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往事】多年以后,方才懂你(散文)
一、日暮斜阳外,欢笑更几叠
揽一分西沉归家的烟霞,煮一壶门前缓淌的山泉,聒噪的蝉音并了蚊虫的嗡鸣隐没在一路笑谈里。夏日乡村,临近傍晚,外婆习惯性地撂下背篓,没待起身,姐妹几个忙着簇拥而来,只管朝着背篓奔去,刚歇下来的苕藤转眼又落入了姑娘们的手里。掐断几根壮硕鲜美的,揪去藤尾的叶子,娴熟的手法配合灵动的手指,来回穿梭间,成功塑造了一件件完整的工艺品。
稚嫩的童声带着几分娇滴几分无赖,唤来外婆倚着方柱侧身半蹲,柔小的身体卖力地踮起脚尖,伴着颤颤悠悠的晃动,那所谓的“苕藤耳环”顺利地别到了外婆的耳弯。这耳环是极不听话的,稍不注意它就溜去地上躺着了,滚了一身泥,摔得面目全非,脏脏的模样让人又气又恼,没法捡起再用,直引得几声叹惋。好在这耳环制作简单,既没有复杂的工序,也不需要精加工,全凭手速决定。一条掉落,姐妹们跟着就做好了另一条。如此烦复,家务繁忙的外婆自是耐不住我们的闹腾,又是喝令又是哄劝,好不容易劝说住了妹妹们,奈何我那时候极爱生事,偏喜欢在这种情况下搭话挑事儿。妹妹们年纪小,常经不住引诱,外婆看我在旁边挑拨,立马就着急了,忍不得大声呵斥我几句。我是从不在意的,只一个劲儿地笑,笑累了才哄着妹妹们去玩儿别的。如今忆起,怎么也想不明白,那时的自己究竟怀揣着怎样的小心思,要故意引诱妹妹们而惹恼外婆呢。
或许有些想法本就不需要答案吧,那样的年纪,就爱不计后果地做着自以为有趣儿的事儿!
在我们乡村,耕田播种是家家户户都不会落下的事情,同人的穿衣吃饭一样——平凡而必不可少。用外公平朴的话语来说,没有辛勤的劳作,生活就难以维持,所有的苦痛都是为了这一家人。冬去春来的交替,姐妹几个都已长大,分别的次数随着年龄在增加,渐渐地,我们都学会了残忍,一次次地抛给外婆他乡求学的背影。我们狠心地往前走,只留下外婆还在最初的地方守望,田间地头,轻易可寻见她纤瘦的身影。只是不知,当微弱的灯光照到墙角,刀片划过苕藤跌落木板,回音空落落地打在墙壁时,是否会有孤独将外婆侵扰,是否还会有柔风一缕,温和的拂去她所有的疲惫。
或许守一份情,不如守一处景,只有土地最忠实,只有乡景最温柔,不弃便不离。
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儿时没心没肺,不懂期望与守候的深情,那印在外婆腿上的痕迹,是最真切的说明。七岁的我,为了不去上学,借口辫子梳得不够漂亮,赖在家里执意不肯出门。外婆先是轻言细语地劝说,无果。终于,外婆忍无可忍。干树条抽在我的腿上,没有痕迹却火辣辣地疼,我经受不住,极不情愿地挪出了门。外婆挥舞着枝条追着,撵着,呵斥着,我在前面哭着,跑着,不敢言,隔着五米左右的距离,相安无事。我一边抹眼泪,一边回头朝她看。
抽泣的声音越来越低,脚步越来越轻,我们都知道,前面人家养着凶恶的大狼狗,听到动静就会出来咬人,只有轻轻地从旁边走过才会无碍。距离越缩越短,外婆呵斥的声音却丝毫没有减弱,我越发担忧地回头看,想要透过眼神告诉外婆赶快回去,但外婆始终没能明白我不断回头的含义。好在外婆的脚步逐渐慢了下来,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可是并没有停,我还得继续向前走,带着所有恐惧。
