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心愿(小说)
于老太病了,这一次,她自己知道,很难挺过去了,小辈们相继都回来探望她。
于老太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把他们都抚养成人。
在于老太的心里,她自认为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了,对于大儿子,当时是倾其所有,为他盖了房,娶了妻,对于小儿子,也是如此,不光这样,还帮他们带孩子。
于老太是这样想的,可是两个儿媳妇却不是这样想,大儿媳没事的时候总是唠叨,说自己最亏了,说老太偏心,自己结婚的时候,啥都没有,家里的东西,都是靠自己挣来的,就连孩子,也都是自己带大的,老太从来没有带过一天。反倒是老二家的孩子,从小都是老太带大的,而且老二结婚的时候,造了房,还买了好多家具、家电什么的,远比对自己要好很多。每当媳妇抱怨的时候,老大总是沉默不语,对他来说,两边都是亲人,自己也不方便多说什么,都不好得罪。
老二媳妇呢,说来也是一肚子意见,老大家两个人都在外打工,一年顶多也就回来一两趟,家里有个事情,总是靠自己张罗着,花钱、花时间、花精力,他们倒好,啥事不管,每次回来,轻轻松松,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为此经常跟老公埋怨,自己嫁到这个家里,总是吃亏,而且,她还觉得,老太偏心,对别人都比对自己要好。
虽然她们心里都有意见,可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其实自己是怎样想的,对方是怎样想的,都心知肚明,跟明镜似的,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一杆秤。
唯一觉得愧疚的是对于女儿小芳,除了养育她成人外,没有给过她什么,相反,倒是她经常隔三差五地给自己带点吃的,给点零花钱。小芳的婆家条件不错,最主要的是她比较大方,不喜欢斤斤计较,她也知道两个嫂子的脾气和个性,为了家庭的和睦,更是为了她们俩能够对自己的老妈好一点,她从不去计较什么,反倒是每次回娘家,总记得给她们俩备点礼物,目的是希望她俩能够记着自己的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待老妈。
这一天,大家相约一起回家看望生病的老妈。
人呀,很奇怪,为了各自的利益,有可能会吵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可是当面对双方共同利益的时候,又能很快合伙起来,哪怕是两个人刚刚吵完架,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也不例外。这一次,她俩看老太病得不轻,自然想到了老太的身后事了,在她俩看来,老太手头有一笔钱,而且数目还不小,她俩担心老太跟女儿关系好,怕这钱会被小芳骗去。所以,在“不能便宜了小姑子”这个问题上,两个人的利益有一致性,立场也很坚定,她们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绝不能让小姑子参与进来分配本属于她们两个人的家产。
说到家产,两个儿媳妇讨论开来了。
大儿媳说,“替老太婆算过一笔账,每天一大早出门去捡硬纸板、矿泉水瓶、易拉罐,一个月至少可以卖1000块,这样一年就是12000块。”
小儿媳说,“还有呢,春秋天帮人家采茶叶,至少能挣几千块钱。”
大儿媳补充道,“还有过年的时候,光捡人家的鞭炮盒也能挣个几千块,她平时几乎不花钱,一年下来,少说也能存20000块。”
小儿媳说,“这么多年下来,老太手头少说也有10多万元钱,不能让小芳夺去,这钱应该是我们的。”
大儿媳点了点头,说,“我觉得,当地风俗都这样,女儿不参与娘家家产分配的,我们开个家庭会议,明确下来,必要时,请亲戚朋友或者村干部一起作证,你看怎么样?”
小媳妇马上反驳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以前遇到什么大事,你看,家庭会议能解决么?再说了,女儿不参与娘家家产分配,那你呢,你不是也拿到了娘家的家产了么?”
老大媳妇说道,“那是两码事,那是他们愿意给我的,跟这个情况不一样。”
小媳妇说,“咱们不扯这个了,还是多想想我们该怎么办吧?”
大儿媳点了点头,说,“要不就让他们兄弟俩去找老太去说说,我们作为儿媳妇出面不太合适,你看呢?”
