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过年(组章)

精品 过年(组章)


作者:玉树临风 榜眼,4600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9发表时间:2017-05-05 20:13:51

正月里来闹秧歌
   正月里来闹新春,热热闹闹的秧歌,为春节带来了浓郁的节日气息。也为红山增添了浓重的文化内涵和欢愉氛围。
   红山秧歌历史悠久,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秧歌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第三种说法是“春闹社,俗名秧歌”,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但是无论怎样的起源,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传达心愿的民族性集体舞蹈。也成为红山过年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红山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辽阔的草原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红山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地上,扭在腰上,是红山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健的韵律,都是红山秧歌的显著特色。其具体特点为:
   第一,服装色彩丰富艳丽,角色众多。多变中又富于统一。服装多以戏服为主,女装上身着镶边夹袄,下裳基本多褶长裙,头上装饰多以珠链或绢花编成凤冠戴于头顶,浓艳耀眼,含珠光宝气之色。男装多为镶边夹袄和镶边长裤,服饰边缘有花样滚边。服装的颜色注重颜色,主要以红绿蓝黄紫为主色调,以增添喜庆欢乐的元素。根据扮演角色,统一中又富于变化。根据角色的不同,突出人物主要特征。所扮演的角色多为名剧里的主角。取经的唐僧师徒,白蛇和许仙,穆桂英和包拯,甚至还有皇帝和公主,后来又演变到有工农商学兵医警,尤其喜欢穆桂英帽子上的翎羽长长的,而且颜色艳丽,威风凛凛。而秧歌最吸引人的角色是排尾的叫“老坐子”: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两人边扭边戏谑,十分可笑。有时后面会出现傻子看灯的扮相,用一只长长的盲杖戳地,很是吓人。也有猪八戒背媳妇的,更是滑稽之极。还有小媳妇骑驴,十分好看。众多的角色,看得人眼花缭乱,那是流动的戏剧,更是富于变幻的画卷。
   第二,技巧繁多,造型奇特。
   秧歌的动作重在扭,扭要和鼓点和所拿的旋律完美协调。但扭的技巧却颇为讲究。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采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步履轻盈,边扭边舞。文臣的儒雅,武将的豪放。男子的洒脱,女子的含蓄。老人的成熟,孩子的天真。丑角的逗人,美角的勾魂,一切尽在表演的一扭之中。尤其是孙悟空的表演,踩着高跷会翻跟头、劈腿,观赏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浪荡公子夸张的调情动作更是叫人忍俊不禁。也有表演摔跤的,让人激情澎湃。至于秧歌造型最为奇特:有挂葫芦,别杖子,卷白菜心,长龙游动……尤其是卷白菜心,人们一层层卷起来,成白菜状。再一层层逆向返回,有条不紊,叫人看得目不转睛。长龙游动,动作极为迅捷,更是眼花缭乱。这还不够,还要伴以花篮、舞狮、旱船、老汉推车等,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让人看得忘记了时间。
   第三,即兴演唱,灵活多样。
   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这支秧歌队的总指挥。他手持一把伞边舞边唱,歌词象征着风调雨顺。他唱的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也有当地民间小调。他的唱词十分灵活,可以说根据表演的用户不同,即兴而唱,随心而出,令人叫绝。伴以铿锵有力的鼓点,把秧歌表演推上了最高潮。人们都希望三头多唱一会才够过瘾。
   第四,伴奏铿锵,激奋高亢。
   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叫表演者轻快上路。尤其是唢呐,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尤其是渐入高潮时,唢呐声可以说是起着很好的渲染作用。也叫表演者完全沉浸在了美妙的乐曲里,乐此不疲。
   总之,红山秧歌表演具有广泛的娱乐性和群众性,成为节日庆贺的重要节目,不但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幸福和吉祥,而且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深深祝福,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红山过大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对红山人来说是一件阖家团圆的大事,而丰富多彩的过年风俗更彰显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红山过年的前奏从腊月初八开始。“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杀猪要宴请亲戚邻里,虽说只是用干白菜炖血脖子肉,但是吃的场面也十分热闹祥和。并因此拉开了过年的序幕。除此之外,还要腌腊八蒜,熬腊八粥。热热闹闹。
