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十字河
初夏谷雨之时,正是春暖花开、播种栽培的季节,更是户外旅游的好时机。4月20日,笔者的一个大学同窗说是要在“五•一”期间过来我这里来休闲几天,好好减减压。也是,现在市场竞争压力太大,哪家公司不都是把弦绷得紧紧的,难得有这样的小长假,修复一下处在亚健康的疲惫身心。笔者不敢怠慢,于是赶紧订好房,做些野炊方面的准备。
由于笔者所在的公司地处边远的粤中南海之滨,远离城市喧哗,倒是清静。但近年来公司傍边小有名气的“黑沙湾”“鱼塘港”,却吸引了不少有先见之明的旅游人士。作为公司管辖区域的水库上游,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却很神秘,目前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铜鼓十字河,被到过这里的人称之为广东版的“小九寨沟”,她就像一个亭亭玉立、阿娜多姿的少女,说她美丽、妖娆,一点也不过份。为此,笔者向老同学一行力荐去十字河一游。
上午九时,正值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们带上干粮,前往目的地:大坑水库上游的十字河。我们一行攀上水库大坝,只见水库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跌宕起伏,水面碧波荡漾,形成一个高峡平湖,笔者称其为“月亮湖”,令大家赞叹不已。水库是在铜鼓河的下游建坝的,其库容近亿立方,为电厂源源不断输送优质水源。而铜鼓河发源于南峰山的大蟒顶,延绵十多里,经黑沙湾流入大海。位于铜鼓河中游一带的三溪汇流之处,想必就是神秘的“十字河”。
我们一行沿着水库右岸山边的羊肠小道进发,时而上山,时而下坡,经过两座独木桥后,在一座小山顶上停步小息。看到这里的花岗岩地貌风华充分,颜色、沙砾、土壤分布均衡,山上植被因收海洋性气候影响成次生林状态。遥望水库,一片碧绿,蓝天白云下的水面,山峰倒影成趣,风景如画。休息片刻后,大家撩起行装,继续前行,大约1小时后下了最后一个山坡,山边的路开始变得开阔起来。这条山路据说是当年铜鼓村民沿着铜鼓河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尽管弯弯曲曲,崎岖不平,但比起攀山却要舒服得多。此时我们已行至十字河的中段,只见河谷怪石林立,溪水清澈、瀑布飞溅、流水潺潺、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路傍还不乏许多香气扑面、颜色鲜艳的异花野果,一种“山外青山”的感觉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尽管还未到目的地,大家却已是大汗淋漓,不少人提出就地安营扎寨,不再前行,颇有“乐不思蜀”的意境。作为向导的我,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情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决定鼓动大家咬咬牙,坚持走完最后一公里,理由是“风景这边独好”。
经过大约2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顺利地到达目的地,随后,大家小心翼翼地下到一块开阔的河谷谷底。向北望去,只见谷底与上游交叉的两条小溪有近十米的落差,在交汇处形成一个天然的小瀑布,白色的水花飞溅,薄雾霏霏,响声潺潺,瀑布下游又有好几处较深、较大的窟窿池,池内碧绿的水面倒映着蓝天,池子的进出口却水流湍急,傍边一块硕大的巨石犹如一位将军把守,好一个“贵妃池”。我们赶紧卸下行囊,疲劳早已抛在脑后,拿起手机“咔嚓咔嚓”不停地拍照。同行的一个女士,凭借俏丽的身材和飘逸的长发,在池边摆出梳妆的PS动作,犹如当年华清池边亭亭玉立的“杨玉环”,完美地融入在如此优美的大自然环境中,简直是美艳无瑕,“谋杀菲林”。一阵长枪短炮激战之后,开始有序地组织野炊活动:有的自告奋勇地洗菜、切瓜果、烧骨头汤,也有的开始席地而坐,打起拖拉机来。此时,随身带来的蓝牙音箱中正播出关牧村演绎的那首《多情的土地》: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
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
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这河汊山脊。
……
此时飞扬的歌声,是大家心情的最好诠释。
这次十字河之游,不仅使笔者完成的向导任务,再次欣赏到“赤溪小九寨沟”的如画美景,还是一次很好的读书体验和摄影采风活动。当晚,笔者就完成了题为《月亮女儿》的摄影制作:笔者将水库誉为“月亮湖”,将十字河比喻为月亮女儿,汇到母亲怀抱,更有那楚楚动人的美女作模特,用手机镜头就能诠释十字河这“山之风、水之韵,人之美”,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