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小说征文】柴门

编辑推荐 【小说征文】柴门


作者:何心雨 举人,356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4发表时间:2017-04-26 20:38:24
摘要:小说是现实的心灵映像,我会讲故事,好不好,你来评判。

【小说征文】柴门 山村的夜晚是寂静的,微风吹送,小河哗哗啦啦地从身边流过,一直从对面的山崖下的泉眼处淌到东边的山口,一直淌出山口,淌到很远很远那看不到更走不到的地方去了。只有泉眼很切近,旺季,你分不清它们,它们连成一线,从山崖上奔泻而下,高出地处涌溢成飞泉瀑布,聚成一潭,清亮亮,蓝汪汪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这样不知疲倦地流泻一潭,毫无留恋地奔向远方。淡季,冰凌会挤占很大的空间,你偶尔路过,会看到瀑布的形状,雕塑一般的水的形状,千姿百态,熠熠生辉,别有情趣。三五的泉眼不停地喷发,突突着热气,河流才不至于完全封冻,才不至于断流枯竭,整个冬季,它都会不停地流淌,供给两岸的饮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偶尔有只笨狗经过,在水里照个影儿,抬头向着月亮狂吠一阵,宁静的村庄没有回声,它只好悻悻地掉头回转身来,直奔自己的岗位——柴门边上趴下,抻着舌头舔了两下,而后把头枕在前爪上酣睡。它能酣睡么?不会吧,它在听风,听水流,听草树嘎啦嘎啦的声音,听夜行的路人经过的脚步声,忽远忽近,一忽儿清楚,一忽儿模糊。它在听鸟语,听蛙鸣,听萤火虫打着灯笼夜飞,听泥鳅螃蟹在溪流里打架的声音。它什么也没听,它在柴门边上酣睡。
   院子里堆满柴草,码的整整齐齐,在蒙月疏星下闪着光辉。碎槐树枝一堆,靠着门边,对过是高高的蒿草捆,玉米秆平躺着,还有围在麦草垛的四周的,述说着收获的丰硕。树木依然很高,但是闪着人工的情分,柿子树上挑着几盏灯笼柿子,立在门的两边。柴垛子围的是高高的楸树,它们生长缓慢,你小时候在父辈的扶植下栽树,待你大约六十岁的时候,它才能长成,楸树材料金贵,呵呵,老人说的,这实质上是做棺材最好的木料。柏木棺材,老百姓享用不起,最多讲究起来,有柏木条打个水座子垫在棺材底下一圈。周公解梦上说:梦见棺材,升官发财。老百姓不信,信这也没有啥用,又不能顶饭吃。杏树,桃树,院子里很少栽,特别是桃树,老招惹虫子,讨厌不?核桃树倒是有那么大一棵,蓬头散发,把那青涩的果实,它的娃娃们结的满满当当,从头垂到脚,枝条扯到哪儿核桃子就结到哪儿。只是杏花春天寂寞开,初夏寂寞落,青毛毛的杏子结成的时候,燕子也不见了,当它由绿变黄,由小变大,油绿变红的时候,也就成熟了。热闹只是从前,一群小孩子,七八岁了,也不打算上学,一个猛子玩,打杏摘核桃哦,那是经常的事。这偏僻的所在,这帮孩子也不放过,小脚的老太太,大裤腰的老头子,大声地数落着他们,却不真正驱赶,他们也怕寂寞呀,他们也怕寂寞……如今,孩子长大了,仿佛窑洞里筑巢的燕子,孵出了仔,小仔长大了,会飞了,它们便飞走了,飞到更北的北方,衔去了春天。夏天有什么好呀,既炎热,人又容易犯困,于是,燕子才飞走了吧。