小儿媳还是摇头,“让他们俩去?结果我都能猜到,他俩肯定不会同意的。”
“那怎么办?”大儿媳无助地看着弟媳妇。
“要不这样吧,等大家都走了,我去找她谈谈,毕竟我们俩相处的时间最长,让我先去问问老太自己的想法,你看怎么样?”小儿媳自信满满地说。
听到她自告奋勇地去打听,大儿媳有点高兴,好似自己已经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老太家产一样。可是同时她又有点担心,担心她了解过多,对自己不利,自己会吃亏,但是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样总比被小姑子抢去好很多,只好点头同意。
两个人一边忙着捡菜、做饭,一边考虑着各自的利益,尤其是老大媳妇,心不在焉,在捡菜的手经常停留在半空,时常愣着把捡好的菜扔掉,却把应该丢掉的黄叶子放进菜篮子里,引得邻居哈哈大笑。
他们俩害怕趁自己不注意,会给小姑子占了便宜,同时,又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想到了让自己的孩子去偷听奶奶房间里的谈话内容,两个孩子领命而去,悄悄地躲到奶奶房间边上。
由于受各自父母的影响,两个孩子都很聪明,没有刻意走进奶奶的房间,但一直都离得不远,看似在玩,实则是按照妈妈的要求,竖起耳朵来偷听里面的谈话内容。尤其是当姑妈、姑父进去的时候,更是警惕,生怕漏掉什么,错过什么,回去不好交待。
在于老太心里,自己是有一本账的,老公患病死得早,都是靠自己一手把三个孩子拉扯大的。按照自己当时的条件,给大儿子结婚的时候,已经花光积蓄。当时,也就那个条件,已经是倾其所有了。他也知道老大媳妇经常抱怨没有给她太多,可当时家里就是这个条件哟,又没有别的办法跟别人家的相比。为了能让大儿媳少一些抱怨,自己提出了要给他们分家,一来他们年轻,能挣得更多,二来自己还要给老二成家攒钱,如果都在一起,免不了会有磕磕碰碰,分开了,可以少一些矛盾。自己一分一分地去挣,可是挣钱的速度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和老二成人的速度。没办法,她想到了女儿,对,跟女儿男朋友家要彩礼,拿这个彩礼钱去给老二成家。
想到这,于老太苦笑了一下,自己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想到这一招的,说句心里话,最亏欠的是女儿,现在最贴心的也是女儿,两个儿媳为了自己的私利,争来吵去,让自己心烦不已,唯独女儿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丝安慰,女儿越是对自己好,自己越是觉得愧疚。好在女儿找了一个好丈夫,他人很好,对女儿也好,家庭条件也不错,结婚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这让她感到很欣慰。平时,女儿经常回来,总要带点好吃的,给个三五百元钱。
对于三个儿女,相比之下,除了老大家稍微差一点外,老二家也不错,二媳妇娘家条件蛮好,她哥哥开了一家工厂,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很快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由于娘家的接济,老二家两口子都在她哥哥厂里上班,他们家的生活过得还不错。
这一次,自己生病,而且还很严重,她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了,是要去另一个世界陪老头子了,为了能让自己走得安心一点,她决定提前把自己的身后事安排好,自己手头有省吃俭用的9万元钱,她想留下3万元料理自己的后事,剩余的分给三个子女。大儿子家生活困难一点,就多给点,给个3万元,老二家给个2万元,剩下来的1万元给女儿,她知道,女儿女婿不会计较的,现在倒是有点担心小儿媳妇,如果让她知道了,会吵会闹的,会觉得不公平的。算了,哪有绝对的公平呀,自己觉得一碗水端平了就行了,跟那些一分钱没留给子女的相比,自己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为了这事,于老太已经想了几个晚上了,本来是想把他们一起叫到床边上跟他们交待一下的,可是又怕他们当场闹意见,不好收场,思考再三,于老太决定用红包给孙子的办法,告诉他们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余谁都不能说,因为给你的是最多的。对,就用这一招,这个创意还是自己无意中看到电视里一个片段而得到的灵感,让他们谁都不知道对方是多少,都以为自己是最多的,这样就圆满了。想到这,郁闷了很多天的于老太终于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这个心愿如果能实现,自己也就能安心地离开了。
于老太第一个叫大孙子进去了,她对大孙子说,“强强呀,今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乖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要有出息,成为全家人的骄傲。”强强用力地点了点头,于老太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个大红包递给他,悄悄地说,“这是给你上学用的,回家后交给爸爸妈妈,奶奶就这么多了,因为给你们是最多的,告诉你爸妈,千万别对别人讲,听到了吗?”强强用力地点了点头,藏好奶奶给的钱,走出了房间。
