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西门台城,我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散文)

精品 【渔舟】西门台城,我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散文)


作者:陕北房子 童生,5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16发表时间:2017-05-08 23:32:53
摘要:这里的一切似乎谁也不妨碍谁,水以水的方式钻过石缝,然后慢慢汇集成一支支孱弱的溪流,形成叫河的生命。

【渔舟】西门台城,我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散文) 车出靖边城,顺东南方向直奔西门台古城。
   天不算高,灰蒙蒙的云层低低的压下来,让人觉得心里闷闷的。好在时值深秋,远山近野到处被秋色染的五颜六色,颇为壮观。偶有一段段古老的长城凸现于山梁或平地之间,宛如一首首被历史遗落在大地上的史诗,或被一簇簇的野草覆盖,或丢下一个个坍塌的烽火台驻守在时光的一端,只有风是它忠实的吟唱者,从过去,到现在,抑或未来。
   半个小时后,车子在爬上一段坑坑洼洼的山路时戛然而止,仿佛一头受到惊吓的牲畜,傻傻的不知所措。我也被眼前突现的情景惊呆了,吓傻了,木然的坐在车里半天缓不过神来。
   早先曾听朋友提到,这一带有一处貌似丹霞地貌的红砂岩地貌,霎为壮观,并再三嘱咐我有空一定得去看看。
   这一刻,当我眼前突然出现这犹如火烧火燎般的地貌时,我的反应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原本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坡在这里恍若被一把巨大的剪刀突然间剪断了,随出现一处由红砂岩自作主张的杰作来,让人叹为观止。
   只见高低错落的红砂岩或如一只只奇形怪状的猛兽,呲牙咧嘴,满目狰狞,或如一块刀刻风雕般的艺术杰作,线条细密,形如流水。我在这恍如迷宫般红色的城池里,感觉自己好像一位披着战袍固守城池的武士,威严至极,也孤独至极。往前不到二十米,一条红色的大峡谷似被雷劈雷削一般呈现于眼前。峡谷宽不足十米,但却深不见底,我探头观望,一股阴风凉飕飕的直吹后背,吓得我赶紧倒退数步,心有余悸。
   我坐在一块犹如牛粪的岩石上,一边抽烟,一边浮想联翩。我不清楚在黄土高坡的腹地怎么会突现这样一处迷人的景观,难道几万甚至几亿年前这里也曾有火山爆发?要不然怎么会留下这一地红色的灰烬,在风蚀雨淋中凝固成这红色的地貌。这方园不到十里地的地方,难道曾遭遇过什么巨大的灾难?或许有过一场残酷至极的战争吧,是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继而凝固成这赤红的砂岩。要不然就是天庭中发生什么争斗,一件什么宝物落下来,就化作了这样一块异样的红砂岩。
   当然,我宁愿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收揽起一地的遐想,继续前行。太阳远远的若隐若现的躲在云层里,只吝啬的投下几缕阳光打在大地上。这时,秋寒便乘机打扫着一切晚秋时节的山野大地。风过之时,道路两旁的树木被风摇筛着,一片片发黄的树叶情愿不情愿的随风飘落,飒飒的,似乎在向一棵棵自己赖以生存的树木做最后的道别,并叽叽喳喳的相互宣告,冬天来了,冬天就要来了。
   行车不到五分钟,我被一道土夯的古城墙挡住了去路。一块路旁的石碑上醒目的刻着几个大字:西门台城。
