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天地事】人情天地(征文.小说)

  【晓荷·天地事】人情天地(征文.小说)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02发表时间:2017-04-30 21:32:06
摘要:他在思索着,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等他们这一代人结婚要用爹妈“半条命”! 这世道不同了。民不告,官不究,没人举报不会有人去查,聚旺冲地方太小,一转身全是认识的。

【晓荷·天地事】人情天地(征文.小说)
   聚旺冲四面群山环抱,一条永宁河穿行其间,把聚旺冲生生地分割成南冲、北冲。原先没修建永宁桥时,这里是三个生产队。除了南冲紧邻的两个生产队东家过红事、西家有白事地相互走走外,南冲与北冲的人们行走不便,因为这条河阻隔,就好比鸡犬不相闻,互不往来。
   可自从建起了永宁桥后,又赶上了撤区并社的端口,这南北原先三个生产队“三合为一”,成了化隆县楚湘镇境内最大的一个生产队,说它大,大就大在人户多,一共有三百二十多户,一千多口人。
   现在分田单干了,平时不怎么看到有很多人,都在忙自家的事儿。
   一旦那家办个喜事什么的,那可比到镇上赶集还要热闹。这样跟你说吧!都是一个生产队里的人,平时早不见晚见。只要一听到鞭炮的响声,都要相互询问:
   “鞭炮响了,那家又要过喜事呢?”
   “早几天就听别人说,北冲的张旺家娶媳妇,是在这几天吧!”
   一时乎大家都从自家走出大门,辨别鞭炮声响的方位。当确定是北冲张旺家无疑,都各自回到了各自家里,忙着尽早做完家务事,准备出席张旺家娶亲的盛典。
   无论南冲北冲,对河两岸基本上都是锁门闭户,全体动员,人们恨不得和土一起抬去。
   娃娃大小合家搬,都要去送人情。当然这还要看办喜事家里的人缘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情的。一个生产队里,三姑六婆的比较多,办喜事图的就是两个字——热闹!
   只要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主人家都会去邀请,如果是主人家没去请,或者说漏请一户亲戚,那么你就有可能遭人怀恨。
   聚旺冲的人比较讲面子,送人情这几年来水涨船高,见风涨。你送两百,我就比你多出一百,上个三百。特别是沾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你一千,他就两千,甚至还有五千上万的,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全生产队的人们都喜欢看个热闹。尽量赶早来围观一下娶亲进门的那一瞬间。
   这次张旺家娶亲别具一格。
   你看,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奏着喜庆的唢呐迎娶新娘。新郎张发忠请来了传统迎亲队,穿着状元服,头戴官帽和伴郎一起骑着高头大马,在唢呐队、花轿队的簇拥下前往银膳镇上迎娶新娘谷正梅,场面十分热闹。
   人们站立在那儿,久久地等待着。
   还时,张旺家支客先生走过来对大家说:
   “还早着呢!按约定的时间要在中午十一点多钟,新姑娘才得迎进门,正式举行结婚典礼仪式。”
   大家听支客先生这么一说,再看看时间,还不到上午九点钟。在这里要等两三个小时,于是大家又涌进了张旺家。
   张旺家在北冲穿心街道的南侧,与张旺家一字并排有三五户人家,这三五户人家前面早就用无缝钢管支撑起了偌大的棚子。
   棚子里面,整齐地排列着两列圆桌、凳子。像列队的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整装待发。不多不少,正好十八张大圆桌,每桌十二个凳子,桌凳一色地红漆敷面,给棚内增添了喜庆之色。
   棚子东头是膳食间,十多位厨师,正在紧张地准备着中午桌席上的美味佳肴。紧邻张旺家旁边的大门口,大箱小盒的都是香烟、饮料与竹叶青酒。
   棚子西头,临时搭建的是一个舞台,吹打乐响起,伴随着钢琴声,舞台中央,五六个打扮时髦的舞女翩翩飘飞。舞台灯光灿烂,舞台正中高悬着一个旋转的舞台布景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灯光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温馨曼妙之感。
  
