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陪父母游金山(征文·随笔)
当我们做儿女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亲却也在日渐衰老,老的让我心疼怜惜,不知所措。从远离偏僻的家乡小村到繁华的大都市读大学,再到留在城市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经年的忙碌中很少回家,不经意间,沧桑岁月催老了父母的容颜!我想,对于从不贪图什么物质享受的父母亲来说,也许做儿女的陪伴应该是父母最深切的等待和最深情的期盼吧!
母亲很少离家出门,一生出过最远的门,一次是外甥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时,我带着母亲一起去北京送外甥,陪母亲在北京先是逛了故宫,又看了“鸟巢”,还陪母亲在五棵松附近的一家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去年,元旦陪父母爬了一次泰山。七十多岁的母亲竟不要我搀扶,从南天门开始爬山,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美景,直到爬上最高峰,母亲的毅力和坚强着实让我惊讶里透着无比的欣喜。还有一次是同学相约去了武汉春游黄鹤楼。
一年最美四月天,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暖花开,和风荡漾,在这景色宜人万物蓬勃的美好春天里,我要陪伴着父母亲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去呼吸大自然最清新的空气。
父母亲年纪大了,已不便长途劳顿远行,让妻子和姐妹陪同父母一起前行,那就去行程不远的金山游玩吧!
在事先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我便开始着手安排这次不远的旅程。
在激动不已、热切的盼望里,终于到了周末。那天一大早,在父母亲乐呵呵的笑声里,我们一行六人驱车开始了一次温馨快乐的行程。
行程不远,上午八点半我们就到了巨野金山旅游景点。
家在当地的同学已早早在景区门口等候,热情相互打着招呼,一一介绍过后,我们一行便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景区。
金山非大山,分南北两大主峰,是一座海拔百余米的小山丘,位于山东省巨野县城东南23公里处,因“凿石得金而名”,历史悠久,是一座颇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山,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美誉。丰富美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金山闻名遐迩,是山东省菏泽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金山属泰山余脉,南枕禹梁山(红土山),东有高平山,北邻白马山,西为平原。金山南北长约3华里,东西宽2华里,海拔高度133.2米。
相传与泰山、峄山并称为姊妹三山,在齐鲁“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上,景色秀丽,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涛宜人,金秋牡丹飘香,隆冬雪满枝头。
金山原有古建筑20余处,据县志记载,康熙四十年重修金山,“悉仿岱制”,即按照泰山的建筑布局设计施工。自西路登山依次为小红门、中天门、小天街、南天门等。南山麓建有神农祠、观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阁、依山傍崖,各抱地势;另有文昌阁、三圣殿、魁星楼、牛王庙、戏楼等建筑。另有玉兔洞、金牛洞、蝙蝠洞、祈子洞、圣母泉、龙虎洞、神水泉、金水泉等20余处自然景观。
同学介绍说,金山胜景当属秦王洞,俗称金山大洞,是一人工开凿的大洞,走进大洞中,顿觉冷气森森。世传为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建造的驻跸行宫,称之为秦始皇避暑宫。当地人又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带兵征战,曾在此歇马,故又称秦王洞。
经考证,实为西汉昌邑王刘贺营而未用的废冢。《汉书·武王子传》有记载:刘贺在昌邑(巨野县昌邑镇一带)做了十三年昌邑王之后,被霍光迎立为帝,因淫乱不保社稷而被废,送回原封地做昌邑王,其后又被贬到江西永修县一带做海昏侯。在汉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营作山陵,昌邑王刘贺事多僭越,自治寿域,乃入立被废,客死他乡,不得归葬,营而未用,遂成废冢。
北洞共有明道、侧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组成,洞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文人名士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精僻的考证。宋、金、元时期,这里曾为佛寺,香火旺盛,经久不衰。
