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地事】六字丰碑铸楷模

编辑推荐 【晓荷.天地事】六字丰碑铸楷模 ——清湖南新田知县王鼎铭勤政爱民事迹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4发表时间:2017-04-27 08:53:04


   他出生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家学渊源,修身齐家,乐于助人,素有口碑;他59岁只身远赴湘南新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秉仁心,施仁政”,为大家,舍小家,爱民护民,直至舍身取义;他崇文重教,亲书“天理·国法·人情”六字碑,自律律人,光照后世,被誉为一代廉吏,为官楷模。他就是山东枣庄人氏、清代湖南新田知县王鼎铭。
   2013年8月初,湖南新田照例是个酷热的季节,据当地人介绍说,已经一个半月干旱无雨了。盘旋曲折的乡间道路,汽车卷起一路烟尘;仄仄的街道巷子,粉墙黛瓦掩映下的青石板路面,不时有路人走过。我们一行不远千里而来,为的是要瞻仰一个人,他就是王鼎铭。而他的第七代嫡孙王淑华夫妇,更是一脸肃穆,五内感怀。
   新田县的党政领导对王鼎铭先生一直奉为楷模,在全县提出“远学王鼎铭,近学孔繁森”的口号。而王鼎铭当年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旧居,以及为继承他的遗志,弘扬他的精神而建立的众善堂,还默默驻守在新田闹市的一角。
   不经意间,天空居然飘起了细雨。往事依稀浑似梦,记忆多如云水散,而关于王鼎铭的事迹,却在古风尚存的新田口耳相传,历久弥新。《清史稿·列传》第276有王鼎铭的小传。文字虽然仅仅476个字,但却已将其一生当中最为闪光的事迹做了极为生动传神的描述。
   王鼎铭,山东峄县郭里集,即今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人,他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6岁开蒙,15岁入府学,21岁升国子监为贡生,后因两次会试不第,转而治家经商,家资渐厚。清嘉庆二年,他开始留意武事,学习兵法。嘉、道年间,家乡峄县多天灾,王鼎铭联合当地士绅出资赈灾,救济了无数的乡亲,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嘉庆十五年,王鼎铭由廪贡援例得授内阁中书,不久又担任武会试同考主事。后因为母亲年迈多病而辞官归里,于膝下尽孝。直到道光九年,王鼎铭59岁那年,经推荐启用,远赴湖南新田任知县。
   在新田任上,他关心民苦,急民所需,扶正压邪,革故鼎新,鼓励农桑,注重教化,使新田面貌为之大改观,可谓政绩卓著。道光十二年,因为瑶民起事遇害,时年61岁。当时朝野震惊,万民悼之。他的勤政爱民、舍身护民、勇武忠烈的事迹,不仅《清史稿》有载,《湖南通志》和山东《峄县志》等也都有专门的记载。而前些年,在新田县城文庙附近的万寿宫内发现的本地名士张荣组《邑侯王公新之先生祠碑》,则较为详细地记载了王鼎铭在新田任上的事迹,并对王鼎铭做出极高评价:“夫志士成仁,励百折不回之节;忠臣殉难,守九死无二之心。况乎躬行德化,恪守典型。续灯断带,著勤劳于生平;摆袖却金,慎操守于夙夜。是以诚积久而不渝,气凌寒而益劲。临难毋免,视死如归。若我邑侯王公新之先生者,固可入名贤之祠,非徒修循吏之传者矣。”
   那原本只是普通的一块石碑,约2米长、1米宽,小楷碑文,因为刻写有一千多个与王鼎铭有关的文字,是研究王鼎铭的第一手资料,如今已弥足珍贵。枣庄市的李其鏖先生评价说,此文语言流畅,辞藻华丽,骈散结合,用典恰切,读之如排山倒海,气壮山河;又如长歌当哭,感天地而泣鬼神,令人感慨万千。
   抚今追昔,关于王鼎铭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他出生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自幼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走的是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读书求仕的书生报国之路。他文武兼修,通晓经济,自强自立,又能乐于助人。这些看似泛泛,实则为他“秉仁心,施仁政”的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立身之本。而他一生当中用力最勤、付出最多的,要数在新田知县任上,直至最后把生命留在了远离家乡万水千山的新田,留在了湘南这一片青山绿水、古村瑶寨的新田大地上。
   掠过两个世纪的岁月尘埃,古老的新田驿路,依稀走来王鼎铭赴任时的身影。他轻装简从,仅带一名随行人员,自桂阳微服步行进入新田县。
