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轻舞】向阳村纪事——过年(小说)

编辑推荐 【轻舞】向阳村纪事——过年(小说)


作者:听涛阁主人 布衣,18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8发表时间:2017-05-06 10:24:27
摘要: 噼里啪啦,爆竹声声,家家户户充满了笑声。六子坐在姥姥的怀里,看着对面喝得面红耳赤的爷爷姥爷,还有在一旁倒酒夹菜的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看见他可爱的模样,大家都开心地哈哈大笑。   “铛,铛……”新年的钟声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郑大婶在厨房忙碌着,把晚饭要用到的鸡,鱼,肉全都拿出来化了。今天是除夕,一年忙到头,最后这一天的年夜饭总是很丰盛,慰劳这一年的辛苦,也期盼来年能五谷丰登,不缺衣食。现在生活好了,北方没有的大虾螃蟹也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这些都是大柱子昨天从城里回来时买的,一个个活蹦乱跳地,正在盆子里淘气呢。
   “娘,”彩霞走了进来,扎好围裙,准备干活。“不用不用,你去看着六子去,这点活我自己干,一会就得。”
   “没事,娘,柱子看孩子呢。”
   “啥!他那毛手毛脚地能看孩子?可不行,别再摔了我大孙子。”郑大婶扔掉手中的抺布,两只手在围裙上蹭了蹭,着急忙慌地走了。彩霞笑着摇了摇头,低下头开始拾掇菜。
   大柱子正接着电话,电话是九爷打来的。如果是平时,九爷不会费这个劲打电话,直接就上门了,他不会打电话,也觉得打电话说不清楚。可今天不同了,按照习俗,除夕到初二是不允许本家以外的人登门的,本家的出嫁女也包括在内。长房长孙的人家还要供家谱,供祖宗,要到正月初二晚上才会撤供,才允许女儿及外姓人登门拜年。全村只有郑大叔这一家外姓,其余人家都姓马。九爷没办法,只好让孙子大宝给打电话,他来说,他实在摆弄不了这个。
   “九爷,您老过年好!找我爹呀,他出去了。电话打不通?那一定是他又把手机落家里了。他去哪了?这个时候他谁家也不能去,应该又是去看我爷我奶的坟了。是,我们年前已经上过坟了。可是一过年,我爹没啥事了,这一闲下来,就开始想我爷我奶,没事就去坟头转转……”
   六子正在床上躺着,瞪着大眼睛,嗦噜着手指头呢。小嘴咕嘟着,口水顺着嘴角,流到脖子上,弄湿了围嘴。可能是感觉不太得劲了,小家伙转过脑袋,一点点地侧过身子。身下的床显然不如爷爷奶奶的炕,太软了,用不上劲,等他好不容易翻过身,已经累得不行了。趴在床上,抬起头,哈喇子流老长。大柱子正打着电话,小家伙想爬过去,蹬蹬着小腿,挥动着小手,粉嫩嫩的小脸涨得通红,也没爬动。实在太累了,小脑袋一下扎在了床上,“哇”地一声,就哭上了。还没等大柱子反应过来,风风火火的郑大婶就进了屋,一把把他扒拉到一边,抱起了正哭得伤心的孙子。
   郑大叔蹲在父母的坟前,一边低着头说着话,一边将翻捡出的一块很小的土垃坷碾碎,直到变成土面,才松下手指,看着它洒落在坟头上。
   “爸,妈。”郑海潮叫出了埋藏在心底的那两个字,几十年了,他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了脚下这块土地,他忘记了那个自小生活的大城市,忘记了乡音,唯一剩下的,只有镌刻在心底的这两个字了。“真快啊,一晃一年就过去了,我也老了。我们一家都挺好的,六子也挺好,白白胖胖的,四个多月了,都会翻身了。您二老别惦记。”说起孙子,郑大叔有些伤感的脸上有了笑模样。
   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九爷来到坟前,低下头,没有说话,他实在想念九泉之下的郑老师,想念这个他一生最佩服的人。坟前的那块并不太大的石碑干干净净,周围没有一棵杂草和一个土坷垃。九爷长长地叹了口气,感觉舒坦了不少。郑大叔站起身,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就那么站着,看着远方的田野和村庄,和那初升的太阳。半晌,九爷打破了沉默:“海潮,还是修修坟吧,这小坟也太委屈郑老师两口子了。村里你放心,他谁也不会说出个不字。”
   郑大叔慢慢地摇了摇头:“没必要了,这块地已经规划了,建农副产品加工厂。”
   “什么?”九爷有些懵:“这是咱村最后一块空地了,这块地规划出去,这坟挪哪去?”
