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念天使,一念恶魔
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伦者,否定神与其它预先定义规则的存在,认为这些都是人的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然而冥冥之中,仍觉有个至高无上的天神,统治者我们。世上诸多事情都存在着矛盾、荒谬,就像无神伦者又似乎信神灵,这个神灵应该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读的书,受的教育,良知。
想说一件事,关于几年前教师性侵孩童,当时在社会遭来愤慨,众人纷纷出来指责此老师,禽兽、有违师表。还有一件事,是听做医生的朋友讲的,随着社会开放,女人意外怀孕做人流的现象越来越多(要不然,为什么说人要洁身自好呢,不疼吗)有的女人根本不是怀孕,只是例假推迟,医生却说是怀孕,讹他个几千,拉去刮宫。
思考一问题,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即而得出一个结论,并不是做高尚职业的人,像老师、医生、政府官员……他就是所谓的好人。(当然,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以此推理,还能得出结论,并不是做坏职业的人,就一定是特别坏的人,像小偷、妓女等。
社会是否应该考虑对犯错者以更多的宽容,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少一些言论的功击。人们总爱从世面表象论证,而不注重挖掘深处,爱跟风,而不去独立思考与判断。它让我想起雨果的《悲惨世界》,冉阿让在犯偷盗行为后被抓入狱,出狱后仍事事遭人白眼,他决定报复这个社会,然而,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宽恕、感化了他,他决定行善积德,做个好人……
好、坏都是一念之间,前者是受欲念驱使或者不堪重负,后者是受宽恕、感化或者自我意识。如何判定一个人的好坏,绝不能从单方面论证。俗人总爱站在自已的立场上评论,殊不知人是不完美的。基督上讲,只有上帝才能评判,具有这荣耀与能力,到达凡人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中国人不信上帝,大多信“鬼神”之类的,所以,有了一句“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话。更多的是有“良心”“良知”这东西,不至于在漫长的日夜,扰得你寝食难安,因此,检验一个人的好、坏,是他自己,也有了“勿忘心安”。前提是受过教育,能区分善恶。你见过一坐牢的人,说自己没犯错吗?当然,法律也有不公正时。在法律公正的情况下,他还坦言是“替天行道”,这是“无知”的一类。正应了那句俗言“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好,坏一念之间,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所以,先人教育我们: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知识是相互穿插,矛盾的,与冉阿让故事相对立的,有两个典故:强调对于恶势力绝对不能抱有仁慈——《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所以,记住一点,别太信书本里的东西,相信自己的知觉,判断。做个冷静的旁观者,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生活总充满某些苦难,处乱世中,依然能做个意志坚定有良知的人,是最基本、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