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淑贞祠(人生·微型小说)
乍听说淑贞祠,十个人得有九个半认为是一个祠堂,事实上,它原是一所敬老院,自从改为“淑贞祠”后才不再做敬老院用了;那里蕴藏着一个令人扼腕的爱情故事。
淑贞十五岁就出落得如花似玉,上门说亲的人简直快踏破了门槛,但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却恋上了邻村的一个李姓小伙子。那小伙子长得不错,家庭经济条件虽称不上富裕,在村里倒也算是中等水平,这点淑贞爹娘觉得还可以,但,为什么又反对呢?还不是因为那小伙子的父亲是“倒插门”的上门女婿!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总以为男方到女方家落户是一件极其不光彩的事,选那样的人家的女儿做媳妇还行,真要自家的女儿嫁过去,不管怎样,终究是丢人会被大家小瞧的,加之,淑贞爹在生产队里任会计,怕人指脊梁骨说闲话,往后在村里说起话来会没分量,所以也就更铁了心地反对。淑贞其实也考虑到那一点,心里初时也有些儿不舒服,但后来听小伙子说将来成家后就会迁回老家(爷爷家),其父母等外公外婆去世后也会搬回去,再想想两人感情不错,只要他待她好就行了,也就置亲朋邻里的劝阻于不顾了。
突然有一天,小伙子约她出来,脸色阴沉懦懦地提出分手,淑贞觉得天快塌下来了:他待她那么好,怎么可能和她分手?更何况他已经知道了她怀孕的事……难道,就因为她怀孕,他怕担当?小伙子从那天就真的再也没有找过她,她也再也不见了他的身影。
淑贞爹娘想趁早给她找个差不多的人家嫁出去,怎奈淑贞坚决不愿意。淑贞爹本来就感到羞辱难当,见她到了那种境地居然还不听话,一气之下遂决然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别看淑贞平时温顺,却是一个倔而要强的人,不管母亲如何在她与父亲之间周旋协调,还是开始了“自立门户”自耕自养的生活,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淑贞诞下了一个男婴。那小伙子的母亲趁着夜幕的掩护在第三天夜里偷偷地送去十多个鸡蛋,但那可怜的婴儿呀,虽然经着淑贞的精心护理与喂养,还是因体弱来到世上只半个月就夭折了。淑贞抚摸着孩子僵下去的小小的身躯悲从中来,精神的支柱也随之倾塌,从而卧病在床。她怨那个负了她心的人,更多的还是想他,相爱的一幕幕涌上心头,于冥冥中仿佛叩响了一记记生命的晚钟。
命贱,上帝似乎也唾弃,淑贞病病仄仄地活了过来,她清楚地明白是想见他、也必须见他一面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眼前仍然是人们鄙视的目光,背后照例是人们指指戳戳的流言,但,既然活了下来,就必须还要坚强地活下去。
日复一日,双鬓染白,年复一年,步入了晚年。流言早已淡去,蜚语早已飘散,当镇里建成第一所敬老院时,村干部为淑贞能有一个安稳的晚年计,决定把她送进敬老院。谁解她离开那座生她养她的村庄时的心情呢?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她竟没能在那里等来那个令她爱恨交加的男人!她就这样离开了,再也不可能见他最后一面了?!
那座敬老院因为是第一所,规模也就较小,东西两个小院落,东面院落供老太太住,西面院落供老头住,在淑贞之前已有几个老头老太住进去好几天了。就在淑贞进了敬老院的第四天,出差了一段时日的院长回来了,淑贞做梦也没有想到那院长竟是她梦索魂牵了大半个世纪的人,久积的怨恨袭来,曾经的爱与恨、曾经的愁苦与悲伤、曾经的屈辱与绝望……一幕幕翻腾,真乃天作弄人:她有儿子,儿子夭折了;她进了敬老院,院长却是她早夭儿子的爹;她苦等了大半个世纪等不到他,等到不再心存幻想时,偏偏他又出现在了她面前,而且相见是在他当院长的敬老院里……
次日,早起的老人们惊讶地发现淑贞已吊死在了院内的一棵槐树上。
院长安葬了淑贞,然后四处奔走,另行修建了一所敬老院,他则辞去院长之职,对院里重新规划整顿,将东面院落修成祠堂,至于西面院落,则院内种花,屋内养兔,天天早起晚睡去东面烧几柱清香……
后来,镇里的一些人闻知了淑贞的故事,就提议捐款集资对“淑贞祠”进行扩建,淑贞祠这才真正名副其实,渐渐地竟也成了当地的一个文化景点,成为许多年轻人暗许心愿祈求赐福的圣洁的地方。
每次从那里经过,远远地就能看到祠堂大院门旁的灰色大理石镶底的朱红色的对联“精卫衔木填海填不平灌愁海;女娲炼石补天补不尽离恨天。”横批是:“孽海情天!”不由人不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