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美】漕渡“赶鸟节”记趣(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美】漕渡“赶鸟节”记趣(散文)


作者:嫁与飘飘雪 秀才,122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37发表时间:2017-05-09 12:46:00

【柳岸•美】漕渡“赶鸟节”记趣(散文) 农历二月初一那天,久雨初晴。老年大学十二位资深美女,与瑶都江华户外徒步群“走走吧”的驴友们相约出行。天色尚早,晨曦初露,漂亮的长鼓形街灯照着整洁的马路,车行之处,风景如画。唯一叫人不爽的是那辆老旧的中巴车,窗玻璃一路噼里啪啦地响得正欢,放鞭炮似的。驴友调侃道:“这车啊,除了喇叭不响哪儿都响!”纵然这样,仍抑止不住我们急切前行的热情。
   我们要赶赴的是一场节日的盛会。
   原来,二月初一是瑶族传统的“赶鸟节”。今年是瑶乡漕渡村举办的第二届“赶鸟节”。赶鸟节又名歌鸟节、敬鸟节。相传很久以前,江华山高林密,百鸟聚集。瑶民刀耕火种,播下的种子被鸟雀啄食,常常颗粒无收。为了与鸟雀友好相处,获得丰收,瑶族歌仙盘仁妹启动歌喉,带领寨子里的青年男女,连唱三天三夜瑶歌。甜美的歌声吸引十里八乡的鸟雀,鸟雀聚集在一起,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觅食。三天后,种子都破土而出,盘仁妹却累得吐血而亡,她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庄稼,为瑶民们赢得了丰收。为了纪念她,此后每年这天,瑶民家家户户都做些糯米糍粑给鸟吃。他们将糍粑串在竹枝上,插在田间地头和大门口,边插边学鸟叫,意即唤小鸟来吃,莫毁坏庄稼。一路上随处可见粘在竹枝上、传说中为了黏住鸟雀嘴巴的糯米糍粑,只是不知有哪只鸟儿会有那么大的胆儿,敢来这人声鼎沸人潮涌动的路边吃粑粑?看来,所有节日的盛典不过是人们藉由传说来寻找生活的乐趣罢。
   这一天,也被称为“瑶族情人节”。瑶族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对歌起舞,迎接春天的来临,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村口人头攒动,挤都挤不进去,只听得锣鼓喧天。原来是双龙和长鼓队迎宾客进村。客人要进村得喝一碗“拦门酒”。“拦门酒”是瑶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瑶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好客的主人,总是要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是要借这个良好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把事先早已准备好的“瓜箪酒”(瑶家自酿的一种五谷杂粮酒,用葫芦瓢作酒杯,因称之为“瓜箪酒”),请来寨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在自家的大门口摆下四方桌,桌子上摆满了一碗碗醇香的“瓜箪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贺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高望重的长者唱答谢词。歌罢,主人家最年轻的姑娘奉上“瓜箪酒”,客人双手接过酒碗,一饮而尽。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这样,那些不善饮的客人在寨门口便喝得飘飘欲仙了。然后,宾主双方相携入门。
   村前的小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中间好不容易圈出来的空地上,两条白龙腾空而起,上下翻飞。穿蓝色家织布衣的老年队,身手依旧矫健,一点也不逊色穿黄衣的青年队,灵活多变的一招一式,引得围观的人群掌声如雷。
   接着上场的是村里的原生态长鼓舞。一群身着五彩盛装的瑶族男女,左手执长鼓,右手有节奏地拍打鼓面。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无一不粗犷彪悍、热情奔放。他们极尽夸张,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现瑶民生产生活的各种场景。长鼓舞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
   最热闹的是打糍粑。在瑶乡,每年的腊月末,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用以待客,风干之后可作一年的干粮。今天漕渡村打糍粑就是招待十里八乡的来宾。只见两个壮实的瑶家汉子,抬着一箩筐热腾腾的糯米饭,倒进一个整石凿成的石槽里,各人手执一根高过人头的木槌,合着旁边瑶家阿妈的歌声,用力地擂将起来。那雪白的糯米饭在他们的击打下,一会儿便不见了米粒,变成了黏黏的糍粑。围观的游客早就有人按捺不住,抢过汉子手中的木槌也想来两下子,哪知那木槌像是陷在糍粑中,凭任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仍是抽都抽不出来。于是,便在众人的哄笑中讪讪地松开紧握木槌的手。糍粑打好了,摊到抹了茶油的木板上,阿婆阿妈把糍粑捏成一个个的团子,裹上芝麻豆粉,送到游客的手上。游客们接过来,双手捧着,就站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赞不绝口“好香!”“真好吃呀!”
   广场后面的“盘王庙”被布置成临时的展厅,里面陈列着瑶族传统的手工织品,有绣花鞋和“八宝被”。几位瑶家阿婆羞羞怯怯地站在那里,好奇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人,并不急于招徕生意。
   记得自己曾写过一首诗《瑶家姑娘的绣花鞋》,了解到湘桂交界处的瑶族绣花鞋有两种:一是节日喜庆时穿的“镶边鞋”,一是姑娘出嫁时穿的“乘海鞋”,也称“登云绣鞋”。“乘海鞋”鞋尖上翘,形如龙头彩船,鞋面图案犹如波涛汹涌,又似彩云翻滚。传说瑶族先民在飘洋过海时,遇上风暴,只有一艘龙船化险为夷。于是,有了龙船形状的“乘海鞋”。瑶家绣花鞋子一般采用青色绸布,面上绣有抽象的云头纹、鱼纹、鸟纹等图案,以彩线为主,间有金属亮片修饰,鞋口作螺旋纹装饰。整个鞋子美观大方,是瑶族传统手工鞋的代表作。
   阿婆告诉我们,她从小就跟自己的阿婆学绣花,现在脚上穿的还是自己出嫁时做的绣花鞋,轻巧爽汗。这样一双纯手工的绣花鞋,是她们在操持一日三餐之后的“副业”,几乎要花掉一个月的业余时间,所以一双绣花鞋卖800块钱也不贵。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耐心来学做绣花鞋了,看来这门手艺要失传咯!看到她们畏畏缩缩不敢张口的样子,我忍不住接过鞋子大声吆喝起来:“绣花鞋,纯手工的瑶家绣花鞋!”接下来也没了下文。大囧!围着看热闹的多,掏钱买的却没有。
   在展厅的一角,瑶家阿婆现场为游人演示织“八宝被”。在江华瑶山,有的瑶族姑娘在出嫁之前会织一种嫁妆,名叫“八宝被”。其上用五彩线织着我国民间流传的八种传统图案,即犀牛望月、双狮抢珠、麒麟送子、金龙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鱼等。这类瑶族织锦都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凝聚着瑶族妇女的艺术智慧,是瑶族手工织品中的瑰宝。
   看到瑶家阿婆手麻脚利地织布,梭子在她们手中灵巧地翻飞,美丽的图案在布上渐渐地显现出来,我们便忍不住跃跃欲试,哪知道一坐上织布的台凳,手脚就不听使唤了。唉,世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看别人做事啊!
   布织不成,照相是必须有的。“走走吧”的驴友们就是这么任性,不管认得的认不得的,随时都可以“秀”一把。不善言辞的瑶家阿婆被我们拉着合影,握着她的手,感觉到她拘谨得手心里都冒汗了。
   村里随处可见绘在墙壁上的画,足见这个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但一路上摆摊设点做生意的,大多是外村来的。淳朴的漕渡人对经商还处于“启蒙阶段”。
   追寻着歌声,我们来到了村外树林里的古戏台——今天的“对歌台”。据悉今天有来自大石桥、大路铺、河路口等乡镇的32对男女瑶歌手,以歌传情,以歌会友。歌词内容大多是歌颂党的好政策,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瑶民的幸福生活。
   瑶族山歌,瑶语叫“赛花柄”,译成汉语即为“赛过花朵的语言”的意思,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种语言呀!站着听了一会儿,虽然听不懂,但那种原生态的歌喉很容易叫人产生共鸣,而歌者那如痴似醉的陶醉让旁边听的人,不管是听得懂的还是听不懂的,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到处是歌的海洋,连油菜地里都不例外。万民同乐的这份快乐,不亲临其境,又怎么想象得出?漕渡一带唱的是梧州“嘞嘞嘿”,“嘞嘞嘿”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近中午,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可是,远远望去,车子在乡道上已堵成长龙,寸步难移。广场那边,我们想象中的瑶家“长桌宴”应该已经开始了吧?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浓浓的瑶家腊肉和“十八酿”的香味。我们的中餐安排在十几里之外的白芒营街上。怎么办?大伙儿一致同意走路去吃饭——毕竟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嘛!有姐妹说脚疼,走不了那么远,我给她打保票:“走吧!到时碰上熟人的车,叫Ta先载你去白芒营街上。”话音未落,来了一辆敞篷的工具车,我立刻上前去套近乎:“帅哥,帮我搭个人到白芒营吧,她走不动了,我们的车堵了出不来。”那帅哥无意搭讪,也不搭理我。可是车子开出没多远,因为堵车,又停下来了。我拼命跑过去,这次直接拉开车门:“帮我搭两个人到白芒营!”哪知姐妹们比我更麻利,“呼啦”一下子就围了过来,不由分说地上车。个个身手敏捷,爬上车厢的动作一气呵成,俨然生机勃勃的小青年。我们人多势众,那司机也无可奈何,一路上把车开得飞快,我们在车厢里笑得直不起腰来——事实上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我们根本也不敢直起腰来。这一路的欢声笑语,成了最拉风的风景。(只可惜没人能腾出手来拍张照片,此处省略一万张经典照片,免得气死那些到处找素材的摄影家们……)