听到大孙子进去了,正在做菜的小媳妇好像已经猜到了什么,便悄悄地告诉儿子明明,让他在门外听着,里面说了什么。
大孙子出来后,小孙子就被叫了进去。老人对孙子说,“明明呀,今后不能贪玩了,不能调皮了,奶奶不能陪你了,今后见不到奶奶,会不会想奶奶呀?”这个孩子,是于老太一手带大的,跟奶奶最亲了,他好像听懂了奶奶所说的意思,紧紧地抓住奶奶的手,哭着说,“奶奶,你没事的,你会好起来的,等你好了,再陪我一起玩。”听到孩子这么懂事,尤其是有了感恩意识和品质,觉得很欣慰。她拉着明明的手说,“好的,乖孙子,等奶奶病好了,保证陪你一起玩。”说完,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他,说,“明明呀,这是奶奶给你上学用的,回家后交给爸爸妈妈,奶奶就这么多了,因为给你们的是最多的,所以,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对别人讲,记住了吗?”明明含泪点了点头,拿着奶奶给的红包出门了。
最后一个进来的,是外甥女佳佳。这个孩子,受她妈妈小芳的影响,心地非常善良,乖巧懂事,经常跟爸爸妈妈来看望外婆,陪老人聊天,剪剪指甲,锤锤后背,虽然才上一年级,可好像啥事都懂似的,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姥姥,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可她不想姥姥看到自己流泪,于是就转过身去擦去眼泪,笑着对姥姥说,“姥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次我们班级考试,我又获得了第一名”,她想用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好消息带给姥姥一些快乐,让她一起分享快乐。看到懂事的孩子,于老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她很是欣慰,她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走后,儿孙们都能如自己所愿,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样,自己就没有遗憾了,可以安心去找老伴了。她把枕头底下最后一个红包递给孩子,什么也没有说。孩子摆了摆手,不肯收,于老太装着生气的样子说,“佳佳,这是外婆的心意,你交给妈妈帮你收起来,今后有需要的时候用,买个文具,买本书什么的,你不收,姥姥会不高兴的,对了,你强强哥、明明哥都有的,听话,快拿去。”看到外婆生气了,孩子只好含泪收下。
饭桌上,一大家子有说有笑,热热闹闹,享受着美味。佳佳站起来拣菜的时候,口袋里的红包一下子滑了出来,里面一张张百元大钞散落了一地,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到了。
两个儿媳妇同时想到:坏事了,老太太果然把钱给了小姑子了,这原本就是我们的呀,怎么跑到他们的口袋里去了。不行,得想办法讨回来这原本就属于我们俩的钱。于是,就想问孩子这钱是怎么回事。
没等她俩发问,小芳已经大声问了,“佳佳,你哪来这么多钱,快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佳佳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到了,再加上妈妈的大声责问和一桌子人的目光,一下子被吓哭了,哄了一会儿,她才静下来,带着哭腔,哽咽着说,“是……是姥姥给……给的。”
佳佳的话,让两个儿媳妇原先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她们俩恨不得立马上去,把本属于她们的钱抢过来。
这时候,小芳厉声地说道,“你怎么能要姥姥的钱呢,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赶快去还给她。”
佳佳仍然带着哭腔,委屈地说,“我……我也不想要的,可姥姥说,我不要,她……她会生气的,姥姥还……还说,强强哥哥,明明哥哥都有的,我这才拿的。”
孩子的话如炸开的锅一般,两个儿媳妇同时都把目光盯向了各自的孩子,看到他们都点头了,这才稍微有了点安慰,还好,每个人都有份。这时候,她们俩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老太太给自己的红包有多少,别人又拿了多少,刚才从佳佳散落一地的钞票来看,少说也有个几万块。这时候,对于她们俩来说,就是煎熬,恨不得马上知道自己分到了多少,别人又分到了多少,可苦于大家都在现场,不好意思现场去点,甚至去问孩子细节,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场面有点尴尬。对她们俩来说,当务之急,最重要的还不是自己分到了多少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把佳佳拿到的那一份讨回来才是。
这时候,小芳打破了尴尬,她走过去独自把散落在地上的百元大钞一张张地捡了起来,点了一下,分成两份,然后走到两位大嫂面前,说,“既然是这样,我现在把我妈给佳佳的分成两份,你们一人一份,请收好。”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