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心蚀(小说)

精品 【渔舟】心蚀(小说)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7发表时间:2017-05-06 23:13:24


   病房里的灯关掉了,只留下靠近洗手间的那盏小灯还在亮着,房间里显得有点昏暗。杜老师躺在病床上毫无睡意,除了被医生处理过的伤口有点疼痛外,他感到心一直在隐隐作痛。从下午的第二节课,他被从教室里抬出来转到医院到现在,已经躺了有近七个小时。在平时工作的时候,如果不是睡觉他从来没有躺过这么久。他翻了一下身子,守在旁边的儿子急忙问他要干什么,喝不喝水。他扯掉插在鼻孔的氧气管说:“心里难受,憋闷得慌,睡不着。”
   儿子重新把氧气管放在他的鼻孔旁说:“你扯掉这干啥,该用什么就只管用,别担心钱。这个事我要和他们搞到底,我就不信天底下没有公理,不管是谁打伤了人都要付医药费。”当着受伤的父亲的面,儿子表现得愤愤不平。儿子直观地认为,伤人者偿创,就算是学生,把人打到住医院的程度,即使不追究刑事责任,也要支付医药费。说起这次事件,儿子直摇头,埋怨父亲太认真太执着,不该对学生管理那么严格。可是作为一个老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负责态度,让杜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比学生的家长还要年长的资格,说服或是打骂学生能够得到学生的接受或谅解,谁知却让自己住进了医院。
   他躺在病床上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下午的事件,感觉到自始至终好像有人导演一样。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班长王志,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他受到学生的围攻和打骂时,竟一言不发。凭着班长的威望,如果当时制止学生的行为,哪怕是说一句“不要打了”,那些逞凶的学生或许会停下手,他也不至于被打得住进医院。班长虽然是由学生民主产生的,但是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给他投了满分。他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有一次班主任因事请假了一个星期,班级的一切事务都是班长王志负责,甚至和其他任课老师的工作协调也是班长代劳。在这位既懂事又很负责任的班长眼皮底下,他却被打成这样,并且班长一直没有安慰过一句,这让他感到气愤和心寒。
   其实下午的事件发生很简单很突然,他让陈建同学回答一个他刚刚讲过的问题,陈建却迟迟不站起来。站起来后又磨磨蹭蹭不回答。他批评了几句,说他上课贪玩,不专心听。作为老师批评学生,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可是他的批评受到了学生张红的强烈反对,张红理直气壮地问:“什么都会还当学生干什么呀?你是老师难道什么都懂吗?我问你,宇宙到底有多大,人死了究竟有没有灵魂。教育部说搞素质教育,你为什么天天考试。”一听到考试,他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就是这个张红,每次考试都是七十多分,让他与优秀率失之交臂,优秀人数的奖励也化为泡影,他为此不知惋惜多少回。教育部?县官不如现管,你现在在我的班里,是我的学生,你就要听我的。没有考试成绩,怎么过得去考核那一关啊。面对学生的发难,杜老师此时却是这样想的。
   如果说陈建的表现让他感到生气,张红的发难则让他恼怒。他瞪着眼,用手指着张红,几乎是命令道:“你给我坐下,没你的事。要不然滚出教室去。”
   老师的愤怒不但没能震慑住张红,反而激怒了他。他离开座位竟向前面走来,质问老师为什么让他滚出去,并且让老师滚一个大家看看。说着张红就到了黑板前,双方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他教学三十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满以为张红只是为人打抱不平,或者是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暂时和陈建结成统一联盟,他批评一下,张红就会退却或是有所收敛。可是他错了,张红冲到黑板前,手指几乎戳到了他的脸上,除了质问他,话里还有很多脏字。这让他忍无可忍,他用力推搡了张红一下,差点把他推倒。他亲手点燃了导火索,张红这个炸药包终于爆炸了。张红像一只斗鸡往前冲了一步,拳头带着恼怒凌厉地砸在他的脸上。作为老师,他何曾受到过这样的侮辱与殴打啊。为了维护老师脆弱的尊严,他终于抬起了拳头。他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对付面前的这个小小的中学生,力气上显得绰绰有余。他用双手抓住张红的胳膊,来来回回地推搡,张红只有招架之力,他也显得气喘吁吁。他正要放手,结束这场师生之间的争斗,这时教室里沸腾起来,许多学生高叫着,老师打人了,老师把张红打趴下了。
   这时候被他叫起来回答问题的陈建冲了过来,从后面死死地抱住了他,张红往后一缩,挣脱了他的手。一直处于下风的张红有了陈建的帮助,胆气壮了,他紧握拳头,照准杜老师的面门打来。这一拳正好打在鼻子上,鲜血立即从鼻孔流出,滴在抱着老师的陈建的胳膊上。看到老师流血了,陈建害怕起来,松开了抱着的双手。杜老师看到身上的鲜血,几乎失去了理智,他抬起脚向张红踢去,一脚把张红踢趴下了。
   这一脚又激怒了一个学生,坐在最后面的赵鑫在众人的喧闹声中向讲台前冲来,他手里好像还拿着什么东西,因为袖子遮挡着,看不清楚。只见寒光一闪,他感到大腿一热,殷红的血隔着裤子流了出来。带血的刺刀并没有停下来,像一条蛇一样向上游走,又隔着褂子钻了进去。这条蛇仿佛在周身游了个遍,最后深深地钻进了杜老师的心脏,他把激怒化成惊恐、伤痛和无助,浑身瘫软,躺倒在讲台上。