共 34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早春三月,风景如画,老年大学时装班的姐妹们与徒步群“走走吧”的驴友们相约出行,赶赴漕渡村的瑶族“赶鸟节”盛会。“赶鸟节”是江华瑶族的传统节日,为的是纪念一位为保护乡亲们的庄稼而献出了生命的瑶家姑娘。在这节日的盛会上,瑶家人耍龙,打长鼓,打糍粑,摆长桌宴,对山歌,热闹非凡。这些活动,既是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为开发乡村旅游造势。作者撷取了活动中的几个有趣的细节加以描写,尤其是后面写搭顺风车一段,妙趣横生,叫人莞尔。全文行文自然,重点突出。推荐阅读。【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17-05-09 12:52:39
  一篇精彩的游记散文,文章写的轻松活泼,知识性文学性并存,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强,欣赏点赞!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1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7-05-09 13:00:32
  谢谢老百老师的辛苦编辑和鼓励。给您敬茶。
2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05-09 22:56:40
  我也跟随楼兰旅游一番呢
回复2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7-05-11 06:06:56
  寒梅老师,欢迎到江华瑶山来采风,期待您更多的佳作装点江山柳岸。
3 楼        文友:崔小朵        2017-05-11 09:01:58
  读姐姐的文章,总是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问好姐姐!!!
我的世界你已没有访问权!
回复3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7-05-18 18:55:31
  小朵好。姐姐祝你天天开心,时时快乐!
4 楼        文友:陈爱群        2018-03-17 17:37:18
  刘老师就是身手不凡,把赶鸟节写的有声有色,令人想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