   “深埋。”郑大叔紧闭的嘴里,缓慢地挤出了两个字。这两个句一出口,他坚毅的脸有些扭曲,但更多的是痛苦。现在粮食不值钱了,虽然村里有工厂,有养殖厂,有那么多的来钱道,根本就不差这点钱,可农民的根本还是土地。如果长此下去,谁还会种地?谁都不种地了,那可怎么得了!吃什么,喝什么?村里不在乎,可周围的村怎么办?他们没有工厂可依靠,可都是土里刨食的啊!他整不明白,也没招,就给大柱子打电话,让他想辙。大柱子告诉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搞深加工,让苞米卖出肉价钱,他一下就明白了。可厂子建在哪?村里只有西碱沟这一块空地了,这块地是村里的坟地,这里埋着这块地的拓荒人,一辈辈,子子孙孙,把汗水和生命,都融入脚下这块土地,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不想动,也不忍动,可是他不能不动。为了活着的人,为了现在,更为了将来。
   鞭炮声越来越密,该吃早饭了。“呼,”九爷长长地呼出口气,除夕,除旧迎新,该把心中的烦恼丟了,可不能憋在心里,带到明年去,那不吉利。又赶紧让郑大叔呼了口气,爷俩才笑着向村里走去,可是俩人的脸上,都有一丝沉重。
   冬梅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兜子,正好碰上刚进村的九爷和郑大叔。
   “爷爷过年好!大姑夫过年好!”冬梅连忙上前打招呼。
   “你这丫头咋这时候回来了,这也不能让你进屋啊,这是家里出啥事了?”
   “没有,这不昨天东子从城里回来买了些螃蟹和大虾,让我拿点来给爷爷奶奶尝尝。”
   “唉,你们也不容易,有什么好吃的给你公公婆婆留着吃,别总惦记我们,我们啥也不缺。昨天大宝也买了,柱子又送来不老少。”
   “爷爷,他们是他们的,这是我们的。既然碰上了,我就不进村了,我还得回家去忙活去。”
   “行,你回去吧,今天活多。”九爷接过兜子。
   “乖宝,乖宝,不哭,不哭啊,可别哭,奶奶的乖孙……”郑大婶一边哄着六子,一边用软毛巾给孩子擦掉哈喇子,还不忘狠狠地剜了儿子两眼。大柱子见势不妙,赶紧溜了。
   郑大叔进屋的时候,小家伙正躺在炕上,津津有味地继续嗦噜着手指头。脱掉外衣,在炕上暖了暖手,郑大叔就凑到孙子身边,一伸手,把小家伙抱了起来。六子晃晃小脑袋,小手卜楞着,小身子扭来扭去,弄了郑大叔一头一脸的口水。郑大叔笑呵呵地用下包蹭了蹭孙子的小脸,小家伙不干了,扭身看向郑大婶瘪了瘪嘴,“哇……”地一下又哭开了。
   “你个死老头子,胡子也不刮干净,把我孙子都整疼了!”郑大婶一边数落着,一边伸手抢过孙子,又是拍又是摸地,安慰着小家伙“宝啊,咱不哭,咱不嘞(lei理的意思)你那个坏爷爷了,咱不要他了,扎我大孙,咱打他……”郑大婶做势轻轻打了郑大叔两下。小家伙见状,高兴了,也不哭了,“嘎嘎……”笑得前仰后合,哈喇子流老长,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吃过早饭,已经快十点了(庄户人农闲时都吃两顿饭),一家人坐炕上唠嗑。
   “柱子,你把给你老丈人的东西送去了没?”