   教室里继续在沸腾,一群女学生一边高叫着杀人了一边往外挤,男学生有的用拳头擂着桌子,有的在埋怨不该用刀子伤老师。不知有多少学生从身边跑过去,可是没有一个人拉一拉还在流血的杜老师。学生跑过扬起的尘土落在他身上和脸上,可他闻不到尘土的气息,只有血腥味充盈在周围。班长是最后一个跑出教室的,当班长从他身边跑过时,他想班长一定会拉一拉,或是叫一声,可是当班长出了教室,周围完全安静下来时,也没有谁叫一声杜老师。他的心凄凉起来,并且隐隐作疼,比身上的伤口还要疼,这种疼痛像涨潮的海浪一样淹没了大脑的一切思维。
   当他醒来时,感觉自己躺在一张小床上,许多人推着小床往前跑,有的人跟着问,是怎么了。有人回答说,跟人打架,受伤了。不一会儿,他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护士忙碌地为他清洗包扎伤口。他隐忍着疼痛,听着人们的议论,几滴眼泪从眼角流下来,滴落在洁白的床单上。他受伤的原因随着他一进医院,就在医生、护士和大多数病人家属中传开了,人们除了同情以外,更多的则是不理解,一个老师怎么会和学生发生如此重大的矛盾冲突呢?一名年轻的护士为他量体温,挂点滴,离开的时候劝他说,安心休养,不要多想。可是,他怎么会停下思绪,不去想呢?就是不想现在,不想怎么受伤,他工作的经历也会在脑际隐隐显现。
   病房里安静极了,吊针下落的声音就像钟表的秒针移动一样,哒哒哒。杜老师的思绪随着哒哒声回到了遥远而清晰的年代。
   杜老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开始时,刚刚离开校门结束了学生生涯,就又进入学校当了一名小学民办老师。那时的民办老师很容易当,只要是学校的校长或是大队(那时大队刚改成村,人们还是习惯叫大队,正如把乡叫着公社一样)的支书说,学校需要老师你就去吧,拿着课本往黑板前一站,就是老师了。那时的民办老师工资极其少,辛苦了一个月的报酬还不够买两代碳酸氢铵,就这还能受到许多人的羡慕,因为当老师毕竟是一份正当的职业。他虽然是中学毕业,但是,因为在学校为刚刚恢复的高考备战了近两个学期,所以,尽管高考的结果是名落孙山(主要是那个时代大学难考,一个学校几百人参加高考,能考上一二个就很不错了),而他的成绩很出色,不要说教小学,就是当个中学老师也满够格。他在大队办的小学里干了三年多,就遇到了一个从民办老师中招聘公办老师的机会。一考,中了,并且离职到省师范学院进修两年。这两年的进修,不但丰富了本来扎实的文化知识,而且补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从师范学院学成归来,他直接进了乡级中学,成了学校的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
   杜老师顺利地从民办老师转为国家工作人员,工资提高了一大截,而且能够月月领到手,不像当民办老师时由乡统筹村提留,一拖就是一年多。但是他结婚时还是民办老师,想娶一个吃商品粮的是痴心妄想,所以就找了个农村的姑娘当老婆。他的老婆、孩子都是农村户籍,一个人的工资要想养活一大家子,近似天方夜谭。除了学校的工作,他还得操心家里的责任田,所以,一到农忙季节,他都要调好课在家里辛勤耕耘。这样的两头忙让他感到充实、快乐,虽然劳累,但依旧精力充沛。后来,农村调整联产承包责任田,按政策他把自己的那份退掉了,只要了孩子们的土地,老婆的那份转包给了本村的一个兄弟。但是,转包不是平白无故的,是有条件的,他还要分担属于老婆的那份责任田的公积金,公益金等费用。
   中学生的思想是积极活跃的,为了跟上学生思想的步伐,杜老师除了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他虽然教的是“语文”课,但是连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科他都看,真是博览群书。就连英语的十六种时态,if,though,but,世界发展简史,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在自习课堂上,常常有学生问圆的切割线定理,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偏少为什么会是湿润地区这些语文以外的知识,他也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有时比科任老师解答得还要专业。
   曾经有一段时间,班里有一些同学喜欢上了乒乓球,在课余时间常常围着乒乓球台乒乒乓乓地练球。他在一旁欣赏,有学生却邀请他打两拍。他连乒乓球拍都拿不好,只好摆摆手,谦让地说不会。就是这一次学生的无意邀请,让他决心打好乒乓球,于是他找了一块三合板,没事时就在住室里对着墙壁练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块三合板终于练成一个在中学校园里的乒乓球高手,所以在下课或是课外活动时,常常可以看见杜老师和学生打乒乓球的矫健身影。他不上台时,就在一旁成了学生的裁判。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不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精神文明也得到提高。当舒婷、徐志摩在校园广泛传播时,在学生中悄悄兴起了一股文学创作热,有一些文科优秀的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作文尝试着往文学刊物上投稿,有的居然被采用了。学生的这种积极和热情深深地感动了杜老师,于是他也尝试着写诗歌,散文,小说,也尝试着给文学刊物投稿。当时他给最有权威的诗歌专刊《诗刊》投了一组诗稿,居然被采用了,于是他得到了一个“诗人”的名号。他还尝试着给《北京文学》投了几篇小说,却都如石沉大海。但是他不灰心丧气,又降格往市级文学专刊投稿。有一篇《淮河在奔流》是写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被刊发在《报晓》小说专号上。当他把样刊给学生看时,所有学生都表现得即仰慕又敬佩。《报晓》在学生中流传,一个月以后当这本刊物又传到他手里时,除了封皮和页码不缺少,里面的铅字几乎磨得变了形。金庸的武侠小说对校园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杜老师所在的中学首当其冲被金庸席卷和蔓延。有一段时间班里几乎每人都有一本武侠小说,如果翻开书包找不到这类书,这样的学生几乎找不到玩伴,大家会疏远他。在这种武侠热的大气候下,杜老师不说是走在阅读的前头,肯定不会落伍。除了金庸,他还读了古龙,梁羽生,司马翎,柳残阳等作家的武侠类小说。当时找不到赵伯华的,于是每天中午一到放学他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守在收音机旁收听《神州擂》。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坚持,杜老师终于把残墨的这部长篇巨著理出了头绪。
