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天地事】读燕子龛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读燕子龛随笔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7发表时间:2017-04-23 13:52:16


   第一次接触苏曼殊,大约是在1981年的秋冬之际。我在故乡就读。饥不择食地浏览各种能够得到的人文艺术作品。近代史上南社诸人的生平及其作品,自然也不会放过。遂为“踏过樱花第几桥”的快哉风味所倾倒。后读20世纪中国佛教散文,燕子龛随笔便理所当然地勾引了我。
   苏曼殊(1884--1918),名戬,字子谷,广东香山人,清末民初著名诗僧,并善绘事。太炎先生曾为其作《曼殊画谱序》、《曼殊遗画弁言》,其中有云:其“父广州产,商于日本,娶日本女子而得子谷。广中重宗法,族人以子谷为异类,群摈斥之。父分资与其母,令子谷出外就傅,习英吉利语。数岁,父死,母归日本。子谷贫困为沙门,号曰曼殊。不能作佛事,复还俗,稍与士大夫游,犹时时著沙门衣。子谷善艺事,尤工绘画,而不解人事,至不辨稻麦期候。”曾积极参与光复会反清斗争,并从事翻译、写作和编纂梵文字典等。一生亦僧亦俗,亦儒亦侠,独立特行,不从流俗。传世作品有旧体诗数十首、燕子龛随笔若干和小说《断鸿零雁记》等。
   《燕子龛随笔》有古风,是苏曼殊的散文佳作,时人推崇至重。10余年前偶读燕子龛,窗前月下,捧之诵之,不忍释手。近日,天气转凉,孤灯下卧床就读,悠然渺然,生怜惜之意,著文以志之。
   《燕子龛随笔》皆短章,其三云:
   废寺无僧,时听堕叶,参以寒蛩断续之声。乃忆十四岁时,奉母村居。(疑指1907年陪河合仙居逗子海滨,时为24岁)隔邻女郎手书丹霞诗笺,以红线系蜻蜓背上,使徐徐飞入余窗,意似怜余蹭蹬(失意潦倒)也者。诗曰:“青阳启佳时,白日丽旸谷。(亦称汤谷,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所)新碧映郊埛,芳蕤缀林木;清露养篁荣,和风送芬馥。密叶结重阴,繁华绕四物。万汇皆专与,嗟我守茕独。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曲!”斯人和婉有仪,余曾于月下一握其手。
   因无僧而成废寺,因堕叶而知秋声,隔邻有美人,且能手书丹霞诗笺,犹且以红线蜻蜓徐徐传入,展目而顾,伊人和婉有仪,怎不令年青的诗人怦然心动。其有美色且有文采,是为风华。
   在过去的故事里,传统的文人有人生两大期冀是千古不变的。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寒窗十载,渴望一朝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建功立业,流芳百世。还有一种,是在失意潦倒的穷途末路,有一次千载难逢的艳遇。而所谓佳人,非但倾城倾国,更能诗情卓绝,与文人能够暗通心曲。像司马相如,像张君瑞,等等。“红颜知己”,此之谓也。在本篇末,曼殊更有“月下一握其手”的小动作,从此便派生出一对痴男怨女,也自然衍生出这篇废寺秋声里的红线传诗的佳话。
   其六云:“山斋饭罢浑无事,满钵擎来尽落花”,此境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为诗人兼僧人的苏曼殊,由于身世的坎坷,也由于对佛教生活和文学的谙熟,更由于一颗年青而敏感的心,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有着常人难有的便利,具备一般僧人不具备的诗情,具备俗人不具有的禅意,故而能够化用清代雪乔《山居》的:“村斋一饱乐无事,满钵擎来尽落花。”由“村斋”一变而为“山斋”,由世俗而拔俗,由有人烟而无人烟,更见浑无事,更切合诗的意境。此所谓腐朽神奇之变也。于是乎,自古名山僧占多,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之类,便很自然地叫人联想出来。
   什么是随笔,这就是随笔,率性而为,妙笔天成。其六仅此一行,却韵味全出。难怪有人说,随笔是才子的专利,才子又仅限于那种读书种子。唯其素面朝天,故系天姿国色;唯其俯拾皆是,故必博览群书,在自由和随意中俯仰人生,洒落情怀。
   其十云:山寺中北风甚烈,读《放翁集》,泪痕满纸,令人心恻。最爱其“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一绝,尝作《剑门图》悬壁间,翌日被香客窃去。
   都道是人生是一次旅行,故李太白有天地万物逆旅之说;都道是人生是一次栖居,故荷尔德林吟哦诗意的人生。亦僧亦俗,忧患余生的诗人,读陆放翁剑门诗作而致泪痕满纸,那他一定是找到了陆放翁与其自身的切合点,这正像林黛玉读《牡丹亭》而心旌摇荡,也像戴复古读《离骚》:“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是为屈原,也是为自己喝的。沉郁之后有疼痛。
   曼殊善画,作剑门图为香客窃去。该香客亦无愧于雅贼也。

共 17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燕子龛随笔》是清未民初诗僧苏曼殊的散文佳作,作者从苏曼殊的生平开笔,剖析这部作品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反映出晚清时期的社会现状,受时人推崇至重。《燕子龛随笔》皆为短章,篇篇精彩,句句妙言,形象生动,刻化精细,一部佳作浑然天成。苏曼殊具备一般僧人没有的诗情,和常人不具备的禅意,作品潜移默化,独具风华。一篇随笔,解读着苏曼殊的文学生平,细致,深刻,佳作力荐,感谢赐稿,【编辑:军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军杰        2017-04-23 13:53:09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春安!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2 楼        文友:军杰        2017-04-23 13:54:13
  感谢老师支持[晓荷],祝创作愉快!
春花美艳终将谢,逝去年华不再回。 惟愿今生多努力,惜时莫让寸光阴。 军杰/2016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