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美】壮哉,中国知青(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美】壮哉,中国知青(随笔)


作者:长岭上人 布衣,49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0发表时间:2017-05-08 19:08:10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一代伟人一句话一挥手,数千万稚气未脱的“雏鹰乳燕”便诚皇诚恳地打点起简陋的行装,纷纷奔赴穷乡僻壤边陲旮旯——被称作为“广阔天地”的地方,接受“再教育”。这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起起落落二十余年,直至巨星陨落方才偃旗息鼓、草草收场。
   作为千六百万分之一、曾在广阔天地中历经过几多风风雨雨,在污泥浊水中摸爬滚打过十余载的过来人,早已“铅华”洗尽两鬓似雪,老之将至不善回忆的我,奉行的是“忘掉过去,享受今日,不想明朝”的“糊涂”养生哲学。因而很少翻动那心酸苦涩、沉重不堪的一页。
   近来追求时尚,学习上网,偶尔轻点鼠标,进入被称之为“知青网络”的地方,顿时,我的眼球便被内中热闹非凡的场景所吸引:只要迈进该网站,一句“我亦曾是知青”的话语,立即引得无数人敲锣打鼓地列队欢迎,从巍巍天山脚下到莽莽椰岛胶林,从滔滔洞庭湖畔到垠垠北大荒原,大凡当年知青插队落户的地方,就有相见如故的知青在向你致意问候,其中既有水乡泽国的渔歌唱晚,又有高山密林的鸟啭竹喧,兼有南方版纳的披霜秋蕙,更有北国边陲的绽雪春梅。所有话题:仅叙山乡趣事人生感悟,绝无酸楚恚恨时运蹇落,叫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从亦真亦幻的网络世界返回到现实之中,不期早已热泪盈眶,令我浮想联翩。
   掐指算来,热诚如我辈的芸芸数千万知青奔赴广阔天地陶冶红心之初,至今已达四十余载,潮起潮落,世事浮沉历经两代人之久,在这浮华障眼,物欲横流,钱权拜物教肆虐的年代,当年的帅哥靓妹、青春年少,因为得岁月风刀霜剑无情地镌刻摧残,均已年迈力衰、老病缠身,成为一群游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群体,为社会所遗忘,而正是这一弱势群体的每一个成员仍能坚持操守、疗伤慰藉、抱团取暖,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他们能相濡以沫、帮扶支撑?个中什么缘由使“知青”这一“概念”具有如此神奇魅力,长久让世人谈论历久不衰?我离开座椅伫立窗前,透过灯红酒绿昼夜笙歌的繁华都市,鳞次栉比高峻逼仄的高楼大厦仰望苍穹独自沉思,希冀探究出知青命题的这一深沉的哲学外延与内涵。
   是一种现象?不妥!似乎太过粗俗浅显;是一种情结?不贴切!好像过于隐晦生涩,我轻轻摇了摇头。倏然,一个概念在脑海中灵光乍现,仿佛如躅躇徘徊、方向莫辨的苍茫黑夜中,一下子曙光初绽,眼前豁然开朗:对,是一种叫做“精神”的内核在坚定地支撑着知青众生,贯穿于整整一代人的身心,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固有的特质。
   当年政府一声号令,无须过多动员(相当部分还未达到下乡年纪,就偷偷地从家中翻箱倒匣拿起宝贵的、专属于自己宝贵的“城市户口簿”到街道办事处报名),自愿或不情愿地融入到了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中,成为世界人文史上的迁徙奇观,义无反顾地离别亲人朋友,抛却家园故土,奔赴贫穷落后、瘠薄偏僻的广袤乡村,在险恶异常的环境中餐风饮露,苦苦支撑,以自己稚嫩孱弱的臂膀承担起移风易俗、改造山河的重任,主观为自己苟活生存,客观为国家解决了就业这一莫大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有着泱泱八亿人口、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创造出失业率为零的奇迹,当我国政府向全世界振聋发聩地声明这一事实,发布相关数据时,整个世界为之震撼、环宇为之咋舌,而普遍被各国政府称之为不可思议的一桩匡世奇观。
   曾记否,有这样一副对联:身居茅屋心忧天下,脚踏污泥放眼全球。至今看来,撇开其中的政治色彩与时代局限,在声势浩大的知青运动中,我们每一名知青至少都以自己一己微薄之力,为国家政府、为社会人民分了忧、解了愁,这是勿庸置疑的。如果稍稍怀疑我的这一观点,只要看看当今政府在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难题、在解决失业与半失业人口与“四零五零工程”上所花的巨大精力与财力就可见一斑。