   一位老乡正在麦场上翻晒糜谷,看到有车停在路边,便停了手中的活计朝我们张望。走近前,我向这位姓闫的老乡打问有关西门台城的事情。关于这座古城的情况他几乎是一问三不知,只告诉我村里住着七户人家,不到二十个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几孔从城墙上凿出的窑洞在距我几十米处孤零零的呈现于眼前。窑洞不大,亦无土墙或篱笆墙的遮挡。几只公鸡带着几只草鸡在院前的玉米地里寻草觅食,全不在乎我们这些陌生人的到访。一屯玉米架在窑洞一侧,这多少带点鲜活的色彩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座古堡里依然有人迹烟火。
   回头路经那块石碑时,几行小字告诉我,西门台城遗址位于龙洲乡西门台村,属明清时代建筑,现存东西南城垣,城墙残高5.5米。城内散见砖、瓦及青瓷碎片。
   信步前行,一个城门洞浮现于眼前,抬头看看太阳,方向感一项差劲的我也敢断言,这就是古堡的西门。门洞外,一线遗存的城墙突兀的立在旷野之中,远远看去,倒像大漠深处穿行而过的一段古长城,苍凉而肃穆,宁静又古老。穿过门洞,视野一下子变的开阔起来,方园好几里的地方,被残缺的城墙方方正正的围于期间。这或许是曾经城里军队操练的跑马场,如今已是一片良田。各种庄稼谷物早被勤持的老乡赶早收获,只留下一地被砍倒的玉米秆一堆一堆置于田间。一片一片的葵花杆挺着干枯的身板站在风中,它们饱满的果实早被锋利的镰刀划过,如今,倒像一群被砍掉头颅的罪犯,无人收尸。
   很难说走在这样的地方会让人想些什么。或许一丝微风就能掠起历史的粉尘,然后落在人的眼睛上、鼻子上,或者会被人吸入口中,直抵内心深处,随将这一粒粒的灰尘从遥远的国度唤醒,变成一个个鲜活的人,一群群奔腾的战马,或者一群低飞的鸽子绕过缕缕炊烟,落在草垛上寻找农人遗落的谷粒的情景。
   踩着结冻前有些变硬的土壤,我有意放轻了脚步。到处遗落的细碎的瓦砾瓷片总让人有一种怕踩伤历史的担忧。或许我更为担心的是怕自己一不小心,一脚踩痛了这片土地下无数酣睡的灵魂。
   怀着对这片土地的敬仰,对古人音容幻想中的敬仰,我像一缕轻风飘过这座城池。
   从一个豁口处出得城来,我和同行的小李竟然不由得被映入眼帘这一处人间仙境美的乍舌惊呼:哦,好美啊,我的老天!
   我们立足之地属于一个山头,眼下,突然深陷下去的一片开阔地域被三面红砂石竖起的大山搂在怀里。远远看,几条玉带似的小溪在那片极其宽阔的草地上纵横交错,最后汇于一条溪流中缓缓远去。不多的一些白杨树以及毛头柳这儿三棵、那儿两棵像哪位丹青高手有意点缀一般,极富诗意的伫立在那里。
   还没来得及仔细享欣赏眼前这幅大自然的画作,一座像一整块红砂岩构成的小山又将我们吸引了过去。确切的说,应该是放在那里一块巨大的石头,形如刀切下去几十米高的半壁上竟然凿有数十孔窑洞。在陕北,我见过不少凿于悬崖峭壁上的窨子,但在如此险要的崖壁上凿有这样的窑洞,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
   或许这些被我称之为窑洞的洞穴应该也叫窨子吧。
   早些年,一些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以及土匪的侵扰,便在一些悬崖峭壁上凿孔入住。据说要进入窨子先得从山顶把一人吊下悬崖,然后此人再从洞穴中放下绳梯,更多的人从悬崖底下攀爬而上。平日里,只要收起绳梯,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位路过的拦羊老汉告诉我,这里名叫闫家寨子,他还在很小的时候,这里就是这个样子。听老人们讲,这里原来有一个闫老总曾经率兵驻守在这寨子里,红军多次攻打都没有将其拿下。我问老人,那闫老总是个什么人来着?老人笑着说:反正听老辈们就这样讲,有人说是国民党军队,还有人说是个土匪头子,都是听人这么传说来的,别的我也不晓得了。
   是的,在这几乎荒无人烟的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事,谁能知道呢。你只能凭借想象独自做一番感慨。于景于人,也全靠你自己去虚构或者臆想了!