   小年是过年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的重要仪式是“送灶”。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用酒槽涂抹灶门,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春节前扫尘,一家老小一起上阵,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保证以整洁的环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二十六是红山人赶大集买年货的日子。集市上东西琳琅满目,买东西的人熙熙攘攘,一派热闹繁华。在这一天,人们要满足过年用的衣服和食材等东西,每一个人都满载而归。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过年要蒸的东西很多:豆包、年糕、发面、馒头、蒸饺等。蒸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而发面则有“年年发大财”的寓意。而蒸饺则有蒸蒸日上之意。尤其是要蒸面龙、面鱼放在粮仓里,预示来年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红山过年,传承的是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过年是大节,“家祭无忘告乃翁”,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腊月三十是过年里最重要的一天,把过年推向了最高潮。贴春联,贴窗花。贴挂钱。挂红色灯笼,到处都是喜庆吉祥的场面。
   春节午宴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满桌子的菜肴,色香味俱全。鸡是必须有的,取“吉祥如意”之意。鱼也必须有,取“连年有余”之意。还有各种各样的青菜,取“发财”之意。喝的酒也很讲究,最好酒名带一个“福”字。总之都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祈愿。这种祈愿还有多种形式:
   穿新衣服。每个人从里到外都要换上新做的衣服,以祈辞旧、迎新、换新、欢欣之福。
   迎喜神、财神。早晨起来家中年轻力壮的主人按本年黄历指示,去规定方向迎回喜神、财神供奉,以求一年有喜发财。
   归家(与贵家谐音)。在年三十儿中午之前,平时借出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具都要归家。家庭成员无论远近,一律要赶回家团圆。
   说吉利话。按老人们的说法,年三十儿这天,各种神祉、祖先都被请回家过年,为了保住家人一年的幸福安康,说话做事多说吉利话,不能得罪各路神仙和祖先。
   供家堂。除夕这天的晚上,要把逝去的亲人请回过年,对于先人的供奉必须较平日异常隆重,供品中鸡鸭鱼肉、果、酒等要应有尽有,以祈求祖先保佑儿孙后代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发福,康泰永享。
   守岁。守岁活动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从掌灯时分入席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欢聚一堂,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尽情享用。当午夜正交子时,首先要放鞭炮,各家各户在庭院正中用火盆架起木柴篝火,以示旺气通天,日子红火,在天地爷神像前发烧神纸,嗣后燃放烟花鞭炮。届时各家各户院内炭火哔卜,红光普照,鞭炮连天,硝香弥漫。老幼神情亢奋,声音欢乐嘈杂,庭院东飞西奔,妇孺乍惊乍喜。整个过年活动此时达到了高潮。鞭炮过后,全家人在长辈的带领下,首先给祖先端上饺子祭奠供奉,并按前后依次对祖先牌位跪拜磕头。接下来的吃饺子,如果谁能吃到硬币,则预示着新的一年顺利发财。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形似元宝,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既有对逝去的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美好希望之意。
   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到处是祝福声,到处是欢乐声,充分体现了过年的喜乐富足。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红山人于此日祭“五穷”。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夜,是最后一个重要节日。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故又称灯节。红山人往往在重要街道或者公园举行灯展和冰雕,人们边赏灯,边猜谜,人山人海,灯火辉煌好不热闹。除此以外,正月十五还要吃元宵,看花灯,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延续。
   总之,在红山过大年,你会感受到浓郁的地域文化和热闹的喜庆气氛,让过年成为一种辞旧迎新的美好转折。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正月里来闹秧歌》是一篇以红山秧歌为内容的民俗文化散文。文章介绍了红山秧歌的地理、活动方式、艺术形式背景,揭示了其来源、作用、表演的形式特点。然后,文章具体介绍了红山秧歌几个方面的特点:服装和角色特点、技巧和造型特点、灵活多样的演唱形式、乐器运用形成了铿锵高亢等方面的特点。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是一篇值得阅读的文化散文。《在红山过大年》一文,详细具体地介绍了红山过年的习俗。从腊月初八说起,一直说到了腊月三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腊月初八到腊月二十九,每一天的民俗介绍,作者都先引述了民谣,突出了民俗文化氛围。腊月三十这天,作者做了重点介绍,把这天的习俗特点都清楚地揭示了出来。然后,又由正月说到十五,完成了完整的红山过年习俗的全纪录。两篇文章,语言流畅,平和亲切。值得阅读的文化散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06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5-05 20:44:35
  两个篇章,从两个角度写红山的民俗文化。语言流畅,亲切感人。所写内容具体详实,阅读之后,我们对红山这两方面的文化特点有了清楚具体的了解。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玉树临风        2017-05-07 04:40:23
  老师辛苦了!总麻烦您!祝好。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06 16:42:46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06 17:28:27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纷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