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天地事】旧事拾掇(征文·散文)
打犯人
这个打字要打引号:“打”是敲沙罐,枪毙人的意思。
看“打”犯人,先看公判大会。
孩提时家乡是区政府所在地,政府庭前有个大广场,容得下十万人开大会。在这儿我参加过毛主席的追悼大会,记得好些人悲伤过度晕倒在地,被抬出了会场。我人小,不懂悲伤的滋味,站了半天没事。
开公判大会时,主持人像喊“升堂”一样,声如宏钟:把犯人押出来!尾音拖得又长又有劲。
犯人胸前戴着牌子:某某姓名,某某罪名,耷拉着脑袋从主席台下被依次押上台。人们凝着神等候宣判员宣判,当宣判到:判处某某某死刑,押往刑场,立即执行。
这时人群会发生一场骚动,都有说不出的解恨,说不出的欢欣鼓舞。
接着看游街。
荷枪实弹的军警把犯人纷纷押拖上大卡车,卡车有军车、货车,区别是军绿色和蓝色,都是解放牌。前面有警车鸣笛开道,尾后有装满军警的大卡车押阵。
站在货箱前排的犯人是重刑犯,姓名上打有红叉的是死刑犯,脑壳昂起的要被揪着头摁下去。有个叫张天佑的死刑犯摁下去了,又昂起头来,硬是摁不住他,颇有大义凛然的气概。
两侧站的犯人大都低着头,羞于露脸。
我有一个小学的同学,从小剃着光头,他父亲是公安局的领导,有次好玩他也爬上了大卡车,在车尾嬉皮笑脸向看游街的同学们打招呼。
第二天上学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记得老师原话是:你哪个样子,简直像个罪犯,你啥子不好做,偏要去做犯人,硬是想坐牢吗?
我这位同学长大了不但没坐犯牢,反而当上了警察专门抓犯人去坐牢。
接着看“打”犯人。
枪毙犯人在河沙坝。看过多回枪毙人,最好看数枪毙张天佑。
张天佑是杀人犯,用锄头挖死了自已的嫂嫂,杀人手段凶残恶劣,罪该万死。他好像是岔路口那边的人,离我们街就七八里路,他的罪行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乡邻们的谈资。有些大人见小孩淘气,还拿张天佑来吓唬孩子,好像张天佑是麻老虎,他来了,孩子们都该守规矩。
枪毙张天佑时,刑场围了里外三层,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从囚车上押出张天佑来,已是五花大挷,怕他叫喊,嘴里给他塞了张白色的毛巾,被五六个军警押解摁跪在沙滩上,面前长江。军警旁边散开,——呯!呯!呯!三声尖锐的枪响。执行的人是位解放军,距离五六步远,用的是小口径步枪。
一阵窒息。人们看见张天佑依然跪着末倒。
呯!呯!呯!又是三声枪响,一阵耳鸣。张天佑还是未倒,此时一个军官模样的解放军掏出手枪,握在手上,蹭蹭蹭几步上去,用一只脚使劲一蹬,把张天佑蹬趴在沙滩上,手起枪响:呯!呯!呯!
补上三枪清脆的枪响。
枪毙张天佑一共打了九枪。
人们谈起后事,说是最先三枪已经击中要害,张天佑已然气绝,是他胸前的牌子撑着他未倒,活该多挨了六枪,谁叫他残害大嫂,丧尽天良。
旧年里娱乐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匮乏,人们轰看“打”犯人,犹如看唱大戏。
可惜活该枪毙的犯人也少,人们的眼福口福总是看不饱也吃不饱。
(201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