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新书与旧书(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新书与旧书(征文·散文)


作者:李仙正 童生,702.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9发表时间:2017-04-25 10:35:49
摘要:书籍是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只有读书,我们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人类历史上一些先贤和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只有读书,我们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

曾有报章显示,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到废品回收站里买书淘“金”,尤其是在废纸回收站,经常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好书,这让很多读书的人爱不释手。
   读书人知道,买书到书店,看厌了又嫌无处储放的旧书,才卖给收破烂或废品站。可为何喜欢到废纸回收站去买书?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并按斤两论价格,一般两块钱一斤,一本标价二三十元的旧书,常常只要一元左右,好处自然就不用多说。
   读书,能医愚,能治穷,能疗病,能砺志,能致远,能练达,能聪慧,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怎样活着才身心健康,能明白什么样的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
   书是不分新旧的。
   书,精神食粮,一道社会发展进步的人文风景线。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于爱书好读。蔡元培步入仕途仍不忘读书,曾撰写对联悬于书斋:“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周恩来读中学时把如何交友、读书说成是:“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把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读书道理看作是:“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古往今来,虽然达到“爱书如命”境界的人不是很多,平时多读几本书,或者少读几本书,的确看不出本领高低,分不清阅历深浅。但哪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不是从勤奋读书,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成长呢?更何况,当前社会转型、知识经济的爆炸时代,正是掌握先进文化知识人才的用武之地,这更需要读好书、用好书。
   知识学无止境。人生苦短,书是读不完的。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养成终身学习的风气,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养成好学勤学的习惯,避免死读书,光学不用。读书学习,可以让人汲取知识养分,奋发向上,修身养性,产生正气,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生活,培养情趣,改变气质。同时,读书学知识,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从野蛮走向文明,然后再去认识世界,放眼世界,彻底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实现人生的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元素的发展呈现多样多元化态势,各种诱惑增多,少数人腐化与价值观退化,这与失去读书的信念有关。当我们身处社会发展的一线,来自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果将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则更有利于自我价值塑造。读书多了,利益应酬与消费享受就会少一些,可以形成优良、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情趣。从而达到孔子所主张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境界。意思是说,不用担心没有更好的职位,应担心自己的内心是否有更为坚定的自信与本领;不要担心别人不赏识你的人品才干,而应当担心自己的德才是否值得赏识。这样,忧喜不系于外,修身又操之在我,就能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视野开阔,见的世面多,站得高,望得远,懂得的道理自然也就多了。关键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思考,陶冶情操,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甚至可以怀疑书本上的一些谬误,自觉运用正确理论观点和客观思维推翻错误的论断,抵制歪理邪说,罢脱陈旧愚昧无知的观念,吸取精华,去掉糟粕,完美自我。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宋代皇帝赵恒“视书如金”的古训,如此功利色彩未免太浓,但字里行间启示着人读书教育、掌握知识、服务社会、驾驭命运的重要性。
   毕竟,书籍是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把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只有读书,我们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人类历史上一些先贤和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只有读书,我们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
   读书的人是聪明的人。
   力戒厌足之心,才能打开知识宝库。正如南宋朱熹所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如今,我们除了本质意义上的读书外,为何打一二折的特价书很热销,为何有人喜欢到废品站里买旧书?正因为书里的内容适合自己阅读,人们是不在乎新书与旧书、定价书与特价书的。
  

共 17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恰逢世界读书日看见此文,熟悉和温暖感扑面而来。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高尔基还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众所周知,沉迷于书海的更是数不胜数,文章提到了一个观点,“新书与旧书”,在真正爱书人的眼里,在乎的不是新旧,而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那部分知识。既然有再利用的设想,是否可以设立一个机构,如西方国家,我们可以带着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却换取一本对自己来说的“新书”,以物换物的原始方式,或许更能让书籍发挥它最大的光和热。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期待更多新作!【编辑:清粥小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4-25 10:36:21
  感谢老师对晓荷的支持,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4-26 11:53:08
  读书,是社会底层的人群,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了。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4-30 10:57:22
  我也喜欢淘旧书,也淘了不少。书的价值不在于新旧与否,而在于它包含的好内容。五一问好!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