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赐封该洞为大明禅院。历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形成了齐鲁大地古朴、历史遗风的壮丽画卷。
始建于唐朝年间(公元592年)的道观,恢复在北山峰顶,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灿烂的宗教文化。
金山不仅是历代宗教人士精心修炼的理想圣地,也是历史上铁马金戈必争要地。当年,刘邓大军在此洞指挥过著名的羊山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是鲁西南战役的最后一仗。1947年6月30日,按照党中央计划,趁敌人主力部队向山东、陕北对解放军实施进攻,鲁西南仅有两个师在黄河南岸防守,力量空虚,是解放军突破黄河防线的良机。蒋介石严阵以待,调兵遣将,以第2兵团王敬久纵队14个旅的兵力,坚守郓城、菏泽、定陶一线,欲置其于死地。刘邓冷静地分析敌情后,将计就计,背水一战,发起鲁西南战役,收复了鲁西南地区,从而打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门。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刘伯承伏在油灯下,在黄色粗糙的纸上写着:“我们勉作毛泽东式的军人,在政治责任与任务需要上,必须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为此兴奋地赋诗一首: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巨野金山旅游区还在恢复历史景观的前提下恢复了中华道观、金山寺等大型古建筑群。在北山的金山观创建于隋朝开皇十二年(592),是当时鲁西南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唐朝贞观元年(627)在金山南山创建佛教常所金山寺。金山初步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分布格局。
除宗教外,金山庙会也是一大特色。关于金山庙会,其起源时间说法有二,一说早在金大定年间(1161)金山便已形成庙会;一说金山庙会大约兴起于明初,至清代达到鼎盛。
起初,金山庙会是一年两次,分别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和三月初九至十一。随着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和内容不断丰富,逐渐从单纯的香火会演变为集商贸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庙会。再后来,又增加了每年的六月初一,九月初九为金山香火庙会。
因金山、泰山、峄山又合称“姊妹三山”,按照时间顺序,人们习惯先后前往三地进香赶会。在当地有“泰山起,金山落,峄山会后把麦割。泰山奶奶心良善,乐善好施赠银钱,金山奶奶灵验高,为民办事不辞劳,峄山奶奶心眼好,有求必应照顾到”、“朝完金山进完香,再去峄山去溜逛”一说。
再后来,二月初二、十一月二十六、十二月十六也成为庙会会期,而且规模都相当大。每逢会日,济宁州府尹、巨野县县令都亲临金山“震会”。
当地流传的俗语这样说:“初一、初二占地皮,初三、初四叫贵客,初五、初六作准备,初七、初八过叫花。初九过香头,初十上满人。”
如今,金山庙会更是欢歌笑语,热闹非凡,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烟云雾缭绕。正月初一是金山传统庙会的会期,这天来金山进香祈福的人很多,人们手持香烛在庙中默默祈祷顺利、平安、健康;金山送子奶奶非常有名,这天来拜神求子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抬花轿表演是鲁西南地区的传统民俗,锣鼓叮当响,甚是精彩热闹;这天周边村民的秧歌队会身着彩妆、手拿着花扇,一路载歌载舞到金山进香祈福;庙会上有传统的手工编织、荷包、红丝带等吉祥物,供游客们购买纪念;金山庙会恢复后,“大年初一头一天,万对情侣上金山”的相亲大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金山水城、钓鱼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风情园、野生牡丹区、麒麟文化园等等更使金山锦上添花。
金山虽不大,一路踏曲折石板台阶小心走来,陪着父母且行且看,倒也是古迹景点处处有,美不胜收,愉悦身心。
我们一行大约用了三个多小时,便游览了金山旅游区的主要景点,不觉间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经同学一再倾情推荐,我们就近找了一家很有地方特色的小饭馆。品尝着金山美味佳肴,你一言我一句的说道着此次游览金山的美景故事和点滴的美好感受,频频举起的酒杯都是美好的祝愿,望着漾在父母脸上幸福的笑容,用心感受这融融亲情,心好暖……
能找点时间,陪伴着我们的父母亲徜徉在美好的春天里,游览祖国大好江山,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