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怀念镰刀(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怀念镰刀(散文)


作者:洛阳琴心 布衣,24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2发表时间:2017-05-04 10:36:57

住进城里这些年,很少看见镰刀了。上次回乡,和母亲一道去割韭菜,见母亲用一把小铲刀,问及,母亲回说“现在这年头,庄稼都机械化,哪里还有镰刀?”我听了,心中掠过一丝怅然。
   记忆里,镰刀可是庄稼人的宝。物质匮乏的年代,缺衣少吃的人家数不胜数,可谁家没有几把上好的镰刀呢?打猪草用镰刀,收割麦子用镰刀,砍玉米棵用镰刀,收高粱、谷子用镰刀,割豆秧、红薯秧用镰刀,杀芝麻棵用镰刀,杀荆条用镰刀,割韭菜用镰刀,就连春节砍柏树枝熬年也用镰刀。镰刀的用途之广,在农家得到充分体现。一年三百六十天,镰刀应该是所有农具里使用率最高也最小巧轻便的了。
   镰刀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人们能打磨简单的石器开始,就有了初具稚形的镰刀,即所谓的‘石镰’。从石镰演变成后来普遍使用的铁镰刀历程里,镰刀的功用不断增多,形状却变异不大。镰刀由刀头和木柄组成,刀头呈铁质月牙状,靠外侧面略为厚实,往内侧面则渐近渐薄到锋利,刀头尾端和木柄相连,木柄约二尺来长,形状可直可弯,全根据用途设置。印象里,家里的镰刀分为两种,一种专门用来收割小麦,另一种则负责其他用途。
   收割小麦的镰刀,刀头相对轻便锋利,刀把呈弧形流线,是镰刀里最优美的造型。麦棵轻细,一镰下去要能割下整把几百棵的麦子。麦收时节,是镰刀大显身手的时候。金灿灿的麦田里,各家老少齐上阵,数十把镰刀不约而同挥动,黄澄澄的麦浪便一片片卧倒,直到全部露出均匀齐整的麦茬。熟透的麦子不等人,镰刀钝了是要延误麦收的。是以,麦季的镰刀最受优待,一晌麦子割下来,各家院子里必然能听到大人们蹭蹭蹭的磨镰声。夜晚收工,磨好的镰刀被一把把并排挂上墙体,一如枕戈待旦的兵士。
   玉米棵粗重,要一棵一棵地砍,镰刀就相对厚实些,但锋利还是要的。一镰下去,玉米棵须要果断迅捷断离,若要回镰,于时间和体力都是消耗,是忙碌的乡人们容不得的。因为收获、播种都讲究时机,错过了就要影响到下一季收成。是以,砍玉米的镰刀若用到迟钝,乡人们必会毫不吝啬换掉,挪作割草、砍柴使用。
   乡间多忙月,镰刀也一样。北方山田多,大豆、芝麻、谷子、高粱、玉米、小麦,农作物一茬接一茬,哪一样都离不开镰刀。好不容易等到庄稼收拾完,有了些日农闲,乡人们绝不舍得闲着,男人们赶着去了煤窑劳作,妇女们一早喂过牲畜就带上镰刀进山了。穿过一条条沟壑,翻过一架架山梁,她们在深山荆棘间穿行,专门寻找那些高大直顺的荆条,然后拿镰刀一支支砍下来,再捆好了背到几十里外的煤矿出售。一捆七八十斤的荆条,大约能卖上一元多钱,妇女们一镰一镰砍下去,家里的油盐用度就有了指望。当然,杀荆条,一把上乘的镰刀是必不可少的。荆条皮实、柔韧,所使用的镰刀既要敦厚锋利又要结实耐用,经得起天长日久的砍杀。
   村西头的青爷,因为年龄大,下不动煤窑了,就和妇女们一道进山杀荆条。青爷的荆条不卖,他把杀来的荆条全部按粗细入水浸泡后,便借着月色坐在小院悠然地编织起活计来:盛草料的大荆篓、装物品的大中小荆篮、挑担的箩筐、盛放零碎物件的荆盘。皎洁的月光朗照着青爷凸起老茧的手掌,青爷的手指在荆条间翻舞穿梭。镇上集会时,青爷就和老伴把大大小小的荆制品按次序套好,一如俄罗斯的套娃般,担去集上售卖。青爷手艺好,人又实在,东西自然卖得快。得了钱的青爷就喜咪咪地去向卖镰人那里挑镰刀,青爷一把把地相看、抚摸,得着了满意的也不还价,乐呵呵地付了钱就攥紧不放,像捡着了宝贝似的。
   农活无老少。乡间的孩子们一样个个会使镰刀。诸如,镰刀使用最频繁密集的割草、砍柴,这些无师自通的活计,孩子们从六七岁起就会独立做了。山野、坡地、田头、沟壑,哪儿草木茂密就往哪儿去,每天天黑前,他们要割够猪、牛次日的草料。牛要耕田,饿不得,猪要长膘才能卖上好价钱,他们的学费才有保障。孩子们深知怠慢不得,是以,都把割草当做极认真的事去做,不必大人吩咐,每天放学扔下书包,就自动拿上镰刀、荆篮上山了。偶有割得慢的,不用别人说,自己就先流泪了。等到回去,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去寻磨石(磨镰刀的石头),而后打一碗清水蹲下,把镰刀头蘸了水就着磨石蹭蹭蹭地磨起来,一边磨一边学着大人,拿指头去试刀锋,稍不小心,指头就被割破出了血,但下次,还照样去磨。孩子们心里,镰刀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每天的割草全指望着它呢。砍柴也一样,年少的孩子们年复一年用镰刀砍下低小的树枝,直到成年力气充足了,才恋恋不舍放下镰刀换上斧头。当然,退役的镰刀就由小些的弟妹接了去,重新延续起它的使命来。
   多年不使镰刀了。大发展的时代,诸多和镰刀一样的旧农具正渐次淡出乡村舞台,新机械的更替减轻了农人辛劳、更解放了无数劳动力,乡人们再不必靠一把镰刀辛苦收割了,孩子们也不必每日割草砍柴了,这是时代的好声音,也是农人的福音。拼尽千年力,一朝使命去,陪同了人类千年、辛苦了千年的镰刀时代终结了,镰刀,该从此可以安歇了。我为镰刀喜,却又为它无声息的离席而怅然。

