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话留有后路
承担这业务的人最近岗位变动,三十几岁,比较资深,仅次于部长工作年限。过去一直须着部长,不敢违抗。而内心一直对部长不满、怨恨,当然是最近才发现的。
集团开辟新业务,调她去新部门,有重用的迹象,当然得看她下步干的如何。调令已下,半月后启动,她身体闲了下来,该交接的不交接,积压了购单合同,影响了几个项目进度,部长挨了批,马上调动人员加班突击。
更让部长摸不着头绪和气急败坏的,是她嘴没闲着。这几天几次冷言冷语挑剔攻击部长。过去一副谦卑的模样,现在一副复仇的神色,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过去对她不错,前后反差如此之大,部长很伤感,私下流露。
一位所谓海归,试用期未到便主动离开,据说去又一家大公司。临走时说的意思是,这里不适合他,浪费了才华,他喜欢和胜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岗位,比如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助理或秘书,部长没有接茬,放行。
一个月左右,不知什么原因,这位年轻人返了回来,先求职于总经理办公室,并让部长给予美言。未被录用后,又想回到部里,部长一口回绝。
应该说,新到这部门任职的,大多在国外混过,有一点才华,但是缺乏的还很多。要学的更多,成才还早着那。怎么也得熬十年八年,算是进步快的。摆正位置重要,品质修养重要,说话的态度、口气和方式也重要。
职场是生存的主要领域,生计的同时也是事业,不是一槌定夺,不是一走了之。好的品质和习惯,都会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和后路。
前一位,应该忘记前嫌和怨恨,很好的一个反省重来的机会。比如临行时跟领导交交心,检讨一下自己,希望部长谅解和祝福自己。如果在别处干的不顺心,还可以再回来。几句话留下了一个好印象,部长会感动得眼睛和心都湿润。只是几句话的事儿,谁也不深究你是不是掏心窝子。
你现在这样,表现出了品质不好,狭隘和短见。部长的人脉多过你,你伤她,她也可能记仇,且你并没有离开这个公司。
后一位,主要是浮浅短练,不懂社会,不懂进步是怎么一回事儿,心高气傲,在国外混了几天野文凭就放不下自己了,严重的错觉,能猜到他父母也是够愚蠢的。这样的孩子到哪儿都得碰碰壁,碰的流血了,才有可能醒来,才会知道厚薄高低深浅。
成长与进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愿他吃一堑长一智。要去吃苦,要知道差距,不要好高骛远。假如懂事,临走时说几句感谢领导培养之类的话,还是有机会回来的。
这里在说年轻人的事儿,因为他们的路长又未来重要,提醒他们说话注意留余地。至于我这年龄段,几句话断了后路也无妨,彼一块此一块,不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