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檀香】父母的吵嚷(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檀香】父母的吵嚷(短篇小说)


作者:孙鹤 举人,51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70发表时间:2017-04-30 22:02:42

【檀香】父母的吵嚷(短篇小说) 好不容易可以在礼拜六的早晨睡上一个回笼觉,而不必担心今天的工作。是的,这种舒适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不是在班上继续着一整宿尚未完成的工作,就是极不自然地起着大早,忙不迭地吃上一口饭,尽快乘车上班,很怕耽误了工作。再不就是担惊受怕午后的工作,会不会遭到某些意外。提到意外,我现在仍心有余悸,而这种来自于无形的恐惧感的威胁,让我一辈子都不愿意去回忆。
   这样白天工作,晚上自行其事的生活方式才是作为人类而言最为理想的,若不是由于工作上的不幸遭遇,我也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回到最原始的姿态,以免生物钟紊乱。回想起来,自从来到新钢上班,就一直倒班,从未间断。虽然内中不乏年休假、换班、连班,或是干脆为了在家养着而歇的病假,但都不过是在欺骗自己。明天、后天呢?还不是要按部就班地到岗位中去,不得延迟,不得早退,一如既往干着貌合神离、心口不一的工作。
   偷懒、图一时之清闲,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因为在我看来,只要是本职工作结束,剩余的时间完全有权利交给自己打发,毋用别人操心。可是替我操心的却大有人在,使我异常愤怒,愤怒到甚至想要辱骂他们,揍他们一顿。但我放弃了,由心底释放出来的潜在意识控制了我的身躯,控制了我冲动的行为。惟一的理由无时无刻不在对我进行规劝——你不应该这么做,你还要生活。
   呵呵,是啊,我还要生活,为了赚取那么一点钱财,竟然丧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丧失了自由的权利。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不应该辱骂他们,因为他们比我更可怜,他们可能连最后一丝企盼自由的信念都没有了,一具只知道拼命工作、积攒钱财的浮尸,我又何必同他们一般见识呢?不过,我怕,我很怕我的那么脆弱而又渺小的思想当真保不齐哪天会熄灭,与他们一样成为浮尸,形同机械。
   坦白地讲,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至少它在一定范围内限定了我的自由。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基层群众又不得不这么去做。假使没有了生活来源,又拿什么去畅谈所谓的自由呢?难不成我这一类人真的就没有办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权利——自由?
   话题扯远了,上述的东西实在是前一阵子发自肺腑的感言,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下来,省着我害怕这百十来字在以后的人生中像是铸了的笔,干涸了的水,果真没能在我的记忆里存放太长时间,便消失不见了。
   由于星期五晚上睡得很早,导致我在星期六的凌晨三点多就醒了。无事可做的我,在上了趟厕所之后,痛痛快快地拿凉水洗了把脸,然后打开电脑,聚精会神地读着《歌德全集》中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仍沉浸其中,丝毫没有察觉到窗外的天已渐渐泛亮,以及钟表在滴滴答答地转了不知道有多少圈了。
   当一个人在做着某一项自觉颇有意义的事情时,感觉来自外在的一切侵扰、干预都显得那么无力、那么苍白。但是,当我稍感困倦,准备关上电脑睡觉的当口,一声高亢的叫嚷将我惊动了。这熟悉的声音,这强烈的震慑,让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之前的想法,反而更有精神些了。缓步来到另一间屋子门口,“你们不至于一大清早就犯病了吧。”
   对于父母,我是很少用尊敬的词汇的,正如母亲曾经跟我说的,“虽说是父子、母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可以像朋友一样。”
