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有一种爱,叫牵挂

精品 有一种爱,叫牵挂


作者:恒心永在 秀才,214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0发表时间:2017-04-22 17:41:55


   牵挂是来自遥远的情愫,看不到,摸不着,却分分秒秒陪伴身边,心中的爱有人给,心中的苦有人怜,是隔不断的血脉,是心与心的守望。
   在这人间四月,青城无处不飞花,到处都是树木的蓊郁、花草的芬芳,透人心扉,让每一个地方都感受到春的味道。
   在呼市的809街,有一个大的集市,商品玲琅,活跃繁茂,人来人往,无疑是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在街的北侧临街房,几乎全是饭店,我的老乡建华开的饭馆就在这条街上。
   在一个下午,从北京来了一男三女,来到饭馆。让建华惊讶不已,姐四个来干嘛了?
   在晚上一起吃饭时,带队的二哥说了来的意图,是代表八十七岁高龄的老母亲来“巡视”的,实际是来“暗访”。
   建华初中没毕业,十六岁就接班了,在百货商店卖货,那时都没有柜台高。后来来到呼市投奔三姐,他在二连做过买卖,在房地产公司当项目经理。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出事了,他又自谋职业。几个人合伙开了家乡味道的饭馆。
   隔行如隔山,饭馆开了一年多,没赚到钱,亏了不少。家里人不同意,可他很执着。他的想法,我有人脉资源,只要精细管理,做出特色来,就能经营好。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是娘的心头肉。建华已近五十岁了,儿子多大都是孩子。对在北京的八十七岁的母亲来说,默默守望,遥望远方,心有所向,情无声,爱无影,犹在心头。
   母命难违,这不,派四个儿女,开着自驾车,行车七个小时,千里迢迢,悄悄地来到建华的饭馆。妹妹说,我是开着导航导来的。
   二哥说,代表母亲来的,看看建华经营的到底怎么样?
   母亲的意思,建华还不成熟,做事不放心,不是经商的料,没有一声抱怨,却是满满的期望。
   二姐在旁边直擦眼睛说,我们几个都在北京,就只有建华孤零零在这。
   三姐笑笑,是我把他弄来的,又抛弃了他,去了北京。
   是呀,每个人,被时代改变得面目全非。
   建华也许是疲累的,也多了些沧桑。说,我就是想干点事。确实,今年以来,从饭菜质量、内控管理和顾客服务都有很大改观,经营有改善,建华的信心大增。
   他不是演员,也不会演戏,更不懂什么叫逢场作戏。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应懂得。
   我们几个朋友,不是想表面奉承他。
   想说的是,建华经营饭馆不易,吃一堑,长一智,生意向好。
   建华的妻子也贤惠、包容,儿子爱画画,动手能力强,是个小怪才。幸福的一家人呀。
   家和万事兴。不是取悦“巡视组”,也不是慰藉老母亲。
   如果建华懂,那亲人就懂。人们不会做着一夜暴富的梦。
   在这些场合,面对亲人,而建华只笑笑。
   听从内心吧。建华是个梗直倔强的人,“我只做我自己。”
   这就是冷暖自知的人。
   在树忠兄宴请“巡视组”的饭桌上,我们几个老乡坐陪,人们纷纷唱起歌来,王江唱的《父亲对你说》,二哥也唱了一首《母亲》,青格勒图唱起了家乡的民歌《诺恩吉雅》,“出嫁到远方”的女子对故乡的思念。歌是那么温暖,是那么深情。在场的人,每个人的眼晴都是湿润的。二姐含着泪说,建华眼窝子浅,再唱就哭了。
   饭馆门前很多来了又去的人,人们来了又走,有人愿在饭馆停留小酌,有人只在漫步里随遇而安。
   坐在饭馆就安静看着,我举起一杯酒提议,敬一敬这牵挂的亲人,谢一谢这大爱的人间。
  
