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天 地事】“我”与死神有个亲吻(征文 .报告文学)

编辑推荐 【晓荷.天 地事】“我”与死神有个亲吻(征文 .报告文学)


作者:长岭上人 布衣,49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4发表时间:2017-04-28 21:14:04
摘要: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叙述,一段不该湮没的史实……


   谨以此文祭奠南京大屠杀中丧身的三十万同胞、祭奠一十四年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几千万生灵与国魂。
   前言
  
    开篇行文之前,需要加以说明的是:首先,标题中的“我”,并不是笔者本人,而是我那早已辞世数年的老岳父、一位曾在抗日疆场驰骋多年的国民革命军的抗日老兵;其次,文中所叙句句属实,绝无丝毫虚言诳语,只不过老人叙述冗杂,为节省各位看客的宝贵时间,利用自己浅薄功底与拙劣的文笔,冒昧将老人的叙述稍作编纂与整理而已。
    我清楚地记得:1987年12月20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酷爱读书阅报的我,捧着当天的报纸在埋头阅读。
     是时,冬日的斜阳高高地驻留在斑驳的墙头,年届78岁、腿脚早已不太灵便的老岳父坐在身旁,一边用脚轻轻地滚着一截赖以锻炼早已行走不便的腿脚的竹筒,一边听我读报。静谧的庭院中除了竹筒滚动所发出轻轻的叽嚓声和我一字一句的读报声以外,再没有什么其他的声响。
    “南京大屠杀六十年祭——南京铸钟悼国觞。数万市民隆重集会,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30万同胞。”当我读到这则消息时,我感觉到:“叽嚓……叽嚓”竹筒的滚动声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停止,四周静悄悄的,静得好像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到,空气也好像凝固了,抬头一瞧,岳父历尽苍桑、满是皱纹的印堂处显现出淡淡的红晕,那是一种肃然起敬耸然动容的象征,而老人家昏花的眼眶中早已噙满了泪花,双手似乎在微微颤动。
    “您怎么了?”我停下报纸,赶忙问道。
   岳父稍稍摇了摇头,默不出声,良久,似乎刚刚从遥远的历史时空隧道中回过神来,轻轻地嘘了口气“五十年了……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三十余万惨死亡灵啊!!”
    我知道,老人他心中一定尘封什么惊人的秘密,想要作进一步了解探究,就必须得想点别的法子……
   “当年您是在国民党哪个部队?”于是,我试探绕个圈曲折迂回地轻声问道。
   “五十一师!”老岳父腰板挺直一字一顿地回答。
    “五十一师?!”得益于平常读书看报文史知识的积累,我心里一紧:“五十一师,那时……是不是王耀武的师长?!”
    “对,当时我们的师长正是王耀武。”岳父说着,眼睛一亮。“正是在王耀武师长的带领下,我们大捷于‘淞沪战场’,威震日寇,然后再退守南京的。”
   禁不起我的一再央求,老岳父停止了竹筒的滚动坐正了身子,清清嗓子。见状,我知道有“故事”听了,赶紧起身倒上一杯茶水,放在一旁,顺势坐到了他的身旁,望着他的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一段硝烟弥漫血肉横飞,刀光剑影,铁马金戈,尘封多年的历史重现。
    果然,老岳父喝了一口茶水,在得到不要将这段“国民党军队的屈辱历史”告诉泄密与其他任何人、以免惹是生非的承诺之后(当年“极左思潮”盛行之际,就因为这段在旧部队从军的历史,岳父大会斗、小会批,屡屡成为各类政治运动的挂牌活靶子而被屡屡整得人格尊严扫地,可以理解,至今老人说来还心存余悸),一段从未被家里其他亲人详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展现在我的面前。
     (一)
    ……也不知什么时候,一阵料峭的寒风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在一种呛人刺鼻的烟火烧焦味道与血腥气充斥弥漫的空气之中,我奋力睁开眼睛,仍感到头部像要炸裂开来似的疼痛,咽喉极为苦涩,整个身体像被绳索捆绑得紧紧的,动弹不了。
    不行,我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然而,稍一动弹、一使劲,又昏昏沉沉地“睡过去”。
          
  
   (二)
    “这是什么地方?难道还是在枪炮如林、杀声震天的‘真茹防线’?”