   二
   乡村里,没有什么事比婚礼更喜庆。张旺家屋内屋外穿梭的人影,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都在为婚礼忙碌。亲朋四邻也特意赶来捧场,凑个人气,纷纷为婚礼献上真挚祝福。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鞭炮声,口号声,喝彩声交织成一片……色彩斑斓的祥龙在龙珠的引导下,上下游摆,左右穿梭,让大伙看花了眼,不少人都赶紧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场面。我若不是本地人,一定会以为是文艺演出,谁都猜不到这是有人家在娶媳妇吧?
   “今天是儿子大喜的日子,家里请了两支文艺队来热闹热闹。”正在家里家外忙碌的关慧莲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家里请来村里的花灯队迎亲,表演丹河大花灯给老人们看;另一支是隔壁村组织的周畅艺术团,演些现代歌舞给年轻人看。关慧莲的姨妈、小妹都参加了花灯表演,办喜事的时候载歌载舞,婚礼更显喜气,更加热闹。
   当天一大早,两支文艺队就在村里公益事业园里做了好几次彩排,好让中午的迎亲表演尽善尽美。大约中午十一点,迎亲的队伍拉到了聚旺冲村口,早已迎候在这里的文艺队开始奏乐,大鼓、小镲、片子、沙锣、大钹、唢呐等乐器齐鸣,花灯队踩着节拍,应和着鼓点腾空起舞。
   “我们这个花灯队一共有15个人,总共编排了13个套路,今天由于迎亲的距离短了点,只表演了7个套路。我们虽然只是个村级队,但创作并表演的《喜迎春》《和谐新歌》《四个老汉练拳术》等节目还多次拿过县里大奖呢!”文艺队领队黄道新在表演的间隙介绍道。
   花灯队的音乐刚一落下,周畅艺术团的现代歌舞便拉开了序幕,演员们个个能歌善舞,节目全部是自编自演,音乐由键盘手现场伴奏,《丝弦》《我的丹河我的家》《土家族舞蹈》等民族与现代融合的数十个节目,流丽婉转,抒情浓郁,特色鲜明。表演直到晚餐后客人散尽才结束。周畅艺术团的负责人说,他们团最近像这样的婚礼演出有很多,档期都排得很满,哪家要办喜事还得提前预约呢。现在办喜事的几乎家家都会组织文艺表演,很热闹哩!
   紧随其后,只见张发忠的爸爸张旺、妈妈关慧莲让当地乡亲们画成了幽默滑稽的小丑。张旺戴着一个纸糊的高帽,肩挎一根竹筒锯成的“吹火筒”;关慧莲戴着一副墨光眼镜,其中有个镜片用纸遮挡住了。明眼人都知道,这寓意张发忠的爸爸是个“烧火佬”,他妈妈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还不算呢,有人硬邀张旺唱歌,他迫不得已抓起话筒唱起来,边唱边把腰弯的像个大虾似的连连鞠躬,还模仿一些明星的派头,不时来几个飞吻,逗得围观的人们哈哈大笑起来。关慧莲为大家跳了个舞,她时而探身屈膝,时而满场乱飞,时而把头一抬、眼珠溜溜一转,时而轻舒双臂,活像一只肥天鹅。
  
   三
   聚旺冲四邻八乡的人们,蜂拥而至。嬉闹着,簇拥着,一路吹吹打打,载歌载舞,把骑着高头大马上的新郎官张发忠、迎亲队伍抬在花轿里的新娘谷正梅、奏着喜庆的唢呐的迎娶队伍,拥在中间。
   在众人的拱卫下,来到新婚典礼现场。新郎官张发忠跳下高头大马,迎到花轿边,等落轿后直接从花轿里把谷正梅抱在怀里。新郎新娘后面还有几位伴娘跟随着,在她们的簇拥下进了婚房,化妆师在精心跟谷正梅搭配着婚礼服饰,给她涂眼影、画眼线、梳眼睫毛、粉黛、口红,化妆完毕。
   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谷正梅,她身着婚纱,纯白的裙摆被裁制成无数皱褶。一层轻纱柔柔地给褶皱裙上蒙上一层薄雾。袖口参差不齐的蕾丝花边更显柔美。从肩头上向下螺旋点缀的花藤上是朵朵白色的玫瑰,剪裁得体的婚纱,蓬起的裙摆,让她如同云间公主,优雅而华贵。
   当新娘伴着《婚礼进行曲》闪亮登场,走向静静等候在那里的新郎时,她已然是婚礼上最耀眼的明星。
   婚礼现场布置得富丽堂皇,从张发忠大门口一条用红地毯铺成的小道,连接到一座用花朵装扮的半圆门,半圆门那头仍然是红地毯,直通到主持台。
   随着音乐响起,一对穿着盛装的花童,一手提着花篮,一手撒花引着新郎张发忠走向主持台,在新郎张发忠对新娘谷正梅的爱的宣言中,主持人把一个白色的充气球拉开,美丽的新娘谷正梅顿时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后面喷起树树银花,每张桌子上也有一束束火光,此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色。然后是新郎张发忠、新娘谷正梅对全场客人三叩首,接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主持人还请新娘的父亲谷梁成上台讲话,在字里行间里听到了他对大家的美好祝福及喜悦。最后新郎、新娘倒了蓝色香槟酒,每一杯都盛着满满的香槟,代表他们的幸福婚姻圆圆满满。他们走下主持台,为每张桌子上的客人敬酒,传递着彼此间美好的祝福。
   在笑声中,在美好的祝福中,婚礼圆满结束。
  