   二
   牵挂是从心底流淌的涓涓细流,缠缠绵绵流向远方,看似云淡风轻的记忆,却刻骨铭心地珍藏在心间,时时地令人感动。
   妻子是岳母的最小的女儿,参加工作时在乡下广播站,一周才回来一次。岳母想得不行,每天挪着小脚,拄着拐仗找局长,终于一年多调到城里。
   妻子调回那天,天下着小清雪。岳母就顶着雪站在街口,迎着女儿回了家。
   我跟妻子来到呼市二十多年了。来呼市时岳母还在世,那时已七十多岁了。我们这一走,就是三千里地呀,一年回一趟都不容易呀。
   妻子走时,岳母含着泪说,老丫头不要妈了。一直念叨着。岳母哭,妻子也哭。
   来到呼市后,一家人都很忙,隔三差五给岳母打个电话。岳母说,老丫头没妈了。每次都这么念叨着。一再订瞩,让小孙少喝点酒,胃不好,做点好吃的。
   岳母的意思,拢住男人的心,先养好男人的胃。
   可是岳母又笑了。我知道,岳父做的菜好吃,尤其是红烧肉、扒肉条是一绝。
   我们每次回去过年,多数时候,我回白音昌过年,妻子陪岳母过年。
   每次回去,都准备好吃的,天天拉着妻子的手,怕跑了似的。临走时,拿上自己养的鸡蛋,当地的地瓜……
   岳父去逝后,剩下孤苦伶仃的岳母。妻子回去就多了些,也就是一年两次。岳母每次都说,我得去陪你爸了。这个十四岁嫁给岳父的童养媳,从河北逃难到东北,相濡以沫七十多年,生育了七个子女,那是血融于水的亲人。
   岳母脑血痊后,病得很重,妻子才多了些,陪的时间才长了些。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岳母便病得不轻,却依然不好不坏的,只能吃流食,存着一口气。
   妻子回去看了,又聋又糊涂的老人,却能认出妻子,听懂妻子说的话。
   临走时,弟弟说:妈不行了,再通知你!
   她当然明白,弟弟的意思是,等母亲去世再通知她。
   等不行了,也见不上了。
   妻子说,那一回,到母亲的床前,给母亲磕了头,眼含着热泪一步三回头。
   这一别,就是永远。其实她们彼此都知道。当然有跟前的几个姐姐和弟弟、弟媳照顾,她也安心。
   岳母是九十岁高龄去逝的,也是高寿了。
   岳母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才风尘仆仆从呼市赶了回去。
   妻子任谁拦都没用,她哭得死去活来,直恨自己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令所有在场者动容。
   现在妻子退休了,回老家多了,可是老人都不在了,想陪都没得陪了。“子欲养,而亲不待”,多么遗撼,说来心酸。
   妻子跟姐姐们说,你们真好,离家近就是方便!
   二姐告诉妻子,每次回家,妈都念叨。都不经意地大门口张望。回来就唉声叹气。是啊,妈想你,想得难受!也没有办法!
   老丫头快回来看我了,我是她妈呀。这是岳母常说的话。
   妻子也知道,远在千里外的母亲会如何想她。
   于是,过年的,过年吧。慢慢的,不觉,母亲就老了。看一回母亲,便觉得母亲又深深的老了一层。
   这样的时候,也会泛起一丝丝的忧伤和惆怅。对母亲有了渐渐地心疼与不舍。
   我羡慕别人有子女相陪的眼神。我相信,那一刻,我有时后悔,让妻子远嫁他乡,去追寻自己的生活,而将父母扔下。
   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在他们暮年时,儿女就在他们身边。吃着家常便饭,说着家长里短,过着承欢膝下的日子。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然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远嫁他乡的女儿,注定,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三
   牵挂是情与爱的积淀,很纯,只与情感有关,很暖,人世间如果没有了牵挂,没有了爱,这个世界就是一幅幸福美好的模样。
   在我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逝了,父亲在外地打工,姐姐才十二岁就掇学,支撑起了这个家。做衣做鞋做饭,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同龄人该有的童年。
   姐姐知道这辈子自己大约只能如此了,但她更清楚,照顾这个家才是自己的世界。
   她就像一个妈妈,为了我和妹妹,让我们好好学习,受到最好的教育,她不愿意再重复自己的老路。嫁人或者不嫁人,这辈子都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多年以后,姐,你领我们在山沟沟里过日子,你害怕不?我想证实儿时的答案。
   怕。姐姐不加思索,再怕也不行呀。门栓得死死的,风一刮叽里呱啦响。
   姐姐像老母鸡一样呵护我们。有一次高年级姓轩的男生欺负我,姐姐上去挠人的胳膊,手腕留下几道血印子。男生你怎么挠人,属鸡的。姐说,就是属鸡的。姐真是属鸡的,一辈子创闹的命。
   姐姐无数个黎明,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出门,她是在牵着我的明天,我的未来,走向曙光升起的地方。
   在人生道路上,初心,是姐姐给了我激励,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来了继母,姐姐在二十七岁才嫁人,嫁到穷山沟里。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姐姐一家搬到通辽郊区。姐夫重男轻女,姐姐就养了四个女儿。可见生活多么艰难和困窘。