不出所料,大狼狗成功的被我们吸引,狂叫着奔向我,同学说狼狗追你的时候不要跑,依然要淡定地走,人一跑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咬下去。我没敢跑,但外婆偏偏在这个时候快速地跑过来了,吓得我无所顾忌地放声大哭,惊慌失措得竟忘记了凶恶的大狼狗还在身后,只顾着向前冲……狗吠声逐渐减弱,只剩下我有一声没一声的抽泣。等我再回头时,已经看不见外婆了,她应该是回去了吧,不然就是在跟养狗的人家闲聊,毕竟看到熟人,她总会亲切地问候几句。
儿时挨打的事儿如同夕阳西下,很轻易就能翻篇,疼痛过后便会忘记。
多年以后,偶然提及此事,我才知道那时外婆不顾一切地冲上来,并不是要打我,而是怕我被狗咬到。在村里人看来,几人同行遇到狗了,狗一般会咬后面的人,所以她一直在我后面走着,后来看到狗离我太近,才慌忙冲上来的。由此,那一口咬在了外婆的腿上。我们互相担心着对方,外婆在尽力地保护我,而我却没有勇气说出让她回去的话。
闲聊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回忆往事,常会为一件含糊不清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一个人的糗事儿笑个不停。而她总不忘悄悄地问我一句:“那些年外婆打过你,你记得吗?”如果我回答“记得”她就会叹息着说:“原来你都记得,你肯定记恨外婆吧,那么狠心地打你”如果我说“不记得”她就会旧事重提,而后再次重复询问。其实,我都懂,我懂外婆为何反复确认却从我这儿听不到想要的答案,无非是怕我责怪她罢了,可我要从何处萌生责怪之心呢?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伤及皮肤不过是为了助我成长,我本无责怪之意,希望外婆也不要再有自责之心。
三、由是情深种,此生陪伴愿长久
从小到大,外婆为我留下的眼泪是最多的。自小体弱多病的我,有一感冒就会发烧的怪症,稍不及时就诊就是高烧。那一年,我高烧不退,连着昏迷了三天,外公一个人在医院照顾我,留下外婆在家带着弟弟妹妹。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我住院的日子,外婆每天都是以泪洗面,虔诚地求神拜佛,只愿我平安无事。可我,一直不懂她的心,年龄在增大,心智却并不成熟,想到过去经常不懂事地伤害她,如今便更想好好珍惜。
外婆不是什么大家闺秀,但却懂得许多礼仪,待人接物热情而真挚,周到又大方。她没怎么读过书,却也习得了许多字,每天的“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不论多忙都会和外公准时收看。身居小小的村庄,却有一颗胸怀天下的心,偶尔也会和外公争论一番,言论不及外公深刻,却也不乏一些独到的见解。大概关心家国时政的,都有一份情怀吧,外婆的眼泪不仅为我们而流,也会为动乱为繁荣为复兴而流。
外婆虽是村妇,但气质上和言谈交流中,也带有读书人的见识和智慧。她矮小的身子虽然瘦弱却丝毫不软弱,和外公顽强地撑起了整个家,替两代人挡住了风雨的侵袭,拂去了所有不安。有外婆在的地方,就一定有踏实和温暖,那种感觉是其他人再不能给予的。
夜里睡不着的时候会想到外婆和外公,有些念头飞速地从脑海闪过,待反应过来,早已悄然拭掉脸上的痕迹,只余下一声笑叹,嘲笑自己太过痴傻。
外婆喜欢小玩意儿,我瞅到好看的会攒钱买给她。去年在镯子和项链之间纠结,不知道她会更加喜欢什么,后来还是在几番犹豫之后买了手镯,总觉得越小巧的东西越是牢固,能够紧紧地拴住我和外婆这一生的缘分。
我知道许多不可能,但我还是期许着。
如果可以……
我愿用一生坎坷换得外婆余生长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