   “爹,昨个就送去了,吃的用的全有。我看了看,啥也不缺,又给劈了不老少柈子,下晚才回来。”
   “嗯。”郑大叔点了点头。彩霞也是独生女,结婚这几年,就他们老俩口自己个过年,冷清啊!可咋办?不光是老理摆在这,如果大柱子一家真去那头过年,自己个也受不了啊。唉!这事难整。
   天快黑了,冬天的北方天黑得早了许多。家家挂在房前屋后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红通通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东家窜到西家,没个消停时候。每个兜里都揣满小鞭,不时掏出一个,用手中的香头点燃,一甩膀子,扔出老远。鞭炮的炸响声中夹杂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做年夜饭了,煎炒烹炸声中,一道道菜端上了桌。大柱子打开酒瓶,给郑大叔满上。正要说话,突然外面传来吵吵囔囔的声音。怎么了这是,大过年的?大柱子放下酒,推门出去了。郑大叔也忙穿衣下地。
   大宝家门前,站满了人。大宝一家人站在门前,对面站着一男一女,那女的竟然是大宝的大姐春梅。她不是在美国念什么博士吗,怎么在今天回来了?
   大宝娘怯怯地拉了下大宝爹“她爹,就让大梅子她们进屋吧!”
   “说什么混帐话?今天是过年,谁家出嫁的姑娘过年回娘家?”
   看郑大叔和大柱子来了,围观的人忙闪开道,让爷俩进去。大宝看见,忙跑了过来:“大姑夫,柱子哥,你们快劝劝我爹吧,这我姐和我姐夫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爹说啥都不让进门。唉!”
   郑大叔皱了皱眉头,有些为难。看看春梅两口子,在门外站了这老半天,已经冻得哆嗦了。
   “有德,这天都黑了,春梅她俩大老远来,你不让进,让这俩孩子上哪去?快让她俩进屋吧,别冻着了。”
   大宝爹冲郑大叔翻了翻眼皮,阴阳怪气地说道:“哟嗬,郑书记来了,你忘了当初罚我钱的事了?当初就因为我们家多生了几个孩子,差点没让你逼死。嘿嘿……老子命好,仨姑娘个个有出息。怎么,现在开始当好人,想起给我溜须了?”
   “你个兔崽子喷什么粪,你跟谁当老子呢?你再给我说一遍我听听。”九爷拿着拐棍就过来了,手就扬了起来。
   “九叔,我没说你。”马有德一下就闪到老婆身后,话音都有些哆嗦了。
   看到他这个样子,九爷气得直咬牙,“你个没出息的东西,就会耗子扛抢——窝里横。那是你姐夫,当年要不是你姐夫,还有你一家人的命,早饿死你们了。你家生了四个,那杜家山的杜瘸子才生俩,你看看他现在啥样。”九爷长喘了口气,正要再说,感觉有人拉他袖子,一回头,见郑大叔正冲他摇头,显然不想他再说下去。九爷叹了口气,指着郑大叔说道:“你呀!他这四六不懂的东西,你还给他留什么脸?都这么多年了,还瞒什么?”郑大叔没说话,只是看着他。“好,我不说。”九爷转过头,把怒气全撒在大宝爹身上,“你小子赶紧躲喽,让孩子进屋。”
   大宝爹紧紧藏在老婆身后,只露出半拉脑袋,“九叔,没这个道理呀!这自古留下的规矩,我哪敢破。”
   九爷没说话,皱着眉头,显然也为难。大宝见事情要坏,忙拽了拽柱子。
   “二舅,这都啥时代了,还整这些。这老理也不是一成不变是吧?你要是不让我姐和我姐夫进门,那我可领我家去了,可就跟你没关系了,我爹我娘就喜欢姑娘。”说完,大柱子就转过身。“大姐,姐夫,走,上咱家去。”
   “哼……”大宝爹一下就从老婆身后窜了出来,“休想,老子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姑娘,现在出息了,我还等着享清福呢。你们想占我便宜,想得美,门都没有。”
   “快,她娘,大宝,赶紧领姑娘姑爷进屋。”
   “嗳!”大宝娘俩忙上前接过两人手口的东西,拉着手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进了屋。
   郑大叔喊过儿子,“柱子,快开车接你岳父岳母过来,咱一起过年。”
   “好嘞!”