   入夜,柴门紧闭,那昏黄的灯光一闪一闪,搬迁的村民走了,他们还在。偶尔有子孙回来,享用半天的田园风光的快乐,随后便是抱怨,不是闲蚊虫多,就是闲火绳呛,要么就是说没处洗澡,电视台太少,忍不住的惊恐与寂寞,纷纷逃离。只剩下老头,老太太,对着门外祖先的坟茔,出神。他小子最有出息,老早就爱出神,爱入迷,忘记了居家生活,忘记了平常琐事,有空就是读书,没事就是瞪着眼睛出神。你去割草吧,很快就是一笼,你去放牛吧,很快牛就吃饱了牵回来,你去放羊吧,很快羊就吃饱了牵了回来,你去打柴吧,很快就是一大捆背了回来……你去村里逛一逛吧,我不。老头也没这样说,小子也没有这样做,只是读书,只是写字,只是玩着自己的那一套刀枪剑戟的小玩意,津津有味,多好。后来小子怎样了,小子卖力地读书考试反反复复,终于考到了南方的一所大学,不但跃出了山沟,跃出了农门,而且跃出了这苍凉寂寥的北方,到了江南烟花水乡润泽之地。于是,于是便疏离了乡村,成为繁华大城市的一份子,也是某知名公司的中坚骨干。多好,多好,旁的人,啧啧称赞。呵呵,老头子笑着说,多好,与我何干,好的啃不动,好的穿不惯,俺们是土老农,何况忠孝不两全,他是他,我是我,他好,有出息,小子,与我何干?与你何干,老太太说,你的儿,我的儿,我们的儿,多好……说着不由得啜泣呜咽,直至惊天动地地恶号。你,那点出息,你你,让娃停在你身边就好,还是你拐着小脚去南方走一趟,真是。老太太破涕为笑,你去你去,她对老头说。我去,我去放羊喂牛,说着老头走了出去。
   老头走出了土窑洞,走出了那油漆乌黑的土窑洞,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呢,后来小脚老太太抚着“孝”字黑纱,在院当间时常坐着,瞎子一般坐着。一年两年吧,或者三年,就那样抚着“孝”字黑纱,在院当间时常坐着,瞎子一般坐着。后来老太太就殁了,门前的祖坟前多了一个很大的包,如同新蒸的馒头一般光洁,傻亮傻亮的脑门般。第二年春天,迎春五谷绿萌萌的一层盖住了馒头。三年到了,馒头瘦了许多,但是杏黄的迎春花是无比的娇妍。清明到了,坟头树立起了一块蟠龙飞凤的大碑。
   现在,窑洞已经颓圮坍塌,羊肠小道已经被荒草绣实,水泥路在半里外就已经打弯了,谁还会想起来这里?谁还会想起那条笨狗?
   那狗呢?据说,那夜老头不见了,它等不及追了出去,在对面山坡上隐隐的仿佛有狐光闪烁,它再没有回来。从此,再没有人问起那条笨狗……
  

共 20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柴门,人们似乎都忘记了曾经的柴门,在那高楼大厦灯火辉煌的现在城市里,谁还会想着,柴门里的老人?柴门周围曾经是那样的美丽温馨,但是,娃子长大了,飞远了,柴门便萧条了。没有孩子们的柴门是那样的寂寞,寂寞甚至吞没了一切,只剩下孤零零的坟头,一年一年被荒草覆盖。文章隐含了催人泪下的悲情,柴门,就是老人,老人,就是城市里霓虹灯下现代人的父母亲。不要等到父母成为一座坟墓的时候,再去树蟠立碑。不要忘记柴门是一篇意味悠长的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雪里红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里红梅        2017-04-26 20:42:21
  问好朋友!欣赏您这篇饱含深情的文字,红梅学习了!谢谢您投稿系统栏目!祝您创作丰收!
我把心语诉诸于文字,留下我在这个世界的足迹。
2 楼        文友:何心雨        2017-04-27 07:44:21
  亲人的经历和自己联想的叠加。谢谢用稿!
抒写性灵,探索神秘,倒逼现实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