   四
   张发忠、谷正梅结束了爱情长跑,当上了企盼已久的英俊新郎、美丽新娘。在双方父母的精心操办下,婚礼堪称完美:虽是在家里举办,却也盛大恢宏,超级气派,礼乐团,舞蹈队,以及贵得咋舌的婚纱照……用聚旺冲人们的话形容就是:“人生能有如此一场婚礼足矣。”可是新娘谷正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礼金收了不少,可谷正梅感觉自己只是这场婚礼的一个道具,礼金才是婚礼的主角。”
   刚刚举行完婚礼,他们俩就发现“婚礼礼金”已经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婚礼的方方面面,它似乎成为了婚礼的主角。
   谷正梅自认为她和老公发忠是新时代的青年,不想落入俗套,不想婚礼大操大办。两人本想简简单单度个蜜月就了事,可是双方父母死活不答应,非要出钱让他们办个隆重的婚礼。谷正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公婆听到他们要结婚的消息时的语气:“哎呀,孩子,你们可让妈盼到这一天了。眼瞅着发忠他爸多年出门送人情,好多人情账还没收回来呢。本来我还正为这事发愁,这下你们可为妈去了一块心病啊。唉,这回终于轮到咱们家清债了!”说着,公婆熟练地打开卧室床头柜,拿出了一本看起来“年龄”不比小谷“小”多少的笔记本。这是公婆从她七十年代结婚时记录下来的“人情账本”,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公婆一家这近三十年来的一笔笔人情往来的开销:“发忠出生,张家送了一篮子鸡蛋。”“王家大儿子结婚,送去50元钱。”“李家女儿结婚,送去200元。”……
   公婆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自己欠别人的还是别人欠自己的”账目,她都不厌其烦地精确记到某年某月某日以及收支的具体钱物。从最初用作人情往来的鸡蛋、被面、暖瓶,再到近年来数目不断攀高的“礼金”,她整整齐齐地记满了一本子。她说:“我初步合算了一下,总体来讲还是别人欠我们家的多,大概有四五万元吧。小谷啊,你也别嫌我老太太见钱眼开,虽然我早已把你当成自家儿媳妇,可这婚礼是一定不能省的,不为别的,最起码也要把这么多年别人欠的‘外债’收回来啊。”对于公婆的一番话,谷正梅虽然不爱听,但是她能理解老人的一片苦心,毕竟四五万元的礼金不是个小数。
   如公婆所愿,婚宴结束后,近三十年的“外债”终于连本带利收了回来。看着公婆那挂满笑意的脸,婚礼的主角谷正梅和张发忠却只有无奈。对于那场豪华婚礼,他们的回忆只停留在机械地向数不清的人敬酒,然后再惯性地接过那份沉甸甸的“礼金”上。晚上回到新房,谷正梅累得瘫倒在床上,她暗暗发誓:“下辈子决不为了‘礼金’结婚!”
  