   中学生不但思想活跃,爱好广泛,而且变化多端,今天还在喜爱打球,说不定明天就把兴趣转移到舞蹈上去了。班里有几个女同学喜爱唱歌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不耽误上课,甚至连吃饭都需要音乐伴陪。这种爱好不知不觉影响到杜老师,也可以说是杜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爱好,逐渐喜欢上唱歌。杜老师天生有一副好嗓门,连续讲五节课,声音依然洪亮,都说他当老师是投错了门,如果报考音乐学院或是从事唱歌生涯,和刘欢有一比。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歌手,对于乐理和五线谱几乎是白痴,但是唱起歌来,那真是一个帅。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他清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简直和刘欢唱得一模一样;一曲《北国之春》,倾倒了不少少男少女。
   乡村中学缺少专业老师,像音乐、美术、体育这些所谓的副科都是由语、数老师代教的,杜老师除了教语文,还代了美术、体育、劳动等课程。别的老师所代的副科有形无实,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念一通,然后接着上自己的主课,而杜老师对待副科像语文一样重视、认真。为了教好美术,他重新学习,拜县城学校的美术老师为师,学习水墨丹青、油画的绘制方法,学习人物、风景的绘画技巧。每一堂美术课,他都把自己的作品挂在黑板上供学生欣赏、临摹。他用蓝墨水红墨水调制颜料来绘制水墨丹青,自费买了油彩油画。他的多才多艺和对待工作及人生的饱满热情,不但赢得了学生的赞赏,而且有不少女生暗恋他。在闺蜜的谈论中,甚至有女孩子明目张胆地说,如果杜老师没有家室,愿意嫁给他。其实,这种师生结缘屡见不鲜,算不上稀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司空见惯,对待这种事人们甚至连谈论的心情都没有。

共 28947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课堂上的一次言语冲突,最终演变为打人的恶性事件,老师和学生,谁才是真正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杜老师,是省级骨干老师,博学多才,对工作认真负责,当然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教的学生在每次的考试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在动手打老师的学生里,陈建是一个数学尖子,不论是月考还是期终考试,他几乎都能得满分。赵鑫爱好广泛,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台球、乒乓球,他都能得心应手。传道受业解惑,双方一开始显然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杜老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开始踏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他学会了整学生,凡是范文背不下来的,他照样扇耳光,甚至跑到学生家长那里去告状;在早自习堂上,如果学生没有完成背诵任务,他可以不让学生吃早饭;就是在星期天,他也舍不得让学生闲着,布置了许多作业。一方面留守的中学生多,基本都处在青春期,缺少管教,心理比较叛逆,一方面老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强迫学生为成绩而学习,考试成了学校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各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最终,作者借安全办吴主任之口道出了心声,教育是为了生活,为学生的一生负责,教育之路是宽广的,可是被我们越走越窄,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当老师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工作,教出的学生却不知感恩,不懂尊重,不知敬畏生命,甚至做出伤害老师的蠢事,这是教育的失败。无可否认,杜老师虽有偏激之处,但出发点是好的,他将一生的心血放在了教育事业上,让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为手底下几个顽劣的学生道歉,是文化的后退,是精神的腐蚀,结尾的日全食也有一语双关之意。小说叙事流畅,角度多变,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一步步暴露出教育的弱点,引人思考,推荐阅读。——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08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7-05-06 23:19:41
  这篇小说很有力量,为何一提起教育现状,人们总是痛心疾首,归根结底,不是几个老师与学生的事情,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7-05-07 06:19:05
  柳编你辛苦了,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