   下得山来,远远便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有些清脆,有些空灵。听这声音你便能断定这是一支细小纤弱的溪流,那声音里充满怯怯的呼吸,似乎比春风还要胆小,怯怯的声音静静的回荡在山谷里。窨子底下聚了一汪绿幽幽的水,那水源应该就在哪个山的缝隙间,我四处寻找,但终没有找到。
   聪明的古人从崖壁上凿孔入住,大多都会面临一条河流,一则河水可当一道天然的防御工事,二则也能解生存之需,可谓聪明至极。
   面对这一汪碧水中倒映的鬼斧神雕般的巨石和窨子,我好像就是曾经生存于这里的一个古人。闲暇之际,溜下绳梯静静的坐于这流水之间,尽享一时安逸。
   一群鸽子静静的站在窨子上方,大概有几十只的样子。它们在一线温暖的阳光下或而扇动几下翅膀,犹如人伸懒腰一般,而后又归于平静。我不知道它们在看什么,或者想什么。但我肯定,它们绝对比人活的简单、自由。
   这是一处决然安静的地方,你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回荡的声音,能听到鸽子微弱的呼吸,甚至能听到草言草语的声音。
   这里的一切似乎谁也不妨碍谁,水以水的方式钻过石缝,然后慢慢汇集成一支支孱弱的溪流,形成叫河的生命。
   风以风的方式吹过树梢,吹过草地,吹过晒太阳的鸽群。
   清澈的溪水下,一些草在枯萎,一些色彩不一的落叶沉在水底,就像为弱小的溪水铺了一层柔软的地毯。因此,小溪,这山的女儿显得那么安静、单纯却又幸福,就像躺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可爱至极。
   大概缘于这有些像盆地的地方温度高于其它地方的原因,有几棵毛头柳的树叶还绿的青翠。几棵杨树挺着婀娜多姿的身子像一个个漂亮成熟的女子,静静的享受着轻风的梳理。有好几棵枯死的树木躺在草地上,风雨早已剥蚀了它的表皮,像一架树的尸体在经受自然的风化。
   而所有这一切,都在共同享受这里纯净的空气。
   它们有它们的生命和呼吸,或许它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时常在相互交流倾诉。或许也不用语言,就像我这样用心感受这里的一切,享受彼此呈现的美丽。
   或许,这是上天藏在这里的一块净地,我有幸得到上天的眷顾从而把我引向了这里。置身于这溪水吟唱,草舞鸟鸣的地方,我仿佛把自己也舒展成了一条河流。我躺在草地上,用目光轻拂天空飘过的那些云朵,去触及窨子里面古人的人情世故,然后似草木一般不言不语。
   在这里,语言显得那样苍白,那样多余。
   在这里,你只需要用心去感知、去体味、去亲近自然中这所有的一切就够了。
   真的,你若能有机会来到这里,那么你就将得到上天的眷顾。

共 3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游记散文,作者很详细地描写了当地的地缘风貌,像这样一处富有历史遗风又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迹,还是很值得细细鉴赏的。尤其是开凿在岩壁上的窑洞更是展现出了当地人民的聪明智慧,也给读者奉献出了一份新奇。同时更是体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情。推荐共赏!【编辑:黑土涛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土涛声        2017-05-08 23:34:18
  感谢赐稿渔舟!祝您在渔舟写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2 楼        文友:黑土涛声        2017-05-09 20:38:57
  一篇好的文章,在于有责任感,有使命感。而且还承载着历史的传承。作者的这篇文章可谓具到,堪称精品!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3 楼        文友:黑土涛声        2017-05-09 22:08:30
  古文明的传承需要文字的承载,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字的影响力,而文学无疑是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此文几乎是无可挑剔!赞!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