   五
   谷正梅、张发忠夫妻俩因为“礼金”而感到闹心,不仅因为“婚礼真正的主角变成了收钱道具”而失落,更因为今后该如何“还账”而苦恼。
   谷正梅说:“婚礼结束后回家数钱的感觉真爽,有一夜暴富的滋味。可是当我和老公再细细算账时才发现,这笔钱可不能乱花呀。”
   因为其中有近百分之二十的礼金是家里的亲戚、长辈、双方父母的朋友所赠,属于“资本公积”性质,不需要还(至少不需要自己还);约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一些已婚了的朋友所赠,因为以前他们结婚的时候已经送过礼,属于“应收账款”;而还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礼金,是那帮还没结婚的朋友送的,人家以后结婚、生子、升迁时是要逐一奉还的(而且到时候可能送的金额还会相应增加),所以属于“应付账款”性质。
   这么一算,加上其他开销,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礼金收入以后是要“加利息”还回去的。如果现在一口气把它花光了,无异于“贷款消费”。接下来还打算生小孩、买车……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那笔礼金只能存起来,慢慢还债。收得越多,将来还得就越多。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收。
   看来,钱多了也不是好事。现在,收红包、接受别人的祝福已经成为了新人们的负担。同事、亲戚、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五一”期间,张发忠、谷正梅赶了三个婚礼场子,成了喝喜酒专业户。早在几个月前,谷正梅的闺蜜夏芳琴已经口头发出了5月1日喝喜酒的邀请。他们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大家凑个份子,每人300元搞定。没想到,节前半个月,谷正梅竟又陆续收到两个邀请。一张喜帖来自舅舅家的表妹(特别关照要全家出席),一张来自读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梁晴(谷正梅曾许诺,她结婚时会奉上一份厚礼)。
   “同事、亲戚、好友,哪一个都不能得罪,哪一个也不能少给,这不是在考验我的荷包吗?”谷正梅感到有点心疼了。5月1日那天,谷正梅将“分身术”的绝技演绎到了极致:先跟着爸妈到舅舅家报到,趁大家闹新娘子时赶紧开溜,奔赴闺蜜的婚宴,没等落座就自罚三杯酒,随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冲向梁晴的婚礼,送去沉甸甸的一个大红包。看着同事、表妹、好友都找到了幸福,谷正梅真心替她们高兴。不过,说实话,一下子撞上了“五一”喝喜酒的高峰期,送完同事又送同学,到底有点吃不消。幸好,表妹那场婚宴有爸妈出面不用送礼,不然,谷正梅整个4月份的打工所得就得全贡献出去了。

共 1973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人情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痛。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等他们这一代人结婚要用爹妈“半条命”!新娘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礼金收了不少,可感觉自己只是这场婚礼的一个道具,礼金才是婚礼的主角。高额礼金的支出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不堪重负,特别是每逢“五一”“十一”这样的结婚高峰期,当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支出得用于送礼,甚至当月全部收入用于礼金支出。那名目繁多的生日宴、满月、周岁、五岁、十岁,还有十二岁、三十六岁、四十八岁等等,有的人还想出一些啼笑皆非的借口请客,你若不去“随份子”,以后这圈子就不带你玩了。有人为了收回礼金投入,买了车也要请酒席,甚至有人想出了猪仔满月宴,人都被这人情礼逼得几近入魔了。前面的乌龟爬坏路,后面的乌龟跟着爬。风气坏了,谁能煞得住呢!本村这个样,邻村这个样;本镇这个样,邻镇这个样——人情礼重负处处皆然。本品触及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情礼灾害问题,细致地反映了人们不堪其苦的现实,颇有针砭之效。作品主题深刻,立旨高远,是难得的文中上品。感谢赐稿晓荷!期待更多精彩!给老师敬茶!【编辑:张福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04-30 21:42:35
  丹水老师好!本篇小说,取材于受人诟病的人情礼,发乎真情,触及社会的敏感一面,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力荐!欣赏了!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4-30 21:47:36
  丹水老师好!小说很精彩,拜读学习了。祝老师五一节快乐!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你猜        2017-04-30 21:58:26
  很精彩,学习了,祝老师节日快乐。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4-30 22:27:43
  谢谢编辑张福洲老师的编者按语!丹水祝老师“五.一”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4-30 22:29:33
  谢谢家门如此关注、鼓励!高评!远握、问好老师!
6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4-30 22:30:48
  谢谢编辑叶华君老师的肯定、支持!祝老师五一节快乐!
7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4-30 22:31:48
  谢谢你猜老师关注、鼓励!丹水祝老师节日快乐!
8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4-30 22:34:24
  说实在话,这篇小说把我头发都写白了。当完成后才如释重托,针砭时弊需要勇气哦!
9 楼        文友:张福洲        2017-05-01 09:38:07
  丹水老师好!“针砭时弊,需要勇气。”小说结合农村的红事白事,大事小情,迎来送往,礼金比拼,很有深度地反映了困扰很多人的“礼金压身,重负难解”的问题。写得很好!问安!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10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7-05-01 13:31:12
  谢谢张福洲老师给丹水鼓气、加油!祝老师节日快乐!
共 28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