   我最初去通辽郊区看姐姐时,姐姐住的土坯厢房。姐姐给我包酸菜馅饺子,屋里灶火,烟火弥漫,姐姐有很重的哮喘病,呛得姐姐阵阵咳嗽。
   姐姐说,东院的说,总看不到你弟弟来呢。我跟他们说,弟弟是当官的,可忙了。
   吃饭时,让姐夫叫东院一起来吃饭。几个孩子在地上地下,怯生生的。
   姐姐一直说,我弟弟来了,没啥好吃的。会好的。我离你们远,自己照顾好自己,俩口子别吵架,好好过日子。
   姐夫说,胡说些啥呀。弟弟是文化人。
   我的眼睛忽然变得有些潮湿。细数着姐姐那些酸甜苦辣的日子。
   以后,我来到呼市,回老家看老人,见到姐姐更少了,时间短,也跑不过来。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知道姐的日子好多了。盖起了三间砖瓦房,在村子立足了,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有一个结婚了,三个女儿考上了大学。
   继母去逝后,姐把父亲接了去。去姐家机会多了。有病有灾,都是姐妹和外甥女伺候。就是父亲理发擦身,都是外甥女给做。
   姐姐每次来电话,都说,挺好的,放心吧。少喝点酒,保重身体。
   反牵挂起我来了,父亲去逝了,姐姐给我打电话多了起来。话不多,就是两句,挺好的吧,少喝酒。孩子们说,我老舅每天不好好睡觉,多大岁数,还熬夜。
   我写东西都写到半夜,有时一两点,然后发到博客圈里。
   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扫墓,还要去看看姐姐。姐知道后,那个高兴呀,一天一个电话,问我啥时到。
   我去那天上午,天下小雨,姐说,这是今春第一场雨。土地墒情就好了,姐还有几亩地,是跟大女儿一起种呢。
   姐早就拌好了萝卜馅,在家休息的四外甥女,就开始包上饺子了,姐姐炖酸菜冻豆腐。
   我拍了照片,发微信给三外甥女,馋你。当医生的三外甥女说,妈从不问我愿吃啥,却知道老舅愿吃啥。真偏心。
   是呀,姐知道我愿吃饺子,愿吃白萝卜和酸菜馅的。
   饺子和菜上桌子了。上了一瓶酒,喝点吧。我说不喝了。姐看着说,在我这反对喝酒。你姐夫就是喝酒,得了肝癌没的。
   姐姐说,你也信教吧,信教好。我笑了,笑而不语。
   姐姐信基督教,没上几天学,却能看懂圣经,大段的能背下来。
   今年是姐的本命年,我订购了一本精装圣经,给邮去作为礼物。姐姐好高兴。
   我拿起圣经,有不少用笔勾划的句子。姐姐说,这本书多精致。我给他们看,这是我弟弟送给我的。满脸的自豪。
   在姐姐家,没有过多的停留。走时,姐姐给我带来一箱子鸡蛋,姐姐说,是从村里收的土鸡蛋。我不拿,太远了。姐姐坚持让拿着。
   从姐姐家出来,雨还在下着,我满是凄惶。
   姐姐也老了,我把头扭向一旁,任泪水悄然滑下。
   春风吹拂,心中多少爱恋,抚慰落寂的心魂;细雨飘落,心底多少牵挂,播撒一份宁静和暖香。
   不管是让人牵挂,还是牵挂别人。有一个人牵挂着是幸福的,被人牵挂,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是一种莫大的期盼。那是灵魂深处滋生的爱与温暖,我都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去珍藏。

共 4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三对人物,三种牵挂:第一对是母子,老母亲对离家千里、在外创业的建华放心不下,派几个儿女来“巡视”和“暗访”他的状况,这是儿时千里母担忧的牵挂;第二对是母女,作者夫妻二人远离家乡,岳母经常在大门口张望,盼望能见到女儿的身影,这是伴随着深深思念的母爱和牵挂;第三对是姐弟,作者七岁时母亲去逝,是姐姐像母亲一样照顾他和妹妹成大,就算彼此都已成家,仍然承担着家里最重的担子,照顾父亲,经常打电话问候他,这是一奶同胞、血浓于水的牵挂。有爱有距离,便会有牵挂。正是这种牵挂与被牵挂,让亲情和真情永不疏离、永不淡化。语言简洁,感情真挚,推荐欣赏!【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4233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4-22 17:45:08
  拜读作者佳作,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7-04-22 18:02:01
  谢谢老师,辛苦,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4-23 16:54:52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恒心永在        2017-04-23 17:21:02
  谢谢老师来访,周末快乐。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父亲的草原》和《长夜当歌》诗集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4-23 19:24:40
  恭喜获得精品,争取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