共 20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怀念镰刀》镰刀,曾经是最重要的农作工具,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见证着人们的勤劳和艰辛,现在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也许现在我们寸步不离的一些东西,在将来也会成为记忆。变化和发展是人类历史中永恒的主题,从来没有停歇,怀念曾经的物件和历史,既是对过往生活的纪念,也是对流逝时光的感叹。人类一路走来,丢掉了一些东西,淘汰了一些东西,这其实就是进步的表现,当然这些东西不应该完全消失,至少在我们心中要留下影子,那是我们曾经的生活。作者怀恋镰刀,其实就是在怀念历史,也具有展望未来的意味。精致的描写,饱含深情的语言,写就了劳动的赞歌,谱就了人类发展片段的画卷,推荐共赏,期盼更多精彩。【山水神韵编辑:三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人        2017-05-04 10:38:39
  拜读了,问好洛阳琴心文友,镰刀为我们割出了一片天,现在可能累了,要歇歇了,但它的精神却一直存在着。
我在路上走着,有时会歇歇,但从未放弃。
回复1 楼        文友:洛阳琴心        2017-05-10 10:09:38
  谢谢山人老师鼓励。如老师所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也许现在我们寸步不离的一些东西,在将来也会成为记忆。真的是这样,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伴随过人们的许多物件,都会渐次成为记忆。但物件虽去,记忆不老。
2 楼        文友:gaogao高原        2017-05-04 11:16:27
  这些老物件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那一幕幕弥散着浓郁生活气息和场景,使我们倍加怀念。问好洛阳琴心友!夏安!
爱好文字 喜好写作
回复2 楼        文友:洛阳琴心        2017-05-10 10:10:59
  谢谢高原老师鼓励,随着时代发展,许多曾经伴随人们的物件,都正渐次成为记忆。一如镰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