   噼里啪啦,爆竹声声,家家户户充满了笑声。六子坐在姥姥的怀里,看着对面喝得面红耳赤的爷爷姥爷,还有在一旁倒酒夹菜的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看见他可爱的模样,大家都开心地哈哈大笑。
   “铛,铛……”新年的钟声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共 4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打开这篇乡土气息浓重的文字,或许是因为写的是过年吧,心里莫名地振奋起来。当读到最后那大团圆的场面,眼里有湿热,更多的好像是让自己也融身于那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了。虽然这辈子未曾到过东北,更无从知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习俗,但从这篇文字里多少知道了一些。尤其是逢年过节时,“除夕到初二是不允许本家以外的人登门的,本家的出嫁女也包括在内。长房长孙的人家还要供家谱,供祖宗,要到正月初二晚上才会撤供,才允许女儿及外姓人登门拜年。”可是,规矩终归是规矩,有的习俗该保留就保留,有的习俗还是可以改动的。看那文章最后,家家团聚的喜庆,岂不是皆大欢喜?在这篇文字里,东北人的质朴,东北人的率性,东北人的豪爽在这里一显无遗。譬如那块坟地,“这里埋着这块地的拓荒人,一辈辈,子子孙孙,把汗水和生命,都融入脚下这块土地,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他不想动,也不忍动,可是他不能不动。为了活着的人,为了现在,更为了将来。”譬如那因为习俗把姑娘姑爷拒之门外的大宝爹,“二舅,这都啥时代了,还整这些。这老理也不是一成不变是吧?你要是不让我姐和我姐夫进门,那我可领我家去了,可就跟你没关系了,我爹我娘就喜欢姑娘。”说完,大柱子就转过身。“大姐,姐夫,走,上咱家去。”“哼……”大宝爹一下就从老婆身后窜了出来,“休想,老子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姑娘,现在出息了,我还等着享清福呢。你们想占我便宜,想得美,门都没有。”其实说到底,让人欣慰和感动的还是那至上的亲情。文章篇幅不长,却把几个主人公的形象生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那爱憎分明的九爷,一心为公的郑大叔,胆小怕事的大宝爹,还有那连接爱的最佳调和剂——天真可爱的小六子……让我们一起祝福向阳村的村民们早日走向欣欣向荣的明天!好久不曾看过这样一篇乡土气味浓重的接地气的文字了,力荐加精赏阅。【轻舞编辑:梦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婷        2017-05-06 10:28:29
  涛,进步小不小,加油!期待着美文成精!更期待你的更多精彩!
梦婷
回复1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5-06 21:03:30
  谢谢梦姐的精彩编按,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8-04 21:10:58
  谢谢梦姐
2 楼        文友:浪漫之秋        2017-05-06 11:10:44
  欣赏弟弟好文采,祝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5-06 21:03:56
  谢谢秋姐关注。
回复2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8-04 21:11:18
  谢谢秋姐
3 楼        文友:永远的狼        2017-05-06 11:45:03
  欣赏涛弟的美文,仿佛置身于辽阔的东北大地,嗅到了黑土地的厚重,感受着东北乡亲们的淳朴与爽朗。学习了!祝兄弟创作愉悦,遥握!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3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5-06 21:04:41
  狼哥好,谢谢,祝安。
回复3 楼        文友:听涛阁主人        2017-05-06 21:11:49
  狼哥好,谢谢,祝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