   “党恩浩荡”!当成百万知青得到政策的“恩惠”,手执薄薄的一纸“户口”(准迁证)历尽坎坷,兴高采烈地回到生于兹长于兹的城市中时,知青们发现往昔耳熟能详生我养我的故乡显得何等的陌生,房子没有了,工作没有了,岗位考核评定职称需要论文外语资格证等等这些硬件尽数缺失,尽管当年的他(她)们曾经是何等出类拔萃!于是,这些自己与城市中的其它年轻人永远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历尽三年人祸天灾的“困难”时期、文革痛失宝贵读书机会、上山下乡仓促回城后的大龄知青们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就业、内退、下岗与失业的尴尬与窘境,乖戾命运的各种煎熬与不公纷至沓来,尽管如此,知青们并没有丝毫气馁、颓废与自暴自弃,依然以国家大局为重,默默地承受着“改革”给自己切身利益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冲击波。知青们的一句口头禅:目前的生活状况,再苦再难也比当年蜗居透风漏雨茅棚,吃红锅子菜、和着米汤辣椒水泡饭,红薯苞谷当主粮、温饱堪忧的日子要好上百倍千倍。
   人们常说:经历了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含辛茹苦坚忍不拔,知足常乐安贫乐道,是我们知青这整一代人早已修炼成的操守,深明大义的知青们都知道:唯有小家庭的安稳和谐,国家方才稳定,社会才能进步发展。尽管生活清苦,但绝大多数知青家庭都甘于清贫,默默地用尽自己的全力培育下一代,使他(她)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做出贡献,使每个家庭成为遵纪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楷模与典范。
   下乡初始,知青们普遍处在年龄尚幼、身体孱弱发育不全,时至今天说来远未进入成人阶段,加之首次踏出家门、远离父母亲人缺乏独立生活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生存知识贫乏麦菽莫辨农活繁重,给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即便如此,广大知青并没有泄气消沉,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姿态迎接艰难生活的考验和挑战。他们很快与当地农民社员打成一片,虔诚拜师努力学习各项农业生产技艺。在艰难困苦中、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小小年纪不但学会了生存,还依照不同农时适时熟练掌握了犁耙耕耘、播种插秧、沤肥烧灰、割胶放牧等本领,成为当地农牧生产的中坚骨干。
   当返回到早已陌生了的城市后,即便早已错失了最佳读书年龄,为适应新形势、尽快跟上时代的节拍,不少年过半百满头华发,拖儿带女、既要养家糊口谋生存,又要不甘人后、努力工作的知青们没有怨天尤人甘于落伍,而是纷纷戴上老花眼镜端坐在夜大、电大、职大的教室中,与同自己儿女子侄辈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同堂听课,求学求知若渴,给自身以至民族因“文革”带来的文化荒漠上增添生命之水,相当多的知青正是通过这样的抗争拼搏,相继取得了大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各种学历与学位,以自己微薄之力努力克服与缩小“文革浩劫”给国家与民族造成的科学技术断代与文化知识断层的巨大灾难,在新的人生历程和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腾飞、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充分发挥出自己一寸光和一分热,做出了这一代人特有的贡献。
   虽然坎坷一生,遭遇各种不公正待遇,被下放所在地的农村社员误认为是分了他们的一杯羹(粮食)、抢了他们的饭碗(工分)而普遍受到同工不同酬等极为不公平的待遇,在历次政治运动乃至文革中横遭批判吊打鞭笞甚至惨遭屠戮失去宝贵生命,但深明大义的知青们仍不计前嫌,时时眷恋着作为“第二故乡”的山山水水与父老乡亲,不惧千里迢迢遥远路程,热情组织参加返乡省亲等各种感恩联谊活动,当年青春飞扬的帅哥靓妹知哥知姐们,回到魂萦梦绕,离别多年的第二故乡,再一次面对早已老态龙钟的“师傅”和皱纹盈面、华发满头的同龄人时,竟泪水滂沱相拥抱,哽咽执手语依依。当知青们看到历经半个世纪,当年的湖乡山村仍然山河依旧贫瘠困苦,便自发倡议组织,慷慨解囊,捐款捐资,架桥铺路,援建希望小学,开展各种各样的扶贫济困,慈善捐赠活动。知青们还利用自己能歌善舞的一技之长,组成多种老知青艺术团,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向第二故乡的慰问演出,以自己微薄之力为消除城乡差别、构造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青一代人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一代。
   知青一代是历尽艰难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一代。
   知青一代是为着国家的腾飞发展的大事大局而甘愿自己蒙受委曲损失、奉献青春乃至生命,是出水才见两腿泥、打断牙齿和血吞的一代。