    恍惚中,我又重新回到了几个月前,发生在刘河罗店一线的抗击日本强寇的战场上——这是在一九三七年深秋的一个中午。
    秋日炎炎,暑气蒸腾。
    此时,彪柄史册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已打响了一个多月。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遏止日本侵略军践踏中华的铁蹄,我们中国军队在淞沪地区与日本鬼子摆开架式、展开一场面对面的殊死较量。中央政府一声号令,不同番号,不同战区、不同省份的各路部队人马,从四面八方疾速地向作为抗日前线的淞沪地区集结。
    也正是为了这次“战役”,是年八月,年届二十八岁、刚刚从北平军需学校毕业、血气方刚的我,径直从学校赶到了淞沪前线报到,被分派到五十一师、三零五团任见习军需。
    直到奔赴前线战斗打响后,我们才知道,那是一场何等惨烈的较量啊?交战双方实力极为不对称:日本鬼子有大口径舰炮、远程火炮、大吨位坦克装甲车,而我们则只能以轻机枪等轻武器应战,即使有数量极为有限的几门山炮,口径及射程也远不如日军炮火,射出去的炮弹,就像隔靴搔痒“挠”不到要害。我们一般士兵所执的最好作战武器便是“汉阳造”步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套筒,而相当部分身着各色服装的地方部队士兵所持有的枪械中,有的甚至还得用麻绳将枪栓捆绑在枪身上,才能叩响枪的板机完成子弹击发。这就是我们的火力装备,就是这种极为简陋的武器装备与武装到牙齿,狂妄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极其凶残暴虐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较量,凭的是什么?凭的是民族独立,不当亡国奴的亿万民众同仇敌忾和开赴前线的全体官兵同赴国难、捍卫主权、保疆守土的满腔热血与耿耿忠心。
    由于敌我武器装备实在是悬殊太大,敌人的舰炮可从老远的长江口外炮击到我方阵地,而我们只能等待日军步兵攻击到阵地面前才能与其交手搏杀,再加上淞沪地区处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沟渠河汊极多,土质松软,根本无险可守。面对日军远距离的猛烈炮击,我们只能伏在利用沟渠涧汊所作的简陋掩体中、有的士兵甚至半截身子浸泡在水里,就这样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待苦苦熬到敌人的炮火向后伸延乃至停止后,在炮火硝烟中劫后余生的我军将士才能跃起全身上下水淋淋的身体,用手中原始简陋的武器与冲上来的日本兵展开近乎“肉搏”式的博杀。
    没有经历过那种战斗场合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得到当时那种战斗的激烈悲壮程度:一个排、一个连的兵力上去,不到一个时辰下来,就没剩下几个,全部壮烈殉国。为了守住阵地抗击凶顽,当时就像我这样的后方军需人员都被动员、派遣上了前线。
    “日……轰!轰!”