   我非常赞同母亲的话,所以每每心里面有什么想不开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知心话,都会毫无保留地和父母说。诚然,父母也是一样。而且相对于外人,我更愿意同他们讲,因我深知他们是不会加害于我的,他们的出发点一定是对我好的。我喜欢跟他们沟通,同他们开玩笑,仿佛竟真的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道沟壑是无法填平的隔阂——他们毕竟是我的父母,在某些问题上,我还是会比较有分寸地拿捏着彼此的尺度。
   “儿子,没事的话你过来,看看你爸,一大早就把给我搅和醒了。”母亲说。
   “别胡说八道,我睡不着,还不让起来啊。”父亲说。
   “你睡不着就搅和我啊?你知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睡眠是最香的。”
   “我经常这个时候起来,你又不是不知道。”
   “跟你过这么长时间了,一点儿好都没得到,连觉都不让睡踏实喽。我看啊,你这属于职业病,可能你上夜班的时候,早晨五点多务必得起来检查一下设备。”
   “是啊,习惯了。”
   “哎呀,你这习惯可坑苦我啦。”
   他们继续喋喋不休地聊着、吵着,却不似适才那般厉害,气氛总算是缓和了些。我认为还是不进去的好,因为我还念念不忘我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况且,我晓得一旦进去的话,必然会被他们之间胡闹的争论、争吵给绊住,脱不开身。“得了,你们两口子的事儿还是你们自己解决吧,我可没有工夫管那么多,我还得看书呢。”
   “大半夜的就起来看书,你纯粹是有病。”父亲说。
   “也许是有病,也许是病得不轻,不过我高兴,我愿意,你们谁也管不着。”
   我很讨厌父亲讲类似的话。他不看书,却也不大喜欢让我看书,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在他眼中,那意味着毫无用途的负累,且还要恬不知耻地耗着电费。
   在某些地方,和他们沟通是很吃力、很费劲的,可能是受到的教育不同。不对呀,我也没有受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教育,不过是拿着父母的钱混下来的毕业证罢了,根本谈不上接受了怎样系统的所谓高等教育。或许是我读过的书多了些,使得自己无形中获取了极大的信心。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面阐述过书籍与社会就是一所著名的学府。原文似乎已经记不得了,留下来的印象、印记也在杂乱无章、饱读诸多名家大作之后消失殆尽。但我十分清楚他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而我,就此也肯定了父母文化水平不够高。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母亲依然可以在没有固定工作的日子里靠着诸多手艺在外面赚钱,父亲也在挣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老两口过着自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的生活。而我呢?竟百无一用。
   对于母亲,我是满怀敬佩之情的,可以说母亲为我树立起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榜样形象。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关头,无论在怎样拮据的生活环境下,镇定,而又头脑清醒,不慌不乱,选择一项自认为对,且报酬远比投资大许多的技艺养育我。这就是力量,使我五体投地的榜样的力量!母亲虽然不怎么读文学小说,但是中医、医疗、养生、按摩、烹饪、裁缝、编织……涉猎之多,所学之杂,让我啧啧称奇。不仅如此,她的学以致用,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的。
   相反,所谓的文学是很博大的,也是很丰富多彩的,跌宕起伏的情景,使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但是,究竟有什么用呢?直到现在,我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一番在我眼中父亲那所谓的悖论,使我脸上无光、颜面无存的驳论,在我脑海里辗转反复。而我,竟也开始怀疑文学对于我来说到底算什么,只是闲来无事的消遣?还是寄托我打来理想之门的钥匙?