   然而,在当今物欲横流极其追求功利的岁月里又有谁能记起当年被有识之士称之为“脊梁”,绝大多数去六奔七、垂垂老矣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所做出的贡献呢?
   在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全力打造和谐社会的当今是否需要传承讴歌与发扬光大这种知青时代精神?
   回答是肯定的!

共 33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让我们对曾经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对“知青”及那一代人所体现出的“精神力量”多了更多的解读。我们难以想象,当年的“雏鹰乳燕”们从城市的课堂上奔赴“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时,经历了怎样辛酸苦涩的风雨洗礼和沉重艰难的命运考验,才快速融入农业生产,与当地社员打成一片,为改造当时乡村的落后面貌作出了贡献。时代的洪流让数千万知青成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带有政治烙印的主角,虽历经坎坷磨难,但回城之后的他们,在与社会脱节的尴尬中,并没有抱怨和气馁,而是积极求学上进、努力工作,用“含辛茹苦坚忍不拔,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精神操守,为自己找到生存价值,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直至如今,依然难忘“第二故乡”,每每忆及都会泪雨滂沱,并且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援助和慰问,表达对“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这便是一代知青的热血与奉献、隐忍与坚强、豁达与博爱。“知青”是一种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历史现象,“知青精神”更应是如今全力打造和谐社会所应发扬传承的一种奉献精神。远去的时代留给我们很多的经验与思考,也在已是暮年的知青群体内心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社会的发展总在波折与疼痛中前进,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祖国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也愿社会给予知青群体更多的关怀、体恤与尊重。一篇非常流畅深情的文字,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个时代,也重温了一种精神。欣赏佳作,推荐赏读!问候作者吉祥安康!【编辑:梓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梓郁        2017-05-08 19:09:09
  问好作者,祝写作愉快!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2 楼        文友:梓郁        2017-05-08 19:13:18
  一篇非常流畅深情的文字,不仅使读者了解了一个时代,也重温了一种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那些经历给了知青们几许坎坷痛苦的回忆,但同时又留给他们无比激进难忘的人生印记。壮哉,中国知青!那个时代的记忆会永存!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3 楼        文友:梓郁        2017-05-08 19:14:20
  感谢赐稿柳岸,祝福笔健文丰,也祝安康幸福,吉祥如意!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长岭上人        2017-05-08 19:45:21
  谢谢梓郁老师的费心编辑与精彩()点评,相对于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这一代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述说倾诉,然而至今发声者寥寥,成为一帮无声的群落,作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想弱弱地一呼,来唤醒国家与社会对这整整一代曾经付出青春代价乃至生命尊严的弱势群体予以关注关怀!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5-08 21:58:44
  向知情致敬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7-05-09 21:16:56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