    刚进入阵地。我们就遭到了敌人呼啸而来的猛烈炮火地迎头轰击。
    在一阵山崩地裂、暴风骤雨般的各种炮弹呼啸而至的炮击过后,我方阵地上被一片浓浓的硝烟所笼罩住了,看不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迹象与活动物体。
    在深深的泥土中,我颤抖着身体一动也不敢动,感觉到肚子中的五脏六腑都要被地动山摇的炮声震得挪位似的,心中翻江倒海般直想往外呕吐,耳中嗡嗡地发出巨响。
    要命的炮声终于停歇了,我拼命底地摇晃着、将身子从近半尺厚的泥沙黄土中摆脱出来,透过扬起的蒙蒙尘土与青色的硝烟,看到一块硕大发烫、泛着青蓝光泽的炮弹皮,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斜插在距我头顶不到一掌的蓬松浮土中,惊骇之余,我感觉到身边周围地形顷刻之间发生了巨大改变:利用沟渠构筑的简易工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数如篮球场一样的巨大弹坑。可能是该我“命大”,正好身处在一个“篮球场”坑的边缘。放眼四周望去,身体感觉凉了半截:在我的身边、整整一个加强排的兄弟就像人间蒸发了似的不见了踪迹。在蓬松的、被硝烟熏成黑褐色土地上撒满了团团殷红的血迹,左前方不远处,烧焦的泥土中出现了一截绑着灰色绑腿、尚在滴着鲜血的下肢——那是刚刚还谈笑抽烟,顷刻间就被炮火夺去生命的“兄弟”的残肢。我的脑袋轰的一声胀大并剧烈地疼痛起来,胸部憋闷得极其难受,眼睛刺痛,像要往外喷火,全身不停地颤抖。
    “鬼子上来了,准备战斗!”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但还是非常清晰地传入到我的耳鼓。
     我向前一跃,扑向了前方被炮火扬起的滚烫的泥土所堆积出的一个小土包,“刷”地一声,将“汉阳造”的枪口伸出去。
    这杆“汉阳造”步枪,是下连队前,上峰亲手将它交给我,并拍着我的臂膀一再鼓励:“小冯军需,希望你能用它杀敌立功,争取早日升迁!”
    上来了,在惨淡的秋阳下,只见一个个身着草黄色军装、足蹬着大皮靴的日本兵,如蝗虫般地拥挤,踩着被炮火掀翻了个遍的土地,踏着身穿灰色军装、被水浸泡得肿胀变形、散发着浓烈臭味的尸体,“呀……呀”地狂吠喊叫着,目空一切地上来了。
    一步,两步,刚开始他们还猫着腰,看着我方阵地上没有任何动静,以为我们又被他们强大的炮火全部“消灭”,从而渐渐将腰伸直了起来。血红的太阳旗迎风摆动、长长的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也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显得格外刺眼。
    八十米,六十米……
    “打!”一声愤怒的命令,伴随着一片呐喊声,我方阵地上面射出了复仇的子弹。
    说真的,由于是首次上战场,又面对的是这么穷凶极恶、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前冲锋时口中还旁若无人地“嗨!嗨!”狂叫着的日本鬼子,我与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一样,心中仿佛有一只小兔子在胸膛里砰砰地狂跳不止、心脏好像就要从口腔中跑脱出来似的,枪口老是游移摆动不定,准星也不能安稳地落到标尺的缺口里,淋漓的汗水像虫子一样在粘满尘土、被硝烟熏得漆黑的脸庞上往下爬行流淌,眼前感觉到黄糊糊、灰蒙蒙的一片,枪的扳机老也抠不响——那是因为我的右手食指根本没有直接扣在枪扳机上。
   不行,这样不但不能打死鬼子,恐怕要被鬼子所击杀,我心里思忖着,用手将脸上的汗水一抹,向左别过头去,想拼命镇静一下自己。这时,左前方泥土中的那一截缠着灰色绑带、血迹已经凝固干涸的、有些许苍蝇在四周嗡嗡盘旋逐腥的断腿,像一个大大的电影特写镜头映入了眼中。顿时,我感到血脉賁张,全身的热血好像一下子全都涌到了头顶。我一下子感觉心不慌、手不颤了,日本鬼子脸上那种不可一世的神气反倒使我牙咬得格格发响。
    “狗娘养的,来吧,老子今天就跟你们拼了!”我内心在咆哮:“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我迅速调整了姿势,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定下神来。
   望着渐行渐进、随着地形起伏不定的土黄色目标,我心中默默地念着军事训练实弹射击时教官的告诫,“眼睛盯住目标,静心,憋气,闭左眼,贴腮,准星、标尺缺口与目标三点一线……”就这样,我将手再一次伸向了扳机,轻轻地扣动了一下。
    “啪!”的一声脆响,随着我的身体向后一退,刚才还神气活现的日本鬼子应声脸上露出了龇牙裂嘴的丑恶模样,只见他晃了晃身子,仰天而又异常沉重地倒在地上,穿着大皮靴的脚在地上使劲蹬了几下后,就再也没有动弹了。
    “打中了!”我心中一喜。
     “咦,小日本,你们也是爹娘生的肉身凡胎,并不是什么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躯啊!”要知道,作为第一次杠枪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第一枪就打中了一名凶残的日本鬼子,当时那种高兴劲,就像喝了两盅家乡的自醸米酒,一种美滋滋、乐悠悠的感觉在心中升起,感觉特别舒畅。
