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人的定力和心灵净化

编辑推荐 人的定力和心灵净化


作者:诸葛智叟 秀才,145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8发表时间:2017-05-05 21:01:50
摘要: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定力的由来和净化在其中的意义。和如何实现它

人们在不经意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市场经济和求职竞争的不可避免,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无时不在,权力和地位角逐的多层次和残酷的现实,家庭财产纠纷和经济利益的纠葛日趋明晰化,个人利益和集体责任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公共道德的缺失和社会责任的模糊和碰撞,依法治理和伦理道德间的交错以及由此繁衍的刚性和柔性等等,所有的这些社会矛盾的现象和问题,无一不在考验着每个“人”的定力。
   “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不仅保持着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也必然带有个体的独立性,因此不管社会变革到什么程度,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无时不在的絮扰着每一个“人”。个性融于共性中,而个性又存在于共性里,这一矛盾的两面性就始终存在。因此“人”要保持住在社会共性中的独立性,就必须有自己的“定力”,这样你就会自立于这个社会之中,虽然你做不到“出污泥而不染”,但是起码能够做到“洁身自好”,立于不败或不朽。
   古文《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本性就是善良的,纯洁的,没有污染的,然而随着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融入社会环境中,不断养成的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繁杂的事务和社会矛盾的滋生,慢慢地就会让你变得不那么善良了,不那么纯洁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
   要知道,人性的泯灭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看看那些死刑犯的忏悔,那些历史罪人的最后陈述,以及那些罪犯交代的犯罪过程,你就会清楚的知道,就是因为他们贪财劫色,利令智昏,把握不住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心理变态,一句话,是他们在人生路上没有了“定力”,站立不起来,最后倒下了。
   那么,“人”的定力又从哪里来呢?大家一定会说人的“定力”是从这个人的学识、经历、阅历、经验中来。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因素都是人的“定力”所必须具备的,是人在处理周边事务、设身处世、判断是非、经营自己、修身立命的基本要素。但是,这还不是最根本的要素,殊不知,那些高官落马,才子入狱,美女贩毒,奇人乱世,黑帮呈凶,制假投机,尔虞讹诈,甚至利用高科技犯罪,坑害百姓,危疾社会,这些人基本上都具备这些基本要素,而且有的算得上是精英才子,然而还是无法立于社会,被送进历史的垃圾堆,为社会所唾弃。因此我认为“人”的定力除了这些基本要素之外,最根本的要素就是“人”的内心,是那颗善良敞亮的心灵。
   “美好的心灵”才是最能普照万方,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正因为这样,我认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依然是“人心思正,复本清源。”那些害群之马,污泥浊水,社会垃圾,总是会被滚滚而来的涛涛激流所荡涤。记得中国道教祖师老子在《太上老君清心咒》中写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也就是说人的心灵被净化了,神智就清醒了,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会“澄其心,而神自清”。
   老君接着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有一颗“妄心”,即胆大妄为之心,浊辱妄想之心。因此他劝戒人们要自己悟出真道,清净于心。
   人们常说,打败人的人不是宇宙,不是地球,更不是社会,正是人的自身。许多西方的有识之士惊呼,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不单单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领跑复苏世界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望在本世纪中叶,牢牢地坐稳第一把交椅,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靠什么获得成功,我们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总结,那些所谓西方的先哲们就抢先总结:中国的成功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深深地埋藏在中国民众的心中。这个结论太正确了!于是世界各国争相开办孔子学院,现在已有100多所这样的学校,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专门开设“孙子兵法”课程,最近中国海军舰长代表团访问美国军校,惊悉那里对中国国学的研究甚至超过我国。试问,中国国学之宝落入他人之手,你还有还击的力量吗?话说回来,国宝是自家的,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中国人只要保持心灵的不断净化,真真实实地做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世界就一定属于我们的。
   我们是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雄才大略,然而做好自身的“保洁”工作是无可厚非的,“净化心灵,保持定力”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一定要身体力行的去做。我这里开出几个方子作为大家思考问题的药引:
   唤醒:不要积累太多的伤痛,就在原来的痛处,修复伤口,唤起新意境的重生,人生舞台不太有简单的重复,不要被挫折和痛苦击倒,要勇敢的面对。积极唤醒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途径;
   清污:灰尘是不会自动跑掉的,必须经常打扫,才会有洁净的环境,而思想里的尘埃也会像生活中的灰尘一样,也需要经常的打扫和清理,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清理大脑的污垢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武器;
   圣洁:不怀好意地玷污他人,去获得自己的荣耀,是最愚蠢的作为,保持高雅的节操,超凡脱俗的思维,包容博大的胸怀,心怀坦荡的为人是最好的品格。博爱众生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主旨;
   纯正:陶冶情操、追求完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贪慕虚荣,只追求奢侈浮华的外表,要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才能保持洁净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正直无私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本质;
   善良:灵与肉的交汇,是人世中最常见的情感,而其中最重要是体味人性骨子里的善良,要静心地思考人情冷暖,生命的真谛,悟透人生和生活中的精髓。宽容众生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根本;
   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它像是一汪荡涤世俗的清泉,像一壶滋润心田的美酒,沉入书中,心里自然就充满阳光。读经悟道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源泉;
   忘我: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处处都为自己着想,事事都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的人属于自私自利的人,最后只能落到众叛亲离,不齿于人类的地步。超然忘我的思维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钥匙;
   诗画:经常吟诗作画,放飞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样可以在运作过程中清理杂乱的思绪,徜徉在诗句图画之中,仿佛走进一个环境清幽的“世外桃源”。唯美静怡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妙招;
   茶叙:人不可能在真空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常和朋友、同学聚聚,茶叙便宴,交流信息、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既可以倾诉衷肠,也可以彼此启迪。历练豁达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外延;
   陶乐: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陶冶情趣是开启人生智慧的阀门,在歌声中欢笑,在欢笑中冲淡烦恼,激发生命中的积极因素,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啊。陶乐养性便是“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乐章;
   ……
   其实,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也有差异,加上经历与阅历的不同,对于“净化心灵、保持定力”的理解也会不同,因此净化心灵,不必千篇一律,可以因人而异,各选其法。
   人类在长期休养生息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皇权旨意的影响的同时,还接受着各种思潮,思想,宗教以及民族文化礼仪的熏陶和洗礼。在我国早在唐代就提倡儒释道的三教合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因为援佛入儒,革新儒学,逐渐形成理学,而被学术界接受;从印度引进的佛教,因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佛,又称释教,在我国广为流传,成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以东汉张道陵为代表的,依据老庄(老子、庄子)思想而创立的道教,成为本土宗教。这些宗教思想在人们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有时候也成为统治者教化民心的教材。
   时过境迁,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不是初教时期那样的混沌初开,但是其为人处世,举止练达,律己奉公,道德情操方面的精到,依然是光芒四射,千古不朽。今天当我们遇到问题,碰到困难、修炼自身、净化心灵时,依然是化险为夷的灵丹妙药。就像我上面列举的老君《清心咒》一样“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当你明白了,心也就清净了!

共 35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能把握好自身的定力,不被利欲熏心,保持洁身自好。作者阐述了人的定力和心灵净化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文章从人性的善良,到人性的泯灭;从心灵的纯洁,到利欲熏心,都是因权、因利、因色的诱惑,贪恋财色,把握不住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在人生路上没有了“定力”,以至走上自食其果的道路。作者呼吁,做为国民,要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来净化我们的灵魂,只要保持心灵的不断净化,真真实实地做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诸葛智叟        2017-05-07 20:30:30
  谢谢紫气东方朋友编辑此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