   原本父亲在我心目中远没有那么崇高,甚至就我看来实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一个大男人,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知识、没有技术,除了一老本实、任劳任怨地做着岗位上的工作,其他可以说是一无事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我面前显得高大呢?即便是父亲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观点,不曾有丝毫改变。但当父亲的一种似乎漫无目的的,随便抛出一句话,竟然令我不得不去苦思冥想。
   或许这句话面对其他任何一个人说,都会遭来顽强、固执而又连绵不休的反驳与唾骂。可是我并不能代表其他人,我只能代表我自己,并且敢于正视这个问题,以至于因此感到迷茫了。
   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他的故事有些时候真的很可怜,尤其是当他的父亲对于文学只是一知半解,只听说过几位享有盛誉的文豪的名字。不过却很排斥文学,特别是在儿子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时,他没有予以安慰、予以勉励,反之给了我当头棒喝,并附上一盆冰凉的水,冻得我差点喘不过气来,险些死掉。瑟瑟发抖的我,只能是较为坚强地忍耐着。即便是这样,我的心在流血,我的血液里搀杂着痛苦与哀怨,很想让人知道,却又很害怕别人知道。就这样,我伴着迷惘和无助,沉寂在他们房间的门口,腿脚不利索,迈不动步子,手也不好使,拍打不着脑袋,任凭自己屋子里的电脑上Queen乐队的《We are the Champions》循环地播放着。
   父亲竟是这般残忍,叫我好生难受,但我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确实,一个人不懂得文学很正常,一个人不看文学也很正常,因为他要做的是不间断地往来于工厂与家庭,为了养活我,为了让我有机会接触文学,而自己只是笑呵呵地讥讽了一下我。这样一位父亲,即使他言语上的过错千千万,身为孩子的我,又能以怎样的仇恨心理去怪罪他呢?我做不到,更不能予以反击,只是静静地,迈着沉重而又缓慢的步子,挨进了我的房间,一屁股坐在电脑前,味如鸡肋地翻看《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人呢?儿子,过来呀,来跟妈妈唠会儿嗑。我让你爸折腾的也睡不着了。”
   “不了,没心情。”我的意志仿佛在刹那间消沉了。
   “别听你爸胡说,他什么都不明白。”
   我很想严肃而又犀利地回击母亲,但转念一想,母亲的话也不错,毕竟简短的话语中,代表着的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心声。两种极不协调的声音分别出自父亲、母亲之口,实在是叫我为难,好生矛盾。作为文学的拥趸,以我的立场而言,母亲的话是绝对正确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父亲的话有毛病吗?左思右想,除却对文学的严重偏见外,还真就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更何况对于文学的偏见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令我哑口无言、有口难辩。
   换言之,父亲那木讷的表情下,是在向我抛出一个极为敏感、极为深刻的命题——没有文学的生活,不是照常可以过下去吗?我惊叹、愕然、恐慌、惧怕……百感交集的我能感觉得到,在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我的心跳了多少下,我的面部表情倏然变换了多少个。只是没有镜子,我也看不到自己的狼狈相;也没有相机,将当时我十分难堪的面部表情照下来;更不会有仪器测量一下我的心率,甚或内分泌。但我敢肯定,我在那短暂的一分钟里,不停地在做着心理斗争。
   不可否认,倘若这个命题成立的话,我们现在的生活会一下子追溯到原始社会。那么试问,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又是为了什么呢?由于父亲没有立即将命题抛出来,或者说他只是在打击我的自信心,这样一来,此时的我还有喘息的余地。我在找对付它、击溃它的办法,精神层面的依托?灵魂深处的检验?还是其他什么,但都没有什么实质性,不如命题来得简练、果敢、扼要。或许我已经崩溃了,沉默也许是最好的良药。
   电脑上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还在等着我将结局一一窥见。可我真的是没有心情,情绪异常低落。索性关掉电脑,借由回笼觉使我忘记刚刚的一切。
   但是,无论我怎么翻来覆去,却始终也睡不着,只有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顺便拿起搁在床角的手机,读着巴金先生的《随想录》。
   突然之间,我发现里面的文字在对我笑,不是嘲笑,而是和蔼可亲的微笑。像一盏灯、一团火似的,将包裹在我心房的冰冷慢慢融化。
   或许,文学之所以经久不衰、永远不灭,正是因为孕育它们的人,他们的见闻、感慨,包罗万象,使人无法舍弃,无法释怀,并且能够从中寻找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我想应该是这样。不然的话,文学当真像父亲说得那样,毫无用途喽。
  

共 44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母的吵嚷,看似冷冰冰的话题,却充满了深情。每一次争吵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留在记忆里,值得珍惜,值得回忆。正是因为有了吵嚷,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受益匪浅。有父母浓浓的爱伴随,每一次吵嚷都温暖无比。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引力。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读后难忘。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感情深厚。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编辑:卡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卡米        2017-04-30 22:03:23
  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卡米
回复1 楼        文友:孙鹤        2017-05-06 23:12:39
  感谢精彩点评,遥祝,敬茶
2 楼        文友:檀香编辑部        2017-04-30 22:17:12
  问好老师,敬茶,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檀香编辑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