    那场战斗中究竟扣了多少次步枪扳机、有多少名日本侵略者倒在我的枪口下,我已记不太清楚,况且,作为后方军需人员,后来上前线亲手杀敌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这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枪手刃灭杀的日本鬼子之后所产生的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至今还令我津津乐道,激动不已。老岳父说着说着,昏黄的眼睛里挂上了激动的泪花。
    “您休息一会儿吧。”我怕他累着,情绪过于激动,避免身体出现异常,连忙起身,提过热水瓶,将已经凉了的茶水兑热递到老人家手上。
    然而,记忆的闸门一旦决口,那震撼人心的场面是很难一下子打住的。老岳父接过茶水,抿了一口,继续着回忆的话题。
    增援部队再次赶到,“嘀哒……嘀嘀哒……”我方阵地上响起了反冲锋号角。跟随着战斗的号令,我端起枪,腾身冲出了沟渠阵地,愤怒地高喊着追击、瞄着日本鬼子的背影射杀。
    在退返阵地的途中,我看到了一具鬼子尸体旁边有一把三八式,心想,将它拿回到自己手中,可能射程比我的“汉阳造”要远,便弯腰下去,将枪的皮带朝上一拽,不曾想,“尸体”竟然微微地抖动了一下,地上的“死人”复活了,只见他将死灰色的眼睛微微睁开注视着我。
    顿时,我心中一愣,举枪对着地上这位胸部中弹、奄奄一息的鬼子兵,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再指了指我的枪,颤抖着抬起右手,缓缓地做了一个扣动扳机的姿态,其意思再准确不过了:他是要我对着他的胸口再补上一枪。我摇了摇头——以我的性格,绝不能对着一个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生命垂危的人再“落井下石”——那样将被称作胜之不武。这时,他嘴中叽哩哇拉、有气无力地吐出了几句日本话,说话间,又极其费力地从口袋中哆嗦着掏出一封粘满血污的信封来。从他所比划的动作看来,我猜想到:是想哀求我帮他把信从邮局寄回日本家乡。

共 17999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记述的历史事实是作者依据自己去世的老岳父当年的口述整理的 。作者的老岳父曾经国民革命军的抗日老兵,驰骋抗日疆场多年,经历了那些战火纷飞、九死一生。老岳父当时年届二十八岁、刚刚从北平军需学校毕业、血气方刚,径直从学校赶到了淞沪前线报到,被分派到五十一师、三零五团任见习军需,参加到了著名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敌我在武器装备和战力悬殊的情况下,战争的残酷和困苦可想而知,文章整个过程,把几次战斗的场景布局描写把握得恰到好处,结合人物心理写得气势磅礴又斗志昂扬,渗透出悲壮。历史永远抹杀不了日本侵略者强加在我们中华民族头上的战争,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抗日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二周年纪念抒写此文,更有它深刻的警示与教育意义。列宁说得对,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愿我们的国人汲取历史的教训,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28 21:24:00
  “一切皆已久远,然而,时至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余年、南京大屠杀整整八十年的今天,我坚定地认为:每个人,无论他的能力是多么的微薄,但只要为国家、为民族出过力、流过血,做过有益的事情,历史和人民就不应该将他遗忘 ”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们重新触摸到了那段残酷血腥的历史,让我们更好的铭记了历史,珍惜幸福的今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28 21:26:33
  学生水平欠缺,对老师此文的解读应该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望老师指正和见谅。感谢老师带来如此精彩的佳作,参加晓荷社团征文,预祝取得好成绩。问好老师,春安吉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4-29 09:47:2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认真品读学习:那是一种肃然起敬耸然动容的象征,而老人家昏花的眼眶中早已噙满了泪花,双手似乎在微微颤动。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7-04-30 13:54:18
  记住我们经历的耻辱历史。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好文章!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