   为不扰民,他夜宿郊外城隍庙,对神发誓,决心做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官。他整肃衙门作风,为方便百姓申寃和办事,在衙门口内侧设办公帐篷,百姓可直呼而进,无须经过当差办案人员;为防止当差办案人员营私舞弊、干扰公务,令他们在厢房听候调遣,非招不得入内。对自己也严于自律:民来告状,立即讯问,能判者立予判决,不得随意拖延;如需调查,限以时日,不得虎头蛇尾,糊弄百姓;自己动手,事必躬亲,从不懈怠推诿,更不要他人代劳。外出时从不鸣锣开道,下乡办公办案,只带一仆一役,食用自备,不接受百姓和下属礼金和宴请。日常生活所需采买,一律按市价付款,从无克扣与拖欠,树立了清正、为民、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在新田任职的近三年时间里,王鼎铭为使办案保证政务公平、公正,不分寒暑,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处置各类待办事项、积压案件,遇到疑难问题则微服私访,待查清事实后,才肯决断罢休。经王鼎铭之手办理的公务、审理的案件,从未出现过差错,也因此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颂,人称“王青天”。
   行走在新田,时光仿佛在倒流,也是十年九旱的气候。在当年的县衙东侧,如今还有民间称呼的“王公馆”在,其实就是王鼎铭的旧居,两层砖木结构的简朴老宅。这是目前唯一可触可抚的王鼎铭的痕迹了。东侧为传说中的火神庙,今已辟为商家门市。据《清史稿》记载,王鼎铭上任那年正赶上大旱,田地龟裂,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他上任后,立即派人返乡变卖了自家部分田产,兑换成钱款用来救济新田百姓。道光十年春,新田县又遭遇大旱,老百姓心急如焚,“公乃自械而暴祷于城隍,不雨;又祷于火神,不雨”,于是他披枷长跪不起,且泣且诉:“苍天在上,如果我王鼎铭有哪些对不起新田百姓的地方,要罚就罚我吧,请不要祸害新田百姓。如果你再不下雨,我将长跪不起!”当天晚上,云起东南,竟至西北,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新田百姓欢声雷动。根据新田县“穷山恶水、十年九旱”的恶劣自然条件,两次变卖自己山东老家的家产,用于改善新田百姓生活和生产条件。他因地制宜,鼓励人们开垦荒山,筑坝拦水,兴修水利,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他引进桑蔴,引导百姓植桑养蚕、种蔴,增加百姓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王鼎铭深居简出,自俸尤薄,“精遴选于童子军中,讲教条于状元楼下”,政绩勋劳,深受爱戴。根据《峄县志》和《新田县昭忠祠王鼎铭事略》中的记载,王鼎铭上任后,重视民风教育,在圩镇村坊路口竖立起“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的石碑,用以警示、引导人们。为避免老百姓因不知法而触犯刑律,他还将朝廷的旨意、法律条文和当地流传的格言谚语等编印成册,分发给百姓学习;每逢月初月中,他都抽出时间,深入基层,亲自讲解法律法规、乡规民约,以解百姓之惑。
   在湖南,新田曾经是一个穷地方,当地流传的民谣唱到:“新田苦、苦新田,人畜用水贵如盐;旱死蛤蟆饿死鼠,有女莫嫁到新田。”王鼎铭上任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将新田治理成“月印干潭,六房如水,阳回大地,万户皆春”的升平景象。而这一切,靠的就是他的仁者爱人、以礼服人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和一切以“天理、国法、人情”为衡量尺度的施政理念。在即将出版的《清史》王鼎铭词条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人将其政绩编为歌谣传唱,并准备将其刻板印刷。王鼎铭闻讯后极力劝阻说,“君等曷将邑中利弊,确指直陈,使我不至失误。如若所云,则声闻过情,余滋愧矣!”既不居功自傲,也能闻过则喜,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过人才智与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道光十二年二月,湖南抚台召王鼎铭到省城长沙,宣布朝廷已调任其为山西潞安州知州。此时,江华县瑶民因不满朝廷恢复对瑶族征税的做法而起事,即将进抵新田的消息传至省城。王鼎铭闻讯后,主动向抚台请命,连忙冒雪赶回新田。为防止新田瑶民盲目跟从,他连日奔走于山村瑶寨,劝说瑶民,使当地民心安定下来。但没过多久,起事队伍连续击溃阻挡的清军,直逼城防较差的新田县城。王鼎铭临危不乱,立即组织人手疏散百姓,而自己却身着朝服,端坐于县衙大堂之上,并愤慨“书于几曰:‘仇我当杀我,勿伤我百姓!’”指三尺练曰:“城亡,吾以此死!”
   王鼎铭舍身保民、誓死如归的义举感动了新田百姓,乡亲们纷纷赶来报名参战,决心以死保家。混战中,在即将城破民亡的危急时刻,王鼎铭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不幸中炮落马,身首异地,以身殉职。王鼎铭以身殉职后,道光皇帝连下四道圣旨,称赞他“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瑶民起事首领了解到他确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后,也颇为后悔。新田受惠的百姓感王鼎铭生前之恩德,修建王公祠,每当忌日祭奠成俗,延续至今。直到1937年,新田县人还在王公祠里为他进行隆重的公祭。
   “忠魂已共长风远,治世还读六字碑。”王鼎铭离开我们虽然已经很多年了,可是枣庄和新田的人民两地一心,时刻也没有忘记过他。1986年,新田县编修县志,把王鼎铭列为人物志的第一人。近年来,王鼎铭的家乡枣庄和新田人民加强了王鼎铭生平事迹和施政理念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相继印制了《跨越时空的纪念》、《百年的记忆》等王鼎铭生平事迹资料;组织了一代廉吏王鼎铭研讨会;编辑出版廉政教育《铭鉴》期刊;由王鼎铭研究会成员崔明伟创作的大型反腐倡廉柳琴戏《六字碑》,获得“全国十艺节”优秀舞台剧目奖,文化部门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摄制了王鼎铭动漫廉政教育片;中共枣庄市纪委将将王鼎铭列入《枣庄古代清官廉吏展馆》,十二位历史楷模之中。王鼎铭第七代嫡孙王淑华夫妇斥资修建了王鼎铭纪念园。前来瞻仰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2004年国家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清史》的编纂工作全面启动,经考察论证,国家《清史》编委会决定将王鼎铭入编《清史》,成为枣庄市入现代版《清史》第一人,王鼎铭勤政爱民的事迹将永载史册,“天理·国法·人情”六字丰碑作为为官楷模,将光照千秋,永放异彩!

共 39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他出生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自幼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走的是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读书求仕的书生报国之路。他文武兼修,通晓经济,自强自立,又能乐于助人。这些看似泛泛,实则为他“秉仁心,施仁政”的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立身之本。而他一生当中用力最勤、付出最多的,要数在新田知县任上,直至最后把生命留在了远离家乡万水千山的新田,留在了湘南这一片青山绿水、古村瑶寨的新田大地上。王鼎铭勤政爱民的事迹将永载史册,“天理·国法·人情”六字丰碑作为为官楷模。对当今的社会为官之士有着非常重要的样板意义。本文详细叙述了王鼎铭勤政爱民的事迹,讲述了他的孝道故事,阐释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为官之人办人民放在心中,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你。这是一篇上乘之作,很有现实意义。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淡雅晓荷编辑:贤者无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27 09:05:14
  欣赏老师佳作。王鼎铭修身齐家,乐于助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秉仁心,施仁政”,为大家,舍小家,爱民护民,直至舍身取义;他崇文重教,亲书“天理·国法·人情”六字碑,自律律人,光照后世。他是一位让人们尊敬和怀念的廉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