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三母军营探子(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三母军营探子(小说)


作者:翁太庆 童生,51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0发表时间:2017-04-25 14:10:37
摘要:一九六六年正月初十年的清晨,晓星还挂在天空,浓霜如雪铺满大地,寒风依旧那么刺骨,无情地横扫着田野,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吹入沉睡中的村庄,发出尖锐的哨响。

一九六六年正月初十年的清晨,晓星还挂在天空,浓霜如雪铺满大地,寒风依旧那么刺骨,无情地横扫着田野,掠过光秃秃的树梢,吹入沉睡中的村庄,发出尖锐的哨响。
   此刻,在离村庄不远的码头上,三位背着棉被的中年妇女在寒风中缩着脖子眺望着东方那水天交汇处,那里将会出现一个小小黑点,这小黑点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一艘轮船,不时发出长长的汽笛声。她们怀揣着深深的爱子之心,将踏上遥远的路途,去那陌生的军营探望离家多日的儿子。
   去年九月,原江苏省兴化县顾庄人民公社顾庄的三位青年肖仕秀、汤朝美、翁太来应征入伍,几个月过去了,不知孩子在部队里生活怎样?吃得饱不饱?表现好不好?
   他们在信中说:“放心,不要挂念。”谈何容易?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家长挂念的就是在部队上的儿子,三位母亲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想法,终于有一天,萌生了去部队看看的想法。这样既可以了解他们在部队的情况,又好教育他们,既然当兵了,就得干出点样子来。她们决定过了年就去。
   那年月生活条件很差,交通极为不便,路远迢迢去部队看望孩子,不是件小事。她们从未出过远门,就连兴化县城也没去过,再说她们不识字,说着方言土语,出门在外等于是聋子哑巴,更重要的是都不宽裕,缺少足够的盘缠,但是,她们有一颗爱子之心。没有出过远门不识字没关系,只要有嘴就有路,人家听不懂慢慢说,自己听不清就请人家多讲讲;没钱,也好解决,亲帮亲邻帮邻,实在不行厚着脸皮到生产队付点。就这样她们各自怀揣一百多块钱,扛着棉被,挎着包袱,带上干粮,于正月初十上路了。
   一上路,就注定了她们此行不会一帆风顺。路在何方,谁也说清,只有走一程问一程。
   她们坐了五个小时的轮船去了兴化,然后转船到高港,在高港轮船码头候船室打开随身带去的棉被,三个人蜷在一起度过了远行的第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坐大轮去镇江,后又转坐大轮去南京。到了南京什么地方也不敢去,生怕跑岔路而找不到码头,只好在候船室等,好在她们有针线活——纳鞋底。肚子饿了,有时能讨到开水冲炒面,没有开水时只好干咽。到了芜湖,睁开眼睛全是生人,家乡的方言土语别人又难以听懂,费了好大功夫终于打听清楚,她们换乘汽车去了蚌埠。这次她们真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了,坐汽车?平时在家做梦也没想到过的事,现在竟成了现实。就这样,只要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的路程,她们足足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摸到,在路上干粮吃完了又没有多有的钱买食物,只得沿途乞讨。
   到了军营门口,站岗的战士很有礼貌地向她们敬礼,示意她们走开,她们觉得好笑,当兵的怎么不讲话,难道部队里也有哑巴?她们伸出大拇指晃了晃,但人家还是叫她们离开,可她们怎会离开呢。见劝不走三位大娘,其中有个战士摇起电话向领导汇报:“门口来了三个讨饭的大娘。”领导指示:“多给点粮食,劝其离开。”她们哪里肯听,在门口据理力争,说:“我们们是来找儿子的。”这时一向机灵的翁母拿出了儿子的家信,站岗的战士方知她们要找的人是该部新分来的战士。
   领导指示,将三位大娘安排到部队招待所。
   下午,汤朝美所在连的连长知道了,亲自下厨房为三位大妈擀面。这盛情令她们十分感动,一个连长为三个老奶奶擀面,这在旧军队有过吗?三位老人都是从解放前过来的人,军队官兵她们见多了,所以她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她们过意不去,只有一个劲儿表示感谢。连领导连忙摇手说:“不用客气,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这样做是应该的。”领导拉她们坐下用餐,说:“你们的儿子很快适应了部队生活,三人被分到同一部队——蚌埠某高炮部队,汤朝美在后勤部战前排主要负责首长警卫,肖仕秀到了师卫生科,翁太来分在修理所,主要任务维修火炮。汤朝美入伍三个月就入了党,并被任命为班长。”
   部队比家里生活条件好多了,营房也不错,可刚到这天晚上睡觉闹了个笑话。那时农村大多数人家用的是简易煤油灯,晚上都是熄灯睡觉,亮着灯睡不着。晚上进了招待所,三人就纳闷了,这部队的灯怎么吊在空中,这点灯熄灯的不是太费事了吗?准备就寝时,个子高的肖母责无旁贷,主动走过去熄灯。她站在凳子上用劲吹,只是把灯泡吹得晃动了几下,她只好拿着灯头线憋足气,鼓起腮帮,猛吹一口,灯泡还是动了动,灯光闪都没闪,更不用说将其吹灭,她气愤地说:“这什么灯啊,奇怪,怎么不怕风吹呀!嗯,可能力气不足,你们两也来帮忙。我不信,吹不熄它!”仨大娘使劲吹了半天,灯泡摆来摆去,就是不听话。这下没办法了,她们只好和衣坐在床上一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晨出过操,三个儿子到招待所叫母亲们去吃早饭,开门就问:“睡得怎么样,还习惯吗?”三位母亲一齐倒起苦水来:“甭提了,还睡得怎么样呢,根本就没睡,都是这灯害的,这灯怎么这样奇怪啊,不怕风,我们三人使劲吹,硬是没把它吹灭。”接着就将整个过程描述了一遍,孩子们一听,再也控制不住了,噗呲一声大笑起来,直笑得直不起腰来。原来老人家从未使用过电灯,她们不知道使用开关,于是他们将如何使用的方法告诉了她们。她们恍然大悟,原来电灯的亮与熄不是靠火点嘴吹的,是用线拉的。
   吃过早饭,孩子们都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她们仨便悄悄摸去观察,看他们站岗,看训练,她们没看到自己的孩子受批评,倒是看到有个别战士因不能完成训练任务或没做好受到批评的,但没有看到任何干部骂人,更没看到打人。吃饭的时候,当她们看到战士们吃饭前唱歌,打饭时排队,吃时没有一点声音,她们不禁啧啧称赞,这解放军就是不一样啊!
   三位大娘千里迢迢来探望儿子的事被师领导知道了,非常感动也非常重视,决定请三位大娘和三战士过来见个面,了解一些情况。
   她们一行人在连队干部的带领下,先到是后勤部报到,然后和首长一同前往师部。到了那里,师领导热情地接待了她们,跟他们拉家常,嘘寒问暖,使三位老人十分感动。当首长们问她们有什么要求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要求,能说会道的翁母代表三位老人表态:“希望领导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多下达点任务磨练磨练他们。孩子们要听党的指挥,听毛主席的话,做人民的好战士;既然来当兵,就得好好干,不能给家乡父老抹黑,要给家庭添光彩!”
   尽管这三位大娘都不识字,但她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她们心里明白着呢!首长们当即表示:“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好好培养,请三位大娘放一百个心!”
   就这样,她们又在部队里呆了几天,然后原路返回。
   三位青年在部队严格遵守纪律、勤学苦练、工作出色。肖仕秀、翁太来是初中毕业生,有文化基础,学理论较快,而汤朝美从未进过学校的门槛,只是在扫盲班上识了几个字,到部队后他牢记毛主席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的教导,如饥似渴地识字读书。他总是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一有空就读书写字熄灯,后躲进厕所里读学习手册,曾被查房的领导发现,批评他不遵守作息制度,要他写检讨。了解实情后的领导还是表扬了他,将他列为学习标兵,并获团部嘉奖。这样他学文化的积极性更高了,虚心拜有文化的战友为师,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自己能写信了。
   一九六八年底,他们服从组织需要奔赴支援邻国人民赶走侵略者的国际援助战场。已是排长的汤朝美一到战场表现很突出,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次在负责警卫抢运物资的时候,通往对岸的桥梁被炸毁,上级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架设浮桥抢运,汤朝美所在高炮排负责火力掩护,就在这次战役中,他的头部枕骨被炸裂,仍然没有下火线,在我军强有力的炮火掩护下,浮桥迅速架成,保证了物资的及时送达。六九年初,他荣立二等功,其他两同志均获三等功。在部队期间他们三人受嘉奖无数,他们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希望,时刻牢记“既然来当兵,就知责任重”的谆谆教导,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了“五好战士”,先后入党并得以重用。肖仕秀被提拔为助理员,后提升为师卫生处副处长,翁太来在后勤部服役九年,二级士官,可喜的是汤朝美一个文盲,在部队这个大学校里不断学习,后来竟由一个军事干部进而成为政工干部——师战勤参谋。
   每当战友相聚时,他们感慨良多,一是要感谢党和军队,没有在部队锻炼这样的经历,很难预测他们的人生又将怎样去书写,汤朝美如果不是党和军队的培养教育,绝不可能成为一名政工干部。每每回忆起这些,他们都不能不感谢三位懂事理的母亲,是她们的军营教子,感动了部队领导,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共 3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让人感动的情感小说!小说以六十年代中后期为背景,以三位母亲探望当兵的儿子为线索,讲述了肖仕秀、汤朝美、翁太来在部队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的三位母亲不识字,说着方言土语,从未出过远门,因为挂念在部队的儿子,便一起踏上了看望孩子的迢迢路途。在路上干粮吃完又没有钱买食物,便沿途乞讨到了军营,受到部队领导的热情接待,当首长们问她们有什么要求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要求,希望领导对孩子们严格要求,多下达点任务磨练磨练他们。三个孩子在部队严格遵守纪律,勤学苦练,工作出色,最终都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战士。小说行文流畅,情节发展自然,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不同的人物共同演奏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赞歌,赞美了三位懂事理的母亲,讴歌了党和人民军队,充满着正能量,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4-25 14:11:23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有您更精彩!
2 楼        文友:天龙        2017-04-25 16:10:36
  祝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4-26 08:27:12
  母亲情深,军民情深,感动人心!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04-26 08:27:47
  欣赏学习精彩小说,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翁太庆        2017-04-26 10:18:05
  感谢编辑老师的鼓励。更钦佩您的敬业精神。您辛苦了!谢谢!
6 楼        文友:翁太庆        2017-04-29 21:59:52
  受老军人之请,在他们提供的素材的基础上草成此作,贻笑大方,敬请指正!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