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守望种玉之田

精品 守望种玉之田


作者:寂寞看风 秀才,103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7发表时间:2017-05-11 06:03:50

我曾经从三个方向登上麻山。
   第一次是刚刚参加工作,得知家乡还有这样一处景致和传说,带着一种好奇的冲动,想看看种玉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甚至妄想找到一块古人遗落的玉石。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急急忙忙来到山下。凌乱的酸枣棵和茂盛的青草遮住了上山的道路,我不知道该从哪里起步,就从山的东侧开始,迂回着在树荫间穿行,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终于爬到山顶,懵懵懂懂地望望山上的乱石堆积,看到的是一幅破破烂烂的样子,没有真正读懂它,就带着一丝遗憾下山了。
   第二次是心情不好,自以为工作很努力,却总是不断遇到挫折,出来散散心。那时山上还没有寺庙,南坡上全是笔直裸露的山石,我决意惩罚一下自己,从这里连滚带爬地向上攀,当我“解气”地爬到山顶,却发现上边有很多游人,不相识的人在一起说话似乎可以毫无遮拦,大家谈兴很浓,不论认识不认识,毕竟拥有共同的话题,和大家在一起当然就忘了独处的烦恼,下山时很快乐。
   第三次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的,经大家指点,知道山后有一条直通的小道,我们轻松地来到山上,一位八十多岁的当地老人盘腿坐在一块带有雕刻的巨石上,很多人围着他很是热闹。我们也围拢过去,原来老人正在讲麻山种玉的故事。听了一会,忽然想起一句俗语“看景不如听景”,对这句话有所领悟,我们到这里来,其实就是在寻找,寻找一种心情,寻找一种精神,而这些,只有经过他人点拨,才会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人还在讲,我却在想,自己几次探访麻山,“寻宝”也好,“自我惩罚”也罢,无非是对自己个人情绪的发泄,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忘我的心境,一种分享的心情。
   我站在种玉碑前,遥想着阳伯雍孤身一个人结庐耕耘,无奈天不悯人,持续干旱,他翻山越岭找到水源,挑着水摇摇晃晃的一路走来,为了田里的禾苗,自己舍不得喝上一口,却碰上了灾民干裂的双唇,他毫不犹豫的将水捧到人们面前,这样的好事一做就是三年,不知救济了多少人,只有田里枯死的禾苗在风中瑟瑟发抖。终于,他半信半疑地从一位老者手中接过一把石子,虔诚地种了下去,终于收获了洁白无瑕的美玉。也许,他喂灾民喝水时,并没有想去达到什么目的,只是出于人性的一种真诚,也许,他接过那一把石子,并没有希求什么,只是对那位老人的一种信任,他播撒下的,只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希望。这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玉田人的祖先,我们身上流淌的,就是这样一种性格。
   想起著名作家从维熙先生和朋友对话,朋友问:“你们玉田真的有玉吗?”从先生朗声答道:“有,我们玉田,人就是玉!”的确,在这片种玉的土地上,无论是功成名就的专家学者,还是守在家乡的普通人,无论是从政、从医、从教、从艺、从工、从农,都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玉田人”,都是令父老乡亲为之自豪的美玉,都在向社会发散着闪耀于世的光辉。我们都在奉献于这个社会,都在继续耕耘着种玉之田,继续着麻山种玉的传说。
   是的,麻山种玉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它是我们的一种向往,一种精神。阳伯雍收获的,只是一种如玉般纯洁的希望,它没有金银一样的绚丽,没有珠宝一样的多彩,但它的光洁,它的永恒,令人震撼。这种弥足珍贵的精神,就是麻山玉的精神,它是面对天灾人祸的坦然心境,它是面对众生疾苦的慈爱关怀,它是面对个人损失的毅然舍弃,它是面对他人帮助的由衷信任,它是面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千百年来,这种精神熠熠地根植在我们心中,悠悠的发出平和的光彩,凝聚着我们的心灵,守望着我们的种玉之田。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伯雍精神,种玉精神,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呵护我们的种玉之田,我们不能仅仅守望,还是要用我们双手,使得种玉之田不致荒芜。
   我站在山顶前沿,遥望着茫茫无际的家乡大地,绿树掩映下的村庄,隐隐约约的鸡犬之声,衬托出小村的静谧;整整齐齐的农田阡陌,纵横如梳子梳里过一般,排列有序,无边无际;稍远一些的工业小区,一色的蓝色瓦顶,像一块块小巧的积木,正在堆起一种希望;再远一些的县城,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偶尔一点亮光在楼宇间一闪而过,那是街道上穿行的小车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我们都很兴奋,纷纷对着县城指指点点,哪里是新建的小区,那里能不能看见你家的后窗,这里去年还是低矮的平房。面对眼前的世界,历数着这几年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忽然觉得,这些农田,曾经就是我们的种玉之田,这些农舍、楼房、厂房,耸立在田野之上,阳光之下,正如一块块破土而出的美玉,种下他们的,正是我们这些阳伯雍的子孙。正如种玉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我们默默耕耘,我们满怀希望,我们贡献出自己土地,留下自己的智慧,播撒自己的汗水,收获的是繁荣的共同家园。我们舍弃的是眼前的利益,收获的是未来的欣喜。
   “双璧传闻种亦生,麻山石子尚纵横。于今有石谁堪种,遗迹长闻种玉阬。”下山的时候,我想起清代文人王庆元的这首《种玉诗》,忽然觉得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我们应当有所决心。我回望了一下种玉碑,它高高的耸立在那里,如一块人生的里程碑,站在我们的起点之上。

共 2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分别描写了三次登麻山的原因、心情和收获,写了“寻玉”的过程和感受。第一次是好奇却带着遗憾下山;第二次是为了“解气”和宣泄,最终收获了快乐;第三次是与友相伴,经人指点,且听到了相关的故事,从而加深了对“麻山种玉”精神的理解:麻山种玉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一种忘我的心境,一种分享的心情。在这种精神、心境和心情的引领下,作者的思维进一步开阔,视野变得更宽,望着家乡的村庄、农田、县城、工业区,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希望,领悟到家乡人民正是传承了麻山种玉的精神,就像故事中的阳伯雍,默默耕耘,播撒爱、希望和汗水,最终收获了繁荣、欣喜,这不正是在“种玉”、“得玉”吗?文章内涵深刻,启人心智,推荐赏读!【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511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5-11 06:06:37
  原来玉田还有这样的故事和传说,有机会也去登麻山,亲自体验一下寻宝、种玉的快乐!向作者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17-05-11 09:03:20
  谢谢精彩评论,欢迎来玉田做客。
2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5-11 17:06:38
  欣赏朋友的文字,祝贺精品,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3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17-05-11 18:27:31
  祝贺佳作获得精品,祝您佳作不断!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5-11 20:14:21
  恭喜获精,继续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5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5-11 22:33:10
  文章叙述描写具体真切,内容丰富,读后收获颇多。祝贺文章精品!
语文教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