,布洛西回家对密洛陀说:“天无边,水无涯,我把天下的山山水水全安排好才能回来,你在家料理家务,把三个儿子抚养好,等他们长大了让他们各自去谋生”,说完布洛西就远去治理山水去了。
   密洛陀在家辛勤劳动,精心看护着三个孩子,并教他们勤劳耕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长大了成为劳动能手,和妈妈一起开垦出广阔的田庄,但只开出田而无种子,密洛陀就到神仙住的地名叫宫祖宫牙的地方去,采得各种各样的种子回来,撒在山坡,长出的是翠绿的密林,撒在荒野,长出五颜六色的花卉,撒在平地,长出了五谷。撒在荒原长出的是漱绿的牧草。从此,高山有林坡有草,地长玉米,田生稻,草茂林丰,草木开花,树林结果,从那以后,她用泥土捏成各种动物放在六个缸里,现在人们总称为“六畜”。过了二十一天就生下了鸡、鸭、兔,七十天生成狗和猫。一百二十天就生下了猪和羊,二百七十天,生成了牛,三百六十天就生成了马,“六畜”缸中裔下了“六七”四十二杀生命,从此天下热闹起来了。
   一年一年地过去了,母亲密洛陀头发花白了,她想起丈夫布洛西的话,一天晚上,她叫三个儿子到跟着说:“孩子们,你们父亲交代过,如今你们长大了,应各自去谋生啦,”孩子们都一一答应。第二天一早,老大先起床,拿一把种杆挑担东西到坎者扶苏的地方搞买卖生意,创家立业,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很好。老二一起床,就扛着犁耙赶着牛马到平原去犁地耕田,耕耘种稻,安家落户,子孙满堂,日子也过得不错。剩下老三,日上三竿才起床,一看,家产没了,便哭着对妈妈说:“阿密呀,哥哥们把家产全带走了,我拿什么去当家啊?”密洛陀说:“家中还有一把月括,一把牦销,一把苞谷,一把小米,你就到山里去种吧”。于是,老三就进山里去开荒种小米和苞谷,可苞米种出来了,聋猪出来刨,小米稻黄了,飞鼠出来啃,苞米熟了,山雀飞来了,老三辛苦一年,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老三又跑回来向密洛陀哭诉:“妈呀,山里苦闷的发慌,掠兽又把庄稼吃光了,叫我怎么活下去?”密洛陀说:“家里还有一面铜鼓,你就拿去吧,它会帮你驱赶飞禽走兽,给你带来欢乐”。于是老三把铜鼓扛进山中,烦闷时,把铜鼓敲起来,就欢乐了,猛兽下山伤害牛羊时,把铜鼓敲起来,猛兽被吓跑了,鸟兽来吃庄稼时,把铜鼓敲起来,鸟兽也惊飞走了,不敢损害庄稼了,逢年过节或熬起小米酒把铜鼓敲响,周围村寨的兄弟姐妹就进山来一同饮酒歌舞作乐,从此老三就在高山涤㟖里安居乐业了,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山㟖里,进山不嫌山高,入林不嫌林密,铜鼓成了瑶族的传家宝。
   密洛陀越来越老了,有一天叫老三回来当面说:“孩子啊,你大哥二哥出门走远了,难以回来,五月二十九是妈妈的生日,到那天,你要把儿孙妻媳带回来给我“补粮”,往后一年一次,这样我就可以像南山一样活在人间,为儿孙们谋福”。老三满口答应,回来后,熬了小米酒,带全家的人,穿上节日的新装于五月二十九那天,给老慈母祝寿,祝她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几代同堂,欢乐无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就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达努”是瑶语,即老慈母,就敬拜老慈母的意思,“祝著”也是瑶语,即是五月二十九日的意思,而译成壮话又叫“拜九”节。
   听了老人们关于“达努节”的故事,看着如今瑶乡人民的幸福喜庆的情景,笔者深深的为瑶族人民的敬老,孝顺三情所感动,看瑶乡人民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横直数十里,村村寨寨,选择好阳光普照的地方,大摆歌台,提酒抬肉,染红绿鸡蛋,蒸熟五彩糯米饭,酿出香甜的米酒,欢聚一堂,吹起唢呐,敲打铜鼓载歌载舞,喜迎远道而来的四方贵客,接到歌场。我们一行人被接到一个叫排岜庄的民族村,在宽广的操场上,人们赛歌对舞,斗鸟斗狗舞狮舞龙,一番热闹之后,请宾客入席,一摆一百多台,好客的主人,一边唱着山歌一边频频地举杯劝酒,尽醉方休。这就是上林县镇圩瑶乡的“达努节”。这一天是瑶族人民一年中的最大节日,瑶族人民一直把这古老的节日沿习和保持了下来,这就是瑶族“达努节”的由来。

共 27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盛大隆重的“达努节”!似乎比我们汉族的春节还要热闹。文章开头展现了瑶族人民“达努节”的欢庆场面:男女青年,个个披金戴银,套锅修炼,美丽的像一朵朵盛开的山桃花,几乎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了瑶乡的千山万水,染红了每个情人的心窝。另外,还有很多民间艺术节目上演,如上刀山下火海,扁担舞,狮子舞,龙舞,山歌对唱,斗鸡,歌舞表演等等。接下来文章以饱满的笔墨介绍了“达努节”的由来。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牵出了瑶族的由来,更彰显了瑶族人们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瑶族的山歌最动听,瑶族的“达努节”更感人。一篇富有浓厚神话传说气息的美丽文章,意境优美,语言顺畅,行文如山涧溪水一样愉悦心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雪里红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里红梅        2017-04-21 22:41:41
  读了朋友的文章,才清楚了解了瑶族的“达努节”,增长了知识。谢谢朋友投稿系统栏目!祝您创作丰收!
我把心语诉诸于